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28 08:41:33瀏覽630|回應0|推薦0 | |
大乘無量壽經 澳洲淨宗學院 淨空法師開示 大乘無量壽經(第一八四集)2/4 註解裡面也註得好,講「無」這個字講得很多,諸位自己可以細看,我在這個地方跟大家講得也不少,一通一切就通。這裡頭有幾句話說得好,我把它念一遍,他舉《大涅槃經》上一段話,「大涅槃經云:如是逆順入超禪已,復告大眾:我以佛眼遍觀三界一切諸法,無明本際,性本解脫。於十方求,了不能得,推本無故,所因枝葉,皆悉解脫」。這就像一棵樹,根本沒有,它哪來的枝葉?「無明解脫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脫。以是因緣,我今安住常寂滅光,名大涅槃」。這一段文好!這就是非常具體說明有無。所以 無明是什麼?「無明本無」,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實在說起來是非常微細,微細到你沒有辦法覺察到,這是真的。現在科學家用精密的儀器、高深的數學去推斷、去觀察,可以說得到一點消息。這點消息來之不易,非常可貴。這個消息是什麼?剎那生滅,整個宇宙的現象剎那生滅。生滅時間的快速無法想像,所以說這個境界叫不可思議。也就是說你沒有辦法去想,更沒有法子說出,你才起一個念頭,那個念頭不知道多少念頭相續相,讓你六根接觸以為是真的。佛在《仁王經》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這一彈指,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這個生滅相續不斷。就像我們看電影放映機裡頭放的那個膠卷一樣,它是繼續不斷的。鏡頭打開,畫面照在銀幕上,立刻關起來,再打開第二個,又關上再打開第三個,一秒鐘二十四張。就是叫你看這個像看圖畫一樣,連環圖畫,一秒鐘叫你看二十四張,你以為是真的了。 像《仁王經》上這個例子,那一秒鐘多少?一秒鐘彈指彈四次,我可以彈四次一秒鐘,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鐘叫你看兩個十萬張的畫片,你就把它當真,你不知道它是假的。其實這種說法我在《華嚴經》裡面跟諸位同學報告過,這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真實是什麼?真實比這個速度還快,絕對不是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不是的,而是多少?億萬分之一秒,這才是真相。這個真相裡面告訴你,有跟無都沒有,你不能說有也不能說無,你說無,它有現相,你說有,它現相消滅了。 實在是難得,近代的科學家發現了,發現什麼?物質是無中生有,雖然有,剎那就沒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這一切物質現象,是物質生滅的相續相,就像看電影銀幕的影像一樣。它比銀幕的影像,說實在話,那個速度要再加一萬倍都不止,所以我們沒有法子覺察它是假的。佛跟這些菩薩們能夠看出這是假的,這不是簡單事情,他用什麼方法看見事實真相?禪定,愈是深的禪定你就看得愈深、就看得愈廣。 佛在經上跟我們說,到什麼樣的禪定你才看到物質的現相?這個物質現相就是佛經上講的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質,阿賴耶的三細相。這個講法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到,科學家只發現到境界相是無中生有。轉相,我們今天講的精神,境界相是物質,精神跟物質都是從業相變現出來的,業相是無明,簡單的說,動的相,業是動。諸位要曉得,自性不動,所以自性是清淨寂滅,動是無明。我們常講無始無明、生相無明,生什麼相?生精神的現象、生物質的現象,精神跟物質不是對立的,同源,同一個根生的,業相生的。 認識宇宙,認識萬事萬物,然後你才明瞭本是同根生,是一不是二。你真正認識、肯定了,真誠的愛心、清淨的愛心、平等的愛心,愛宇宙一切萬事萬物,這叫慈悲心現前,大慈悲心現前。大慈悲心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我們迷失,不認識,所以才起分別、起執著。真正明瞭之後,心開意解,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這叫得大自在、大解脫,然後才曉得有無是一不是二。「無」是能現之體,「有」是所現之相,性相是一不是二,性就是相,相就是性。相這就有用了。所以宗門常說,這引用禪宗的話來講,「必須知有始得」。 自性,自性前面說得很多,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你找不到它,六根都緣不到;眼看不到,耳聽不到,鼻聞不到,身體接觸不到,你心裡也想不到,它到底在哪裡?它能現相,相有,你要知道相就是性、性就是相。好比以金作器,金在哪裡?器就是金,金就是器,金跟器是一不是二,見到器就見到金。這個例子很簡單,容易懂,從這個比喻裡面你去覺悟,實實在在講,古往今來從比喻裡頭開悟的人多。上上根人不需要比喻,略略指示他就徹悟,上上根人,上根人、中上根人從比喻當中開悟的多,至於中下以下的就難了。所以中下以下的必須先把他的層次向上提升,下根把他提升到中根,中根把他提升到上根,這幫助他提升。用什麼方法?教學,教學是幫他提升。像念書一樣,從幼兒園提升到小學,從小學提升到中學,中學提升到大學,那就有開悟的可能。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薰修,佛門裡頭常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在這個過程當中,關鍵的是老師。學生要真正遇到明師,就像《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頭所說的,明師不容易,有修有證這才叫明師。明是光明的明,不是名氣很大的名。名氣很大是福報,不見得有智慧;光明的明,他有智慧,有智慧也不一定有福報,這個要清楚。福慧統統具足的難,那很不容易,所以我們要親近有修有證的。現在真的是不容易,現在這個世界上找個證果的人到哪去找去?沒了,在這種情形之下逼得我們不得已而求其次,其次的是什麼樣的老師?有學有修,那就不錯了。他有真修行,修行依據經典上所有的教誨去修行,我們一般講持戒修定。真正依教奉行的就很難得,如果有行無解、有解無行都不可靠。清涼大師講得好,「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這兩種老師怎麼能親近?一個是邪知邪見,一個是無明,這難了。 所以今天找老師可不是容易事情。找不到老師,找古人,古人留下來的遺教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認真努力依教奉行,真的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就得十分利益。由此可知,能不能成就還在自己。現在典籍非常豐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環境、外緣非常重要,修行人先要求心定,修清淨心。所以古人修行、讀書為什麼要找一個幽靜的環境,減少外面的干擾,特別是人事的干擾。人事的干擾比環境干擾要嚴重得多,這要善於選擇,你才會有成就。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再看古德特別強調的,就是「識達有無」,要明瞭、要通達,這是我們信仰的基礎。真正通達明瞭,我們對於自己的解行才有堅定的信心。我曾經遇到一些人,這類的人很多,懷疑自己真的能不能成就;換句話說,對自己的修學完全沒有信心。雖然每天還是很用功在學,由於缺乏信心,半信半疑,甚至這個疑慮愈來愈重。這不但障礙往生,同時也障礙了覺悟,把悟門都障礙住了。貪瞋痴慢下面這個煩惱就是疑,疑就是不能夠明瞭通達。所以世尊慈悲,為大家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為什麼?就為這樁事情,幫助大家破迷生信,就為這個。疑慮沒有了,信心才具足,「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都從信心上得來的。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