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節要:第16--20集
2010/07/02 10:10:40瀏覽184|回應0|推薦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節要

淨空法師開示

16集:【09-23-016

【用功最要是作觀,作觀即是改變想法、看法,凡夫見思皆不離執著,即是錯誤。】

【乃無常、苦、空、無我聲】

【乃是般若波羅蜜聲。】

【此經經文,乃至一切大乘經。】

【無論何句,皆可作觀。】

【行住坐臥,不離這個。】

【讀經,是經轉我。作觀,則為轉經。經轉我,則以經轉移凡情。我轉經,則常生智慧,更為重要功夫。】

【古德說:但求息妄,莫更覓真。若一覓真,即成為妄。】

【必妄心分分除,真心分分現。】

【妄心是無明、妄想、煩惱。】

【真心是覺、正、清淨。】

【但不著相,則色即是空,相即是性。性相圓融,無礙自在。】

經【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章句二字,指上文所說道理。】

【實信,是能了解如是言說之真實義。】

【世尊所說甚深甚深】

【一切眾生,聞者自然生信。】

【然能生實信者不多】

【必上根利智】

經【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莫作是說,不但現在大眾能生實信。】

【即如來滅後至後五百歲】

【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其他即不能。】

【從此用功,全恃以此為實。】

【莫作是說一語,正對弘揚大乘佛法之人而言。要竭力弘揚般若法門。】

【揀擇持戒修福之根基,從實踐上用功,何慮聞者不生實信。】

【如來滅後,正法一千年,初五百年,解脫堅固;次五百年,禪定堅固。】

【初五百年,鬥爭堅固。】

【凡夫能持戒,方能離外染。如不持戒,則心不清淨。不能攝心一處,不能作觀,如何能生般若。則持戒修福,是成佛基本條件。】

【如不持戒,則心不清淨。】

【持戒,必少欲知足。】

【修福,必深信因果。】

【不住於相,則持戒者最宜。】

【不入斷滅相,則修福者最宜。】

 

1995.5 17集:【09-23-017

【持戒能捨世間之欲,修福能捨自己之財。以財、法、無畏施之於人,正是修般若即在持戒修福下手。】

【諸惡莫作是持戒,眾善奉行是修福。謹小慎微,放下一切,是佛所揀定之機,必蒙佛加被。】

【學佛者,定須行住坐臥,一切時、一切處,求三寶加被。】

【即如念佛,念時心中一無所有,專精不雜,則得彌陀加被,成就三昧。】

經【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此節文,正明持戒修福者,已具極長時之修習。是諸善合成之根,真是難能可貴。】

【今在又後之五百年中,鬥爭至於極。】

【竟能讀誦受持】

【必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少欲知足,有持戒之資格。】

【更宜用功,再求堅固,種得善根,當結善果。】

【勸人學佛,一定要勸他持戒修福,更要勸明般若,從速修學淨土,求生西方。須知般若與淨土,關係至深。】

【生西不是為自了,原為度眾生,方與彌陀本願相合,為滿大願,可證性故。】

【般若與淨土,是一非二。】

【有往生法門,方能成就般若法門。】

【此文殊、龍樹、智者、永明諸大士,所以皆發願往生者也。】

【持戒修福,極不容易。】

【往昔已親近承事無量諸佛。】

【可見欲成就般若法門,必須親近彌陀,實相般若方能現前。】

【永明禪師云: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學般若者,須速修念佛法門。修淨土者,亦須速修般若法門。《觀無量壽佛經》明第一義,正是般若。】

經【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聞是章句,是指定持戒修福之人。以其能信能依此說奉行也。】

【淨信,正指實信,亦即實相。】

【生淨信,有淨念相繼者,有不能淨念相繼者。乃至二字,包括許多功夫不同之人。】

 

  

1995.5 18集:【09-23-018

【龍樹大士云:一切法不生而般若生。可見若非真實用功,淨信不能得生。】

【一念相應,即淨念相繼之根。淨念相繼,即從一念相應而來。相應,有性相相應、有事理相應、有因果相應,種種深解不同。】

經【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此是正面釋生信得福之故(清淨信心生起來)。何以能生淨信,何以能得福。須是除卻分別心方可。】

【分別妄想既除,無復我、人、眾、壽四相。】

【諸眾生,是指各各修功不同之大眾。】

【四相空,即我執空】

【非法,即是無,即是空】

【亦無非法相,是空亦空。】

【古人稱為窮空到底,故名勝義空,又名第一義空。】

【我法二執】

【由分別而起者粗。尚有俱生我法二執,從起心動念而來的細執。】

【是人分別我執已除】

【貪瞋痴雖未去盡】

【已經很薄】

【但見諸相即著有,但見非相即著空。見諸相非相,即二邊雙融,即無相、無不相。得見實相,故云則見如來。見如來,故得如是無量福德。】

【欲修般若,不可落空。】

【先將非法一面堵住】

【法相、非法相皆不執著,是用功之要訣。】

經【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無我人等相,我執空也。無法相,法執空也。】

【是名三空】

【由見三空,從此精進,淨念相繼,便證清淨法身。】

【此節經文,從反面顯其必應三空之故。】

【以明絲毫著相,便是分別心,便非清淨自性,便是逐妄、迷卻真性、起惑造業、苦報輪迴的凡夫。】

【廣修六度萬行】

【而心中若無其事,湛然凝寂,不為所動。】

 

1995.5 19集:【09-23-019

【經論有言:寧可著有如須彌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許。此明著有者易為功,著空者難施救也。】

經【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下手方法,先令二邊不取。漸能空相,心地清淨。】

【由是而信、而解、而行。至於究竟,亦不過兩邊不著耳。】

經【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筏喻】

【是如來常說之法。以船筏原為過渡,既渡則捨。】

【比喻佛法為度生死,生死未度,不可無法。】

【既達彼岸,法亦無用。】

【此示佛法可用不可執之意】

【此節經文,義蘊深微,不止如上所說。】

【常說是法不需要了,則捨。】

【而今為初發大心者說,乃是令於正需要時,捨法是也。】

【正需時捨法,法捨豈非無法。無法將何以度。這不與常說相反了嗎?】

【乃又言,不應取非法。】

【所謂無,乃是令人不取。】

【並非無法無相】

【是教人雖取六度等法修行,而心無其相。然後學人才不致於偏空偏有,才有正確的下手處。】

【當知第一義中,剿絕情識,斬斷葛籐。法與非法皆不取,非即剿絕斬斷乎。】

【般若正宗是無住】

【而兩邊不取】

【此便是無上甚深微妙法,即經所謂的無上菩提法。】

【欲領悟經中真實義,唯在至誠恭敬的讀。】

【觀照即是思惟。然此思惟,必須盡離一切妄想雜念,澄心靜慮,一心專注。不在文字上生解,便是不取法。又將全神貫注在經上,便是不取非法。這就是修定。】

 

1995.5 20集:【09-23-020

【9、總之,說無、說不取、說捨,但為破執,非捨其法。三執既離,則三空齊朗,三障全銷。生死涅槃,兩皆不住。】

【久而久之,忽於一念不生時,性光發現。】

【經中真實道理,自然湧現。】

【捨法,是捨其著有之病。捨非法,是捨其著空之病。】

【病除,則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便是佛境界。】

【此之謂,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無論修何法門,如能領會此中精義而行,成就必速且高。】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這個耶是問話)?如來有所說法耶?】

【此節經文是說明如何是兩邊不取】

【以及為何須兩邊不取】

【舉果證因,明須因果一致。】

【於意云何四字,淺說是試探聽者明瞭程度。】

【深說是指示我等讀經莫錯會佛意】

【要深深體會,方是正知正見。】

【如來是法身,是性德。豈有所得,豈有所說。】

經【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此答看似所答非所問,實則極圓、極妙。應當學。】

【意謂佛問如來有所得、有所說。而我今尚未成佛,那裡知道?】

【故今依佛向來所說之義略解之,當不致大錯。】

【無上菩提是自性本具之實相般若】

【自性中亦本無此名號】

【眾生因障而不顯】

【除障之法沒有一定,則佛說法當然亦無有定法可說了。】

經【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雙非,就是非法、非非法,就是雙離,也是雙遮,謂皆非也。】

【佛經文句,應作面面觀,佛自言:我說法窮劫不盡。何況我等凡夫,可不從多方面去領會耶!】

【如來所說之法,即無上覺,即究竟覺。究竟覺即無念。經云:離微細念,照見心性,名究竟覺。】

【能取所取皆要不得,故云皆不可取。】

金剛經講義節要 作者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網站>淨空法師報恩講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403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