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2 12:17:52瀏覽3232|回應0|推薦0 | |
天阿蘇羅藥叉等,來聽法者應至心,擁護佛法使長存,各各勤行世尊教。諸有聽徒來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於人世起慈心,晝夜自身依法住。願諸世界常安隱,無邊福智益群生,所有罪業並消除,遠離眾苦歸圓寂。 「擁護佛法使長存」,既然佛法這麼好,能夠自利又能利他,就必須要護持佛法、擁戴佛法。擁戴、護持佛法,就是要把這部經時時刻刻受持不忘,使自己及他人都能得到利益,並且使經典能夠流通。佛法包括有大乘法、小乘法,無論是大乘法、小乘法,只要是佛所說的法都是佛法。這裡所說的佛法,狹義的就是指這一部《無常經》。這部《無常經》能夠使我們證到菩提涅槃,心得到安定,聞法後還要使這個佛法能永久存在、流通,不要散失掉。如何使《無常經》能夠長存?就是要用文字、語言來印行、宣傳、流通,以及自己的身體力行,共同發心使大眾能夠信受奉行這部《無常經》的道理,如此才能使佛法長存,一代傳一代,燈燈相傳、光光相照。 「各各勤行世尊教」,就是每一個人應當精進、信受奉持釋迦牟尼佛的教化。「世尊」是如來十號之一,這裡是指釋迦牟尼佛;「教」就是佛的教化、遺教,就是佛四十九年當中所說的法,包括《無常經》,乃至於其他的經,通通都是釋尊的教化、遺教。 「諸有聽徒來至此」,就是來聽法的佛弟子,乃至於天上、人間的阿修羅、藥叉、揵闥婆等,所有一切聽徒,來這裡聽佛開示《無常經》。「或在地上或居空」,有一些在天上的眾生是在空中聽,而住在地上的眾生,就在地上聽佛的教化、佛的遺教,這裡是指《無常經》。「常於人世起慈心」,聽了這部《無常經》後,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眾生為了名利、情愛醉生夢死,斤斤計較不捨,到最後還要墮入惡道裡受苦受難。我們要時時刻刻想到眾生飽受無常、生老病死的輪轉,所以要起大慈悲心去度化眾生。 「晝夜自身依法住」,既然這部經這麼好,所以無論是白天、晚上,時時刻刻都要「依法住」,依靠此正法來安住。既然世間一切都是無常,就要看破、放下,同時也要了解菩提和涅槃,才是真正能脫離無常的。所以這念心時時刻刻要依靠在正法上來用功,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死,時時刻刻想到無常苦空的道理、菩提涅槃的道理,把這念心安住在善法、安住在正法、安住在菩提心上面;這念心時時刻刻有定力、有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安住在菩提心上面。「自身依法住」,不但是這念心,連這個色身也要依法安住,要持戒清淨。所以我們要時時反省檢討身口意三業清不清淨: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言、不綺語,則口業清淨;身不作殺盜淫的事情,則身業清淨;不起貪瞋痴的念頭,則意業清淨;如此身心都安住在善法上,則身口意三業都能清淨。身口意三業清淨,慢慢就會與菩提心、涅槃性相應,所以要「晝夜自身依法住」,要依善法、無為法、出世法,來安住身心。 「願諸世界常安隱,無邊福智益群生」,就是要發大願。有這樣好的道理,能夠解脫生老病死苦,使我們超凡入聖,安住在菩提涅槃、安住在聖境、安住在解脫上面,因此我們更要發大願,希望所有眾生都能安住於善道。「諸世界」,世界有很多,有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有無量無邊的五濁惡世,淨土有很多、穢土也有很多,所以稱為「諸世界」。所謂「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是指時間;「界」就是界線,東西南北、上下是指空間,時間和空間連合起來,就稱為世界,所以「世界」是時空的總合。 世界分為有形的世界和無形的世界,有形的世界要有善法,才會得善報、善果,才能夠有福德、有智慧;無形的世界,是屬於心靈的世界,就是菩提和涅槃。無論是出世法、世間法的世界,都希望「常安隱」。世間上的眾生都是顛倒,顛倒就會起惑造業,這就不安穩了。所以我們希望所有的眾生,不但不造惡業,而且希望所有的世界都是善業,都是清淨的世界、淨土的世界;而當下這念心安住於菩提涅槃,才是真正的淨土世界。所以「諸世界」包括有穢土、淨土、乃至於是我們這念菩提心、涅槃性。無論是聖、是凡:世間上屬於凡,契悟到菩提和涅槃就屬於聖;也就是無論是淨土世界、穢土世界,都願這些世界「常安隱」。希望世間上沒有三災、八難,處處「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出世間的世界,就是當下這念心,時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常寂常照,這就是佛的世界。所以世界有聲聞的世界、緣覺的世界、菩薩的世界、如來佛的世界,乃至於眾生的世界、地獄的世界、餓鬼的世界、畜生的世界,不管任何一個世界,都希望能夠得到安穩,將來達到最高菩提和涅槃的世界。有安穩的世界,還要修善斷惡、精進不懈,到最後才能真正到達菩提和涅槃的世界,這才是最安穩的地方。 「無邊福智益群生」,無量無邊的福德和智慧都是要利益群生、利益大眾。就是我們要發大心願,廣集福慧資糧,不但自己能夠得到利益,還能將自己的福德、智慧,布施、利益大眾。「福」就是財布施,「智」就是法布施,所以「無邊福智益群生」,也就是以所契悟、所證悟、所修行得來的無量無邊的福德和智慧,來度化、淨化無量無邊世界裡的眾生,使每一眾生「所有罪業並消除,遠離眾苦歸圓寂」。希望所有眾生所造的罪業,都能夠消除得乾乾淨淨,能夠遠離眾苦,歸於寂滅涅槃,這是我們的心願,每一個人都應該發這樣的大願。 如果一個人違背了世間上的公理、法律、道德、戒行、清淨的善法,就會有罪過,就是造惡業。希望每個人所有的罪業,都能夠消滅除盡,有了這種希望,自己也要有這種願行,願自己所有一切的業障,都要消滅、漏盡。如何才能消滅、漏盡?就是要靠修行,修戒、修定、修慧、誦經、持咒、打坐、參禪。所以前面有「無邊福智益群生」,以清淨的三業與增長善根的福德、智慧,和所有佛法上的法門,布施給所有的眾生;眾生依據這種方法去用功、修行、懺悔,才能夠達到「罪業並消除」。所謂「願如海,行如山」,如果連願都沒有,很難產生行為;有了大願以後,再依願去履行,最後就能產生殊勝的功德果報。 「遠離眾苦歸圓寂」,大願行的目的,就是希望大眾能夠遠離眾苦、六道輪迴之苦,歸於圓寂。眾苦包括有:生苦、老苦、死苦、病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和五陰熾盛苦,佛法用「苦海」來比喻很多的苦難、苦報,來形容所有一切的苦。圓寂就是圓滿菩提,歸於寂滅涅槃。所謂「圓滿菩提」,一般眾生是不覺,二乘聖者漏盡見思惑稱為正覺,但這兩者都還未契悟菩提;菩薩是分證菩提,也是還未圓滿;佛達到無上菩提、究竟菩提才是真正圓滿。所以,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證到圓滿菩提、證到涅槃,菩提和涅槃合起來,就稱為圓寂。「寂」是寂滅,寂滅是罪業通通滅盡了,當下這念心達到寂靜無為、寂然不動的境界。這念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是智慧佛,就是菩提心、就是妙有;有了菩提心以後,還要歸於寂然不動,寂然不動就是空性、真空。所以我們的大願,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遠離眾苦、遠離六道輪迴之苦,乃至於種種苦難,最後歸於圓滿菩提涅槃、無上正等正覺。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