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機緣品七──臥輪禪師(四)
2013/10/12 09:03:12瀏覽695|回應0|推薦0

《六祖壇經》機緣品七──臥輪禪師(四)

惟覺法師開示

  經教雖然是佛所說的方便,還是要去深入,要以大慈悲心為眾生隨緣宣說,才能圓融無礙;否則起了執著,容易執一非他。例如有些人研究了一點佛法,寫了很多著作,卻認為佛教是講空、是無神論、不是宗教。類似這樣的情況,假使不識緣由,似是而非,就容易上當。

  佛法的道理是多方面的,亦非無神論,釋迦牟尼佛經常到天上去說法,天上還有四大天王掌管三界的善神、惡神。有些人提倡佛教不是宗教,所以不用作早晚課、不用拜佛、不用上香、上供水。事實上佛教不僅是宗教,而且是宗教當中的宗教,什麼原因?拜佛、上供、早晚課誦……都有它的道理,不是在心外求法,而是起一個恭敬心,向佛菩薩學習,是藉相悟性、藉事悟理。


  我們的心當中有很多煩惱、很多無明,必須藉由外在的這些法門來磨鍊自己。例如,早晚課誦就是精進。因為人容易懈怠,大家一起早上四點鐘起床,精進用功,養成一個很好的習慣。假使不了解這個道理,認為賴床一下沒關係,多睡一會兒,以後補誦幾遍就好,跟佛菩薩懺悔一下就好了……這不是糊塗嗎!已經起了懈怠心,已經造了惡業了,養成壞習慣了,自己還不知道。所以,早課四點就起床,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提升自己、改變自己。


  佛說上半夜、中半夜、後半夜無有間斷,這就是精進。人都有懈怠,藉由大眾日常的共修,養成一種好的習慣,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過去有賴床的習慣,現在不要賴床,更要早點起來,雖然頭腦昏沉,就是要對治。不能因為頭腦昏沉,就打馬虎眼,請個病假就好了,這就糊塗了!早晚課誦是很重要的,不僅如此,大眾誦念一致、拜佛一致,就是共修。共同誦念、共同禮拜、共同唱讚、共同發願,無形當中消除了很多隔閡。最後回向,馬上就能產生感應,這就是禪心、就是專注。所以,早晚課誦當中有很多的道理。


  明白了以後,就了解佛法每一個法門都有它的作用。修行還沒有達到最高的境界,必須要有這些方便法門。現在有很多學佛的人一看到人家在打坐,就學祖師用棍子把對方打起來,說打坐不是修行。這個見解是錯誤的,過去的祖師是隨著當時環境的需要,因為學人執著打坐,認為打坐就是佛法,並不了解打坐真正的意義。打坐是一種助緣,使這念心不散亂、不顛倒,達到一個絕對的境界。平常走路時,心容易散亂;睡覺時,容易昏沉。所以,只有打坐是最殊勝的助緣。明白這些道理了,就了解俗諦不能廢,事當中有理,理不礙事。


  惠能大師的偈子,是最高的境界,沒有契悟到、沒有達到,也不妨礙。就算是契悟到了,這念心能不能站得住、站得長?必須藉境練心──藉由外面清淨的境界,讓我們能夠精進,使我們這念心能夠淨化。我們為常住做事,有福報,又有功德;如果為常住做事而不執著,心就得解脫,「修無修修」,進也能進,退也能退,動靜閒忙都是佛法。這樣一想,這一生在這麼好的地方修行,實在很幸福、很快樂,所以要愛護、珍惜自己的福報。這就是很圓融的思想、很圓融的觀念,無論到什麼地方都可以修行。如果沒有建設這個道場,想要普度眾生就不容易。有了清淨的道場、清淨的僧眾,無形當中就產生一種感應、一種瑞相、一種力量,又能自利,又能利他。


  佛法一個是漸修,一個是頓悟。漸修不礙頓悟,頓悟不礙漸修,如《佛說四十二章經》所云:「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念無念念」,這裡雖然是講無念,也不妨礙有念;有念而不執著,就歸於無念。有念時能夠作主,當下即是無念,不需要等到有念以後才契入無念。「修無修修」,假使執著修,就執事廢理;修了以後,不執著修,就是事理圓融。


  雖然心即是佛,但自己檢討一下,真正契入實相,究竟能保持多長的時間?一坐下來,能夠保持三分鐘嗎?半個小時?一個小時?自己要知道,這就要有功夫。假使達不到這個境界,就要藉事來顯理,藉境界來磨鍊自己,這就是最實在的了。


  臥輪禪師與六祖大師的兩個偈子,就是兩種心境。了解了以後,也是在提升自己,要更上一層樓,事當中有理,理當中有事,最後事理不二、頓漸一如!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892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