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坐禪品 (三)
2011/12/26 07:53:41瀏覽1164|回應0|推薦2

六祖壇經坐禪品

惟覺法師開示

(三)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師示眾云」,六祖大師又繼續開示大眾。「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什麼叫坐禪?「此法門中」,指頓悟法門而不是漸修法門。在頓悟法門當中,什麼是禪呢?

  「無障無礙」,就是指這一念心,沒有障礙的這一念心。眾生都是有障、有礙,有煩惱障、所知障,障菩提、障涅槃,這些都屬於障礙。怎麼樣才能達到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看到外面的一切善善惡惡、是是非非,都不要管它、不要攀緣,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住心」。無住,不要去想它、不要去管這些是與非。

  「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個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念心不攀緣,就是「不起」。看到外面的境界,善善惡惡,是是非非,心都不去攀緣、都不去想念,這個就是「坐」。

  「內見自性不動」,這個心性本來就是不動,無始無終、不去不來、不生不滅、性本空寂。虛空沒有形相,能聽的這念心也是沒有形相,沒有形相的東西就是不動,這樣就是「禪」。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恐怕前面所說的道理不容易了解,補充再講,什麼叫作禪定?外離一切相,六根對到外面六塵時,都不要管它。「內不亂為定」,心當中不要打妄想、不要起煩惱、不要生取捨,心自然而然就不亂了。不亂就是定,不是另外再修一個定。假使另外修出來一個定,有得就必定有失,有成就必定有壞。所以,這裡所說的定不是修出來的,只要心當中不散亂、不顛倒,本來就有定,不要另外去求。

  「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

  最後再作進一步的說明,為什麼要修禪定?因為六根對六塵時時刻刻生取捨,心就散亂顛倒、就不定了,所以,外離相,六根遠離外面的所有境界。所謂「遠離」,就是不攀緣。如果只有身遠離,心沒有遠離,心還是會亂、還是會不定,所以不但在事上遠離塵境、遠離塵囂,而且心當中還要看破、放下。能夠看破、放下,自然內心不亂。

  陶淵明曾作一首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心遠」,就是「內不亂」,心要遠離。所以,修行第一個步驟,不但身遠離,而且心要遠離;假使只有身遠離,心不遠離,心當中打妄想,產生執著、產生無明煩惱,始終都是顛倒,即使坐一萬年、三大阿僧祇劫,也沒有用!所以,內外都要著重。外面不染一切塵勞,其次,內心還要清淨。「外禪內定,是謂禪定」,不是專門在形相上來修行,還要在這一念心性上來契悟。

  最後引證《菩薩戒經》所云:「我本性元自清淨。」有些人認為,既然本性原自清淨,應該人人都成佛了,為什麼還要修行呢?「本性元自清淨」,是讓我們產生信心。一般人不相信自己、不了解自己,這念心始終在外面追逐,捨本求末。佛經記載,如「捨父逃逝」,不知道自己有一個寶山,而始終在外面東尋西找,如同乞丐。

  我們現在明白心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從現在開始,時時刻刻尊重自己的本具心性、尊重自性清淨的這一念心。假使這個心不清淨,怎麼修也修不成功;因為這個心是清淨的,只要不打妄想、不染著,清淨心自然而然就現前了。所以,清淨心不是修出來的。我們的心猶如一潭渾水,然而,渾水當中有本具的清水;假使渾水當中沒有清水,無論怎樣去沉澱,也沉澱不出清水來。所以,不需要另外去求一個清水,而是把渾水的渣滓沉澱下去,清水就自然現前。

  這念心本自清淨,不要到外面乞求,不要騎牛找牛,也不要在太陽底下找影子,找不到的!如六祖大師云:「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於念念中」,每個人都有清淨心,要見到清淨心,必須在煩惱當中來轉化,狂心頓歇,歇就是菩提!要「自見本性清淨」,必須契悟本具的覺性、本具的佛性是清淨的。要有這一種擔當,要直下承擔,這樣自修、自行、自成,一切都是本具的。

  「自修」,自己修行,修什麼呢?修心、修口、修身。心怎麼修?去除貪、瞋、癡;修口,把四種口過修掉,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妄語;修身,把殺、盜、淫修掉。這一些統統修掉了,就是「自修」,必須要靠自己修,要靠自己行,誰也沒有辦法代替。古人云:「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不僅坐在這裡講,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所謂「行解並重」。一天,釋迦牟尼佛問阿難尊者:「你現在出家這麼久了,還沒有證到三昧,還沒有證到果位,是什麼原因呢?」阿難尊者說:「世尊,我是您的弟弟,經常以為不需要自己修行,您將惠我三昧。」釋迦牟尼佛說:「我沒有辦法惠你三昧。」所以必須要自修。假使不自修自行,即使見到佛菩薩,也沒有辦法開悟,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

  「自行」,要自己去實踐,心行、口行、身行,時時刻刻從這三方面去努力,又能自利、又能利他。行,有消極的行為和積極的行為。消極的行,屬於自利;積極的行,就是利他。以不殺生為例,自己不殺生,屬於消極;不但不殺生,還要救生、放生,還要弘揚佛法,勸更多的人不殺生,這就屬於積極的。所以,一個是自行,一個是他行。由於自己修行、自己用功,所以「自成佛道」,自己圓成佛道。

  修行必須要從因上去努力,不是在果上祈求。禪定也是一樣,要自修、自行、自成,才能成就三昧、禪定。所以要發長遠心、要持之以恆,不斷地精進,不斷地努力,三昧、禪定一定能夠現前。假使這一生不修,想等到來世,也沒有結果,因為來世要靠現在去努力;現在不努力,等到來世有什麼用?所以,一切都要靠我們現在去努力。

  「禪者,佛之心」,如何契悟這念心?就是師父說法、大眾聽法這個心,直下承擔,這念心每個人都有,乃至一切蜎飛蠕動都有。為什麼一切眾生都有,卻不能成道?就是沒有自修、自行,不但不自修、不自行,還造惡業,南轅北轍,迷失了方向。

  這念心在哪裡?在煩惱心當中。就如同打鐵一樣,打鐵是在煉鋼,鋼在哪裡?鋼就在鏽鐵當中。假使沒有經過一番鍛鍊,只是一塊廢鐵、鏽鐵;如果把它煉成鋼了,就完全不一樣了。凡夫心,就如同生鏽的鐵,雖然是鏽鐵,不要看不起它,只要經過千錘百鍊,把渣滓煉掉,裡面就有精鋼。凡夫心念念生滅,患得患失,人我是非,起貪瞋癡,造殺盜淫,但是,不要小看這個心,這個心裡面還有佛性,所以要自修、自行,才能自成佛道。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5966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