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常經 惟覺法師開示 (十九)940501上 常求諸欲境,不行於善事,云何保形命,不見死來侵? 命根氣欲盡,支節悉分離,眾苦與死俱,此時徒歎恨。 兩目俱翻上,死刀隨業下,意想並慞惶,無能相救濟。 長喘連胸急,短氣喉中乾,死王催伺命,親屬徒相守。 諸識皆昏昧,行入險城中,親知咸棄捨,任彼繩牽去。
「常求諸欲境」,就是不知不覺的眾生,迷惑本心,成天沈醉於五欲當中。所謂諸欲境的「境」就是境界,境界有順境、逆境,乃至於有世間、出世間的境界,甚至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心境,所以「境」包含非常廣泛。這裡指的是欲境,也就是財、色、名、食、睡,一般人始終在這些境界上攀緣,追求名利、富貴、吃喝玩樂,用盡種種手段來享受、來追求快樂。
「不行於善事」,行就是做,不知道做善事是福報、是功德,反而還做一些不清淨的事情、煩惱的事情,乃至於造種種惡業。「善」在佛法中,分為假觀善、真空善和中道實相善,而這裡所指的是普通的善事。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般人所說的好事有哪些呢?孝順父母、恭敬師長、慈心不殺,乃至於儒家所說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些都是屬於善事,也是一般所說的「倫常」。所以家庭、學校、政治、軍隊都有其倫理道德,乃至於宗教也有宗教的倫理道德,像中台山的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這些都是善事。
如果不做善事,「云何保形命」?一般人說「福祿壽三星拱照」,都是想要追求很好的福德和財富,所以不但要有錢,還要有地位、官位,乃至於好運氣。但因每個人的福報不同,今生能有智慧,乃至於身體健康、相貌端嚴,人見歡喜,家庭富足,都是由於過去積功累德、廣集福慧資糧所感得。但是一般人不曉得福報是從為善當中得來,所以只是汲汲營營的追求名利地位,捨本逐末,迷失本心,因此「不行於善事,云何保形命?」不為善,怎麼能夠使形相莊嚴、身體健康、長命富貴,做什麼事情都很安全、很自在,能夠達到無疾而終呢?如果沒有福報,做什麼都不自在,都會有種種的障礙,因此「人算不如天算」,就是不行於善事的果報。
每一個人都有命根,命根包括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把這些再濃縮,就稱為煖、壽、識,這三個就稱為命根。煖就是溫暖,就是熱量;有些人身體冷冰冰的,這個人身體一定不健康,不過雖然是冷冰冰,還是有煖的存在。我們打坐的時候,身上產生熱觸,發燒、發熱,再慢慢淨化,就成為煖的作用;打坐入定,三天、五天、十天、二十天、乃至於幾年、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幾大劫,身形都不會壞掉,因為有煖在作用的緣故。煖成就了,夏天不熱,冬天不冷,但這需要靠打坐才能成就。
一般人也有煖,煖是一種果報,壽命盡時,煖就會壞掉。壽也是一樣,如果今生能活八十歲,那麼今生的壽命就是八十歲。壽雖是如此,卻可用禪定的方法使色身不容易壞掉。第三是識,識就是我們的意識、分別,佛法上有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要轉識成智,在未轉過來時都還是稱為識;這個識有好、有壞、有善、有惡。所以命根就是包含煖、壽、識三部份,也是具足人身的根本。如果人沒有福德,形命就會壞掉,煖會散掉,意識會模糊不清。所以人活在世間,就是要能清楚、明白、作主,時時刻刻保持平常心、平靜心,使我們的煖壽識平靜。雖然禪定是可以延長煖壽識的時間和空間,但因眾生沒有禪定的功夫,所以就要靠福德、善法的力量;如果沒有福德,又不修禪定,而想要保有形命,則是很難的一件事。
「不見死來侵」,「不見」就是迷惑本心,沒有看清無常殺鬼;「死來侵」,就是無常殺鬼時時刻刻來侵害我們,使身體、形相陸續敗壞;侵,就是侵蝕、侵害。因為人們不曉得這些道理,所以不安住於善法上,等到死亡來臨,才知道人命無常,但已經來不及了。一般人的心經常在財色名食睡五欲當中環繞,早已把死與修行忘記,如俗話所說「不見棺材不掉淚」,等到病了,才知道要信佛、要修行,等到快死了才要來求佛、求菩薩。這還算不錯的,有的人病了,還不知道求佛、求菩薩,等到快死了,恐怖境界現前了,還不知道要念佛,也沒辦法做善事了,這時候只有等著去受報。因為平時沒有了生死的觀念,總是在迷惑顛倒、醉生夢死中過日子,所以不見死來侵。假使知道這些道理,就會知道要行善事,要修戒、修定、修慧。
「命根氣欲盡,支節悉分離」,等到命根、氣息快要盡的時候,已經是束手無策,意識茫茫不知所歸。最後,等到一口氣不來,生命就結束了,所以人命在呼吸間。因此要了解為什麼要打坐?打坐是調身、調息,進一步就是要止息,也就是不要這個氣息了。因為知道氣息是無常的,等到氣息沒了,命也就沒有了,所以要修止、修觀。但是,眾生不知道這個道理,就非得等到命根氣息快斷的時候,讓「支節悉分離」。支節就是四肢五官,也就是四肢五官、五臟六腑,這時候都會漸漸腐爛,乃至於筋肉和關節都會分開、散掉,都會失去作用。等到這個時候,就如經文所說的:「眾苦與死俱,此時徒歎恨,兩目俱翻上,死刀隨業下,意想並慞惶,無能相救濟。」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