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節要:第91--93集
2010/07/18 10:21:49瀏覽281|回應0|推薦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節要

淨空法師開示

91集:【09-23-091

【以無分別執著心,修一切善法。則合於諸法如義,成法身之因。福慧雙嚴,成報身之因。圓修一切,得方便智,成應化身之因也。既是稱性圓修,故能性德圓明,三身顯現,而成無上正等覺,故曰得也。】

【行廣大行者】

【先於境緣上一切法不住】

【後則於起心動念時,一切法不住。】

【使知能執者,乃不可得之妄念,非真心也。】

【又說諸法緣生】

【使知一切法,皆是幻有,了不可得。】

【發廣大願,則不取法。行廣大行,則不取非法。】

【法與非法,既皆不取。】

【則我人眾壽,四者皆無。】

【則法與非法,了不可得矣。】

【而常住真心,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者,便了了而得。】

【即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是也】

經【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以無我修一切善法,是約能修邊遣。】

【非善名善,是約所修邊遣。】

【有能有所,便是分別執著,我相仍在。】

【故當遣之罄盡】

【法即無法】

【無修而修】

【修一切善法時,便觀照非善名善。】

【若其心中見有善法,即是我見,即非以無我修一切善法。】

【此節經文,實乃結示開經以來諸義。】

【即是開經以來所說諸義,說了一切義,無非令以無我修一切善法,以證平等之性,至此乃為點明耳。】

【此經最初發大願、行大行兩段,是開章明義。以後約略計之,結示已有五次。前後自有其淺深次第。】

【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結度生不住相、布施不住相。】

【經文上講,應如是生清淨心一段。結廣行六度應無所住。為令空有不著,俾如實空如實不空之自性清淨心現前耳。】

【第三次,在八十六節,應離一切相發菩提心。】

【結離相方是發菩提心。不但二邊不著,並不著亦不應著。】

【諸法如義,無實無虛,一切皆是。】

【以示證得清淨心者之境界】

【是一法不住的、法法皆如的、是無我的。一塵不立,將微細之分別執著遣除淨盡,乃能證佛所證耳。】

【今次乃是明白開示】

【一切法性本來平等,無有高下。】

【故一一法皆不可分別執著】

【菩提法如是,一切善法亦如是。】

【用無分別執著之心】

【修無有高下、平等平等之一切善法。】

【便契法性,便見寂照同時之本來面目矣。】

 

 

 

 

 

1995.5 92集:【09-23-092

經【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

【一個大千世界裡面,有十萬萬個須彌山王。】

【受持廣說此經之福德更大】

經【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於前福德】

【等於十億須彌山王的七寶布施】

【然而其福德,皆不能及持說此經者福德之一分也。】

【經,雖是文字名言,然由文字起觀照,而相似、而分證、而究竟成無上菩提,豈一切有相福德所能比。】

【意顯持經說經】

【能令自他同證法身。視彼報身,如同身外之財,何足校哉。】

【佛現報身等,原為利益眾生,令他受用。】

【正如以財布施,令他受用也。】

【故以此為喻。以顯證法身者,並報身之相亦不住也。】

【此第四大段】

【皆說如來境界。窮究無住,至此而極。】

【初明平等法界,顯示一切法性本無有我。結成前說菩薩通達無我法之義。】

【次明諸法空相,歸結到不生不滅。所以令離相離念以除我執,無非為遣分別執著。所謂生滅心也。遣生滅心,為證不生不滅之性體也。】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

【一真法界,平等平等,豈有凡聖之別。】

【意在教聞法者,當於法法頭上薦取平等之理,則可於法法頭上得見自性。】

【佛不起心動念而能隨機應緣以度眾生者有二】

【夙昔大悲大願薰習成種之力,故能有感斯應。】

【第二,因具二智,成三身。如大圓鏡,光明遍照,故能所應不謬。】

【故能所應不謬】

【莫作是念】

【是普誡一切人,不可以輪迴見,測圓覺海。實令學人必當斷妄念耳。】

【無法可說,無生可度,是約性說,照而常寂。】

【有生可度,有法可說。】

【合而觀之,正是性相圓融、寂照同時之義,當如是通達。】

【學佛必須開佛知見。佛知即是一切不可得,知一切即空即假。佛見即是不執一異。】

【欲通達佛法微妙之理,非將凡情俗見,一掃而空,必不能入也。】

經【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實無】

【此二字最是徹底。謂實無作念之理。】

【眾生之所以成眾生,以有念故。眾生之所以得度,以無念故。】

【度生云者,惟令離念而已。】

【若佛度生有念,則自尚未度,何能度生耶。】

【佛度眾生,不過為眾生作增上緣耳。】

【眾生自己發大心、行大行,實為主因。若無主因,雖有增上緣,生亦無從度也。】

【是故眾生得度,實眾生自度耳。】

【茍有一念,四相具足。】

【如來正令發心菩薩,除此四相。】

【但約如來邊言,以明無能、無所、無我之義。意在令學人了然於平等法界,實無有我耳。】

 

 

 

 

 

1995.5 93集:【09-23-093

經【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此釋無能度、無所度之所以然也。】

【一真法界、一切諸佛、一切眾生,同體之性之異名也。因其同體,故曰一如,故曰平等、無有高下。譬如金器多種,名相雖各各不同,無非金之異相異名,同體一如耳。】

【無聖無凡,本來平等。所以佛說: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蓋度即無度,成即無成。所以又說: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此皆約性體平等義說也。】

【發心菩薩,通達此義。應以無能、無所、無法、無我之心,修一切善法,乃能如是而證也。】

【聖之成聖,凡之成凡。】

【正由於一有念,一無念。】

【起念,便有高下。】

【古德云:但驀直行去。】

【驀直的意思,絕無瞻顧之意。】

【只要明瞭道理,認準方向,便一直行去。】

【轉凡不轉凡,成聖不成聖,以及一切生死利害等等,概不掛念。如此,便與道相應,與性相應,速能成就。否則反不能成也。】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問意謂,可以觀想有相之應身,即是觀想無相之法身否。】

【一個有相,一個無相。】

【若執以為可,未免取相,而有著相之過。】

【若執以為不可,未免滅相,而有墮空之過。】

【試看長老所答,可以增長見地不少。】

【如是句,實非應諾之辭,乃是說理。】

【如者,諸法如義。是者,一切皆是。】

【意顯惟如則皆是,不如則皆非。】

【此明法法皆是緣生】

【不執著緣生相,而會歸一如性。】

【則法法雖皆緣生,亦即法法皆是佛法。】

【法法雖皆緣生,亦即法法皆是佛法。】

【兩稱之者,令人當重視如字。】

【必其能如】

【若領會得性相一如。既不滅相,亦不執相。則觀三十二相應身,即是觀如來法身也。意顯既一如矣,觀相即是觀性。】

經【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之言此,正因初發心修觀者,無明分毫未破,方在業識之中。若聞一如皆是、是法平等之說,不揣分量,遽謂觀相即是觀性。不知所觀者,正是識而非性也。一切學人應於此中細細勘驗。】

金剛經講義節要 作者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網站>淨空法師報恩講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406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