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懺悔品(十二)
2012/09/11 08:27:24瀏覽591|回應0|推薦0

《六祖壇經》懺悔品

惟覺法師開示

(十二)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懺」,是懺悔過去;「悔」,是悔改未來。每個人都有過失,有了過失,就要慚愧、懺悔。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知慚知愧,慚愧、懺悔能生一切功德、能生一切善法。儒家也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既然不是聖人、不是賢人,就是凡夫俗子,凡夫俗子心當中一定有妄想、過失,有了過失,一定要慚愧、懺悔。能夠慚愧懺悔,就是真正的菩薩行。

  《了凡四訓》中有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今種種譬如今日生。」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從現在開始,時時刻刻都要檢討反省。過去是在迷惑當中,那一個我已經死掉了;從現在開始是一個嶄新的生命,知慚知愧這一念心才是真正的我,這一個我要時時刻刻保持覺性,這就是「今日生」。等於《大學》所講:「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時時刻刻檢討,使我們這念心有善法、有慈悲心、有恭敬心、有精進心,所謂念佛、念法、念僧,這念心安住在善法上,就真正達到懺悔的目的。

  知道懺悔,身口意三業才能清淨。每個人八識田中有很多善善惡惡的種子,如果不知道慚愧懺悔,種子現前了,就要受報。善的種子現前,就受善報;惡的種子現前,就受惡報。經云:「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過去所作的業「不亡」,還在八識田中根深柢固。業就是種子,種子如果繼續在八識田中互薰,善的種子就愈薰愈光明,惡的種子就愈薰愈黑暗。想要破除八識田中惡的種子,就要用慚愧、懺悔的方法。禪宗是用「參話頭」的方法來破除第七識──我執,然後破法執,把八識田中的種子統統掏出來。慚愧、懺悔的方法,也是把種子照破。所以,懺悔在佛法當中是很重要的法門。

  有了過失,不要自暴自棄,無論造了什麼業,只要能夠慚愧、懺悔,發大心、發大願,都能夠達到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懺悔過去、悔改未來,過去如果有過錯,要看破、放下,從今以後不要再犯,這才是懺悔真正的意義和目的。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這是六祖大師跟大眾說懺悔的道理。懺悔有「有相懺」、「無相懺」,這裡所說的是無相懺悔。「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善知識」是通稱,稱呼在場大眾。「各隨我語,一時道」,大家一起「隨我語」,就是跟著我一起來懺悔、跟著我一起來改過、跟著這段話共同來修觀行。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修行要念念不斷地懺悔。修行要成功,從哪裡修?就從當下這一念心來修。過去的這一念,就稱為「前念」;現前一念稱為「今念」;再起一念,就稱為「後念」。前念、今念、後念,始終不斷地念念相繼。「普賢十大願」中有「懺悔業障」,也是要前念、後念,念念相繼、念念不斷,向十方諸佛懺悔,才能得到清淨。因為我們這一念心是念念不停地打妄想,所以,懺悔也要發大願,念念不斷地懺悔,前念、後念,念念不停地發大願。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這一念心,這一念心能夠造惡業,也能夠造善業、得解脫,一切都在這一念心。這一念「心」就包括十法界;換句話說,十法界都是由我們當下這一念心產生出來的。這一念心起了貪、瞋、癡,就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相反地,起了善念,就不會墮入惡道。所以,時時刻刻都要起善念,前念、後念,念念不斷。拜懺,要時時刻刻禮懺,念念不斷。念佛、持咒,也是念這一念心。所以,念佛能夠消除業障、持咒也能夠消除業障、誦經也能夠消除業障,什麼原因?都在這一念心上用功。如果不是在這一念心上用功,口念心不念,得到的效果就很少。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自己告訴自己,時時刻刻都要有正念,或是念佛、或是念法、或是慚愧……每一個念頭都要起善念,絕對不起憍慢心、不起誑妄心。「染」,就是被憍慢、誑妄染污了。起了一念我慢心、起了一念誑妄心,心當中就是黑暗,所以,要時時刻刻把念頭提起來,或者誦經、或者念佛,這就是懺悔。

  「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自己要有這種願力、這種認定。現在發願、懺悔,自己發願:希望在懺悔的時候,所有的罪業統統消滅,要有這種信心。「永不復起」,要告訴自己、要肯定自己,從現在起永遠不再起憍慢心、不再起誑妄心。這裡是個別來懺悔自己的罪業,看看自己心當中最容易犯哪一種過失,就用哪一種方法來懺悔。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每個人都有嫉妒心,看到人家道業很精進,行住坐臥都具足威儀,看到人家很用功、看到人家學業很好,可是自己做不到,不但不向人家學習、不讚歎人家,而且還嫉妒人家,說是非、潑冷水,這就是嫉妒。嫉妒就是障礙。產生了嫉妒心,心當中就是黑暗、就產生愚癡。「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過去所造嫉妒的種種罪過,現在「悉皆懺悔」,就是統統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6838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