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機緣品七──行思禪師(二)
2013/08/03 08:24:58瀏覽1021|回應0|推薦0

《六祖壇經》機緣品七──行思禪師

惟覺法師開示

(二)

  人人本具的這念心,微妙不可思議,除了心之體之外,還有心之用。一般凡夫只知道心之用,而不知道心之體。乃至於不但不明白心之體,連心之用也是迷惑、顛倒。佛法有頓、有漸,漸修法門是先用善法捨掉惡法,要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擇善固執,否則染上很多習氣,沒辦法對治的時候,心就會煩亂、不安、不能作主。在漸次的修行中,行者明白心之用,在此用功,讓這些作用都是善用、淨用,如此便有福德、光明,這是第一步。

  既然過去在迷,現在就要修善斷惡,發大願、起大悲,以悲智願行來修八萬四千法門,捨去從前的殺、盜、淫,貪、瞋、癡、慢、疑、邪見等種種惡業。等到六波羅蜜、戒定慧全部成就了,所想的都是善法、所說的都是佛法、所做的都是佛事,第二步就成功了。第二步成功了,假使執著這種境界,就是作好夢。過去是作惡夢,將來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現在是作好夢,將來就生天上、淨土。


  第三步,善惡了不可得,連善法也不執著,這就是不落階級。「先以善攝惡,後以捨攝善」,最後善惡都莫思量,就達到如來沒有階級的境界。從這個角度來看,頓悟和漸修是沒有差別的。漸修是在因上努力,像爬樓梯一樣,一階一階地慢慢往上爬,爬到最高才知道善惡了不可得,達到不可思、不可議的境界;頓悟法門則是從果上來講,福德因緣現前,不需要再走遠路了,直接了當就是不思善、不思惡,一下就契入「不落階級」的境界。


  如果根機還不夠、習氣還很重,短時間內做不到,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自己業障很重,就修漸修法門,修一切善、斷一切惡,最後善惡了不可得,其結果與頓悟法門並沒有差別,只是當中多一些轉折、多一些方便行門而已。明白頓漸一如的道理,就不會執一非他。


  如果有大悲、大願、大智慧,修一切善而不執著一切善,就是由漸修歸於頓悟。頓悟也不妨礙漸修,如《金剛經》所云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師深器之,令思首眾。一日,師謂曰:『汝當分化一方,無令斷絕。』」行思禪師悟到了最高境界、沒有階級的境界。沒有階級,就是中道實相。契悟中道實相,又不執著中道實相,這念心什麼都沒有,是指此心清楚明白,沒有妄想、分別、執取,而不是空空洞洞、迷迷糊糊之境。實相無相,無相無不相。行思禪師悟到實相當中具足一切智慧、功德的道理,經過六祖大師的印證,證明他的知見沒有錯誤。「師深器之」,六祖大師知道行思禪師已經完全了悟,於是特別器重他,派他當首眾,也就是首座、座元,負責帶領、引導、度化眾僧。

  開悟以後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更需要磨鍊。許多人誤以為悟到如來的境界之後,就可以什麼都不必做了,這是錯誤的觀念。悟道是將這條路找到了,並不妨礙動與靜。六祖大師恐怕行思禪師悟了心之體,又落入境界,產生執著而不圓融,所以派他領執事當首眾,繼續修善、弘法,最後又由曹溪回到吉州青原山弘揚佛法。可見悟了以後,還要繼續磨鍊、保養,功夫才能愈深,心才能愈明、愈淨。


  
「一日,師謂曰:『汝當分化一方,無令斷絕。』」六祖大師告訴行思禪師:「既然你已經開悟了,要趕快出去弘法、教化眾生。」釋迦牟尼佛將這盞心燈傳下來,一直傳到六祖,現在將這盞燈傳給行思禪師,並付囑行思禪師,勿使頓悟法門斷絕,要燈燈相傳,光光相照。

  
「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紹化,謚弘濟禪師。」「遂回吉州青原山」,行思禪師聽從六祖大師的指示,於是回到吉州青原山(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的淨居寺度化眾生,荷擔如來的家業、紹化如來的心法。上契佛心、下化有情,弘揚佛法,紹隆佛種。

  過去,佛法都是由帝王來推動。有德行、智慧、功德、善行的人圓寂之後,為了頌揚、紀念他一生的功德,使人人都能緬懷、效法他的精神,由皇帝封贈一個稱號,名為謚號。據記載,行思禪師於唐朝開元二十八年庚辰十二月十三日陞堂說法告眾,隨即坐脫立亡,跏趺而逝。此時正值唐僖宗的年代,僖宗皇帝賜謚號曰弘濟禪師。


  研究本章的目的是希望大眾聽到行思禪師悟道的因緣,也可以頓悟自心、直了成佛,悟到自己這念心。開悟有深也有淺,有的人悟到心之用,有的人悟到心之體,行思禪師就是悟到一念不生、不落階級的心之體。同樣是悟,由於動中、靜中保任的功夫深淺不同,道業成就也有所不同。如果再進一步,體不礙用,雖然是悟了,還要使這念心展開全體大用,修一切善法,而不執著一切善法。「如來者,乘如實道而來,又乘如實道而去」,這就是心之體。佛以大慈悲心教化眾生,在這個世界成就千百億化身,度化無量眾生,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這就是心之用。


  再進一步,即是悟到體用同時,用不著用相,始終是體不礙用、用不離體,體用一如。動也動得,靜也靜得,漸修不妨礙頓悟,頓悟也不妨礙漸修,最後悟到頓漸不二,都是不離這念心。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8043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