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法同歸不二門(三)
2014/02/06 20:34:57瀏覽273|回應0|推薦0

法法同歸不二門

惟覺法師開示

(三)

  心,好比一杯水,眾生和佛菩薩同樣都有這杯心水。然而佛菩薩從水中任取一滴,就可以遍灑三千大千世界,普潤有情。眾生的這杯水卻沒有作用,因為水裡有無明煩惱。所以修行用功,就是要澄清、平靜當下的心水,使心不起波浪。波浪代表煩惱,患得患失、人我是非,想東想西、想過去、現在、未來,甚至想到晚上睡不著覺,念念遷流,乃至於波濤洶湧。這一切煩惱都是由外面的境界所引發。例如看到別人擁有豪宅別墅、高官厚祿,自己是貧窮、卑微,什麼都沒有,愈想愈煩惱,以致失去了自我。或看人家買名車、吃美食,也想跟人家趕時髦。這就是被八風吹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種境界現前,這念心作不了主,波浪便一層層翻湧而來。

  因此,修行先要看破外在的境界,不隨外境所轉,波浪自然停止,這是第一步。第二,要打坐,忍心不動,無論是修數息、參話頭、中道實相觀、持咒、誦經,目的都是在澄清這念心。不知道這個道理,修行就沒有方向,無法落實。譬如有人身體生病,聽說誦《藥師經》可以消除病苦,就修這個法門;隔一陣子,運氣不好,家庭很亂,孩子又不聽話,聽說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於是改誦《普門品》;沒多久,仍然覺得做事不順利,晚上心不寧靜,聽到風吹草動,便疑神疑鬼,又想到要誦《地藏經》。誦了幾天,覺得人生煩惱很多,有生老病死苦,開始想要成道,就誦《金剛經》。


  由於每部經的功德不一樣,因此《藥師經》、《普門品》、《地藏經》、《金剛經》……,每一部經都誦,乃至於還持咒。在時間不足之下,起了大煩惱,問師父說:「以前不誦經還沒有壓力,現在愈誦壓力愈大,煩惱愈多,究竟該誦哪一部經好呢?」這種一小時要誦多少經、念多少佛的修行方式,稱之為趕經懺,達不到什麼效果。一旦起了「趕」的心念,就沒有感應。要知道法法平等,心靈則福至,無論哪一部經都不要分別,只管一心持誦。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保持安詳、自在、平靜。如果是誦《金剛經》,就專誦這部經,不論早上、晚上,天天如此。最後心清淨、安定了,就能心想事成。


  修行假如不明白這些道理,就容易走遠路。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是用來對治我們八萬四千煩惱。如果這念心的妄想、煩惱、執著……種種習氣都沒有了,經也不需要誦了,因為這念心本自具足大智慧、大神通。釋迦牟尼佛因為心清淨了,什麼道理都講得出來。古人說:「誦經有一部無字經,念佛有一個自性佛。」要明白念佛的目的是什麼?所謂「以毒攻毒」,佛號是對治我們的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心中起了煩惱,念一句「阿彌陀佛」,煩惱就轉過來了;或是持咒、誦經,都可以對治煩惱。事實上,法法平等,目的在於轉化煩惱,最後要達到心當中不起波浪的境界。


  第二個功夫,要用打坐在靜中養成定。靜中養成後,還要在動中磨鍊,使心當中的渾水澄清、沙子沉澱下去。心定、心淨之後,有了感應,這時要用第三個功夫,也就是斷煩惱、破無明。所謂「煩惱分分斷,法身分分現」,破一分無明,就證一分法身。這時,泥沙已經沉到杯底,若能將它化除,化腐朽為神奇,把煩惱轉化得乾乾淨淨,破了「無始無明」,連一粒泥沙也沒有,便可究竟成道,入於聖人果位、了生死。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066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