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15 21:23:04瀏覽294|回應0|推薦1 | |
大乘無量壽經 淨空法師開示 (第一集)1/4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今天我們在這個地區,是第三次啟講《無量壽經》。過去十年當中,我們在全世界許許多多國家地區,將這一部經講過許多遍,算一算這一次是第十遍。每一次所講的,諸位如果從錄音帶上去聽聽、比較一下,你會發現到都不一樣。這一次為什麼又想起來要講這部經?是最近展開經卷,有許許多多新的啟示,如古大德所說的,年年境界不相同,應當將這些悟處、這些心得,提出來與諸位同修分享。 這一次的啟講,我們將重點放在「行」、「證」上。同修們可以說都是老修了,今天來參加講堂的都不是初學,都是老修了,都知道每一部經都有「教、理、行、果」這四個部分,佛門裡面也稱之為教經、理經、行經、果經。這一部經的文字,是屬於「教」;文字裡面所敘述的理論、道理,這是「理」。另外還有教導我們怎麼樣去修學,怎樣將經論它的理論、它的方法,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這叫做「行經」。我們修行有了境界,將自己的境界跟這個經再來對照一下、印證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以及平常對人、對事、對物種種的作法,與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一樣不一樣,這就叫做「證」。 經有教、理、行、果,我們學習有信、解、行、證。往年,我們介紹這部經,目標偏重在信、解,希望諸位同修聽了之後,能生起信心,能夠理解經典裡面的義趣。而這一次我們把中心移在行、證。我們學這部經,這部經裡面每一個字、每一句,如何落實在我們生活上,落實在我們日常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應酬上,這種學習就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受用。所以這一次給諸位報告,跟過去有一些不相同的地方,關於教理這一部分,我們可以把它省略掉,專門研究行法。教理前面說過很多遍,有錄音帶、錄像帶,也有講義流通,諸位都可以做參考,所以今天我們這一會,玄義就省掉了。講義裡面四大冊,玄義就佔了一冊,四分之一。 今天我們直接要入經文,從經文講起。但是講經文,題目是不能夠省略的,還是先看題目。本經的題目,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我們為了介紹的方便,把它分作八個小段。第一個小段『佛』字,「佛」是印度梵語音譯的。佛教在漢朝時候傳到中國來,通過國家的支持,做大規模的翻譯。翻譯的工作,實在講是非常艱難。中國在那個時候的文字並不太多,有許多經典上的意義,是我們中國文字裡面所沒有的,於是不得已要造字。為了翻譯佛經就造了許多新的字,這個「佛」字就是當時造的字,古時候沒有這個字。佛是人,所以這個字旁邊加個「人」。音是佛,所以就用一個「弗」字,這是合成一個新字。佛教以前沒到中國來的時候,沒有這個字,這是新造的文字。我們念這個字就念成佛。實在講是「佛陀耶」的略稱。中國人喜歡簡單,所以把它的尾音就省略掉了,單單稱一個佛。 它是「覺悟」的意思,這是大家曉得的,裡面包含「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包含這三個意思。這三個意思非常的深、非常的廣,我們學佛就是要學覺悟,覺就不迷;覺而不迷,這個人就成佛了。我們學佛也學了不少年,我從學佛到現在,我是二十六歲開始學佛的,接觸到佛法,今年七十多歲了。有沒有覺悟?不能說沒有,有那麼一點點。換句話說,對於世間跟出世間法不太迷惑了。不迷就是不被它所轉,這個話怎麼講法?一般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會起心動念,會生貪、瞋、痴、慢,看到好的、好看的,聽到好聽的,多看一眼,這就是迷,就迷了。覺悟的人好看跟不好看都一樣,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為什麼都是一樣?說實實在在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好看的是虛妄,不好看的還是虛妄,所以它是平等的,心就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這就是覺悟。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時時刻刻要反省、要檢點,自己真的有沒有覺悟?到底覺悟到了什麼程度?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面,去測驗自己,到底有沒有功夫?如果聽到人家讚歎就生歡喜,聽到人家毀謗,心裡就難過,不得了!還是一個凡夫,還是搞六道生死輪迴,這怎麼得了?功夫就在接觸外面境界,不論是世法、是佛法,都能夠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這才叫學佛。 我們學佛的同修,入佛門第一堂課,就是接受「三皈依」。三皈依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到底皈了沒有?皈就是回歸、回頭,你到底回歸了沒有?你有沒有依靠?如果形式上的三皈,做了個儀式,實際上沒有回頭,還是沒有依靠。這個皈依是假的、不是真的,有名無實。皈依佛就是覺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淨而不染。我們這三條有沒有做到?這三條都在經題上,可見得這個經題的圓滿。 自覺之後才能覺他。覺他,實在講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那我們要問為什麼要覺他?我自己認真修學,我不去覺他,覺他就是教化眾生、度他,我度自己就好了,我何必要去度人?等我成了佛,再去度人行不行?給諸位說,你如果有這個意念,我就老老實實告訴你,你成不了佛。為什麼成不了佛?自覺,破煩惱障;覺他,破所知障。你煩惱障破了,你成了正覺,那個境界就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地位。在圓教裡面講是七信位的菩薩,圓教是七信以下;別教裡面講是三賢的菩薩,沒登地。這就是說,你要不發心幫助別人,你不能破所知障。所以要想成佛一定要發心自度度他,全心全力的幫助別人學佛。我們知道多少就幫助人多少,決定不吝法,這個功德利益就殊勝了。所謂「功德利益」就是剛才講的破二障。二障破了之後,你就是真的菩薩,不是假菩薩,是真菩薩,《華嚴經》上所講的法身大士。為什麼?你已經超越十法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你已經證得一真法界。換句話說,你過一真法界法身大士的生活了,那怎麼會相同?但是還沒有達到最高的境界,還要不斷的自行化他,必須將無明破盡。無明就是妄想,斷得乾乾淨淨,那你就覺滿了。這個「滿」是圓滿的意思,妄想、無明斷得乾乾淨淨,這就滿了,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 在此地這一個佛字,就是指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確確實實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個經是他說的,唯有究竟圓滿的佛果,才有能力給我們宣揚究竟圓滿的大法,我們讀這部經就能夠深深的理解。這部經不但是釋迦牟尼佛說,而且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說這個法門,沒有一尊佛不讚歎淨土。所以此地「佛說」,跟一般經典裡面安的佛說,不一樣!其它經裡面安的佛說,就是釋迦牟尼佛說;此地安的佛說,是一切諸佛如來統統都說這部經,這個境界就不可思議。所以這個佛的意思,就特別特別的深廣。 第二個字『說』,「說」就是說法。古時候「說」跟喜悅的「悅」同一個字,但是念的時候是兩個音。我們讀《論語》,《論語》是古書,《論語》學而第一,一開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看,那個「悅」實際上是「說」,它是「說」字,在那個地方要念「悅」,意思是喜悅之悅。換句話說,人喜悅他就說,不喜歡就不說話,喜歡才說。佛是以度眾生為本願,看到眾生根機成熟,能夠接受這個法門,非常歡喜,無比的歡喜。這個情形,我們冷靜的去思惟是可以理解的。 佛想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都能成究竟圓滿佛,而實際上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成佛這兩個字裡面的意思,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瞭。什麼叫做成佛?成佛有什麼好處?不成佛不也一樣嗎?給諸位說,不成佛跟成佛是大大的不一樣。不成佛,你有煩惱,你有妄想,你有災難,你有苦處,佛經上常講生老病死苦,三苦、八苦,你沒有辦法離開。學了佛之後,就是成了佛之後,這個苦永遠脫離,世出世間所有一切苦統統捨掉,這就是學佛的好處。另外一個好處,我們不成佛,對於宇宙人生一片茫然、一無所知,這個苦!成佛之後,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沒有一樣不清楚,沒有一樣不明瞭。 那個明瞭不是想像的、不是推測的。我們現在世間,這幾年世間災難很多,中國、外國預言的書很多。我這次從澳洲回來,看到悟行師在逛書店,他告訴我,他看到十幾種,外國人寫的,都預測將來有些什麼災難。這些預測準不準?不見得。為什麼不見得?因為他們的預言都是從數學裡頭推算的,有的時候算錯了,一個小小的數目字算錯就不準。佛給我們說的準極了,為什麼他那麼準?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哪有不準確的道理?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