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法同歸不二門(四)
2014/02/07 20:59:10瀏覽181|回應0|推薦1

法法同歸不二門

惟覺法師開示

(四)

  人人都有佛性,都能超凡入聖,有了這種正知見和信心,再以對治法門轉化心中的煩惱,最後歸於無能無所,這一生就能究竟成道。

  八萬四千法門,是在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如果是上上根機的人,悟到心性,覺性一直到底,動靜閒忙就是一念不生。這念心,沒有妄想、昏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夠作主,保持下去,直了本心,就能成就佛道。道理聽起來雖然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第一步,先試試這念心能否保持五分鐘,不想過去、現在、未來,不打妄想。做到以後,第二步,心是否能不夠昏沉?第三步,沒有昏沉,會不會感覺無聊?如果有這三種毛病都屬於眾生。


  因此,打坐時這念心若能不妄想、昏沉、無聊,本具的智慧自然就會顯現,不需要另外去求。清清楚楚的心,就是智慧;沒有妄想,心不動就是定,定慧不二的這念心就是道。所以,道不是修出來的,是本具的。修道,屬於加行,使自己不起煩惱,這念心保持平靜、寧靜,修行才能成就。


  明白這個道理,找到了心性這一條大路,就要發長遠心直下行去。因為幾十年來,我們的心都在妄想、昏沉當中,作不了主,要對治這些毛病,就要以四大菩薩的「悲、智、願、行」,作為自己的修行目標。


  什麼是「智慧」?了達諸法空性,就是智慧。有大智慧還要有大願心,生生世世永不退轉。此外,還要有大慈悲心,觀眾生苦,發菩提心。明白三世因果,知道眾生都是自己過去的親眷,發大心度化眾生。在日常生活上,修一切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大行,就能和普賢菩薩相感應。修了以後,還要了達「修無修修,念無念念」、「修一切善法,不執著善法」之理,才不會有我慢心,否則又是另一重障礙。


  本著這個原則落實佛法,這一生的所作所為就是行菩薩道,不需要另外去找菩薩。精進用功的這個心就是菩薩心,就能與佛菩薩的法界感應道交,到任何地方都有龍天護持,這就是一條正路、大路。所以,要發長遠心,要有智慧和信心,這就是在因地修菩薩行。


  有些人認為,修行有感應才是進步。但佛法上所謂進步,不是有神通、感應,而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時常反觀自照,檢討、反省自己的身口意是否清淨?有沒有智慧?能安住在定力、慈悲心、平等心上,便是進步。煩惱、我慢心減少,以前是心浮氣躁,現在這念心比較清涼且落實多了,這就是進步。當心真正清淨,就具足一切,心想事成。所以佛法告訴我們要「轉識成智」,必須從這方面去努力。


  其實神通、智慧、感應是本具的,心清淨自然就有,不需要去求。若是求感應、神通、智慧,表示這個心已經不清淨了,本具的功德、妙用當然不會現前。沒有感應,表示自己的這念心和戒行不夠清淨,功德還不夠。然而,即使感應現前,也不能執著,只是代表修行沒有走錯路、走遠路,應該繼續保持這念心的定力、智慧和慈悲。


  佛法並非不要感應,有些人認為禪宗不談神通、不要感應,這並不正確。什麼是禪?「禪者,佛之心」。禪就是心,心淨、心定,自然而然就有感應、就有神通妙用。歷代祖師講得很清楚,挑柴運水無非心之妙用。契悟了本心本性,這念心有定力、有智慧,起心動念就是神通妙用。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066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