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53)
2019/10/16 19:05:27瀏覽127|回應0|推薦4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53

19. 若知得一切法之真實狀況,莫不空有同時。則

上自十方諸佛,下至一切眾生,以及山河大地,

情與無情。莫不皆以淨心為體。淨心之實相,

本是空有同時,謂之一真法界,諸法一如。

同體

唯一

同時實相

金—能現之體一為無量一真法界

器—所現之相無量即一諸法一如

無量

  「若知得一切法之真實狀況,莫不空有同時。」

這是總原則、總綱領,空有同時就是萬法一如、萬法

不二。空有同時,性相同時,理事同時,生佛同時,

無有一法不同時及不同一自性。正因為它同時、一如、

不二,所以《華嚴經》才顯示事事無礙。

  「則上自十方諸佛,下至一切眾生,以及山河大

地,情與無情。莫不皆以淨心為體。」淨心是清淨心,

即是實相、自性。淨宗法門修淨念,因為淨念就得清

淨心。般若法門說觀照,是用智念。淨念比智念更為

直捷,道理在此。

「淨心之實相,本是空有同時,謂之一真法界,諸法

一如。」我們在現前生活中,要在事事物物上體會不

二、一如、同時,用此功夫。一句佛號決定不能間斷,

心中只有佛號,沒有其他。我們看一切法,果然能用

此角度觀察,能協助我們看破放下,念佛往生就毫無

障礙,好處在此。講《金剛經》的用意,是見大家念

佛不得力,協助大家看破、放下,排除念佛往生的障

礙,令淨宗法門一帆風順。

  一真法界、諸法一如,是大乘經之精華,最重要

之教義。我們修學即為此事,所謂菩薩證果,亦是證

此。下文用比喻說明,令我們對此事能更深入明瞭。

  同體,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法皆同體。佛門常

說「依正莊嚴」,依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身外之物

都是生活環境,我們居住及活動的環境。科學家發現,

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的一個小星系,而銀河系的範圍

非常廣大。銀河系的兩端,以光的速度測量,約二十

萬光年,即佛經說的一佛剎,就是一尊佛教化活動的

範圍。

  一尊佛的國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個六道

輪迴。單位世界的天頂是初禪,小千是二禪,中千是

三禪,大千世界的天頂是四禪。所以一個大千世界只

有一個四禪天,有一千個三禪天,十億個初禪天。以

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銀河系的中心就是佛經說的須

彌山,科學家稱為黑洞,所以須彌山不在地球上。銀

河系的中心,引力非常強,任何物質都被吸收,甚至

光都被吸收。如此的大千世界,在太虛空中無量無邊,

一切諸佛如來都說不出它的數字。如此大範圍中,一

切依正莊嚴皆同體。依報是物質環境,正報是身體。

有情、無情眾生皆同體,須知我們與佛同體,與一切

眾生同體。

  古德常以金與器做比喻。以金比喻為體,以器比

喻為相,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相就如器。「金,能現

之體,唯一」,體是一個,如黃金。「器,所現之相,

無量」,而它所現的相無量無邊,可隨人之喜好以黃

金製造,無論製造數千、數萬種,體仍是金,體並沒

有變,而器是無量。《華嚴經》云,「一即是多,多

即是一」。《楞嚴經》云,「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從體上說是一,從相上說是無量。體與相,是一不是

二;正如金與器,是一不是二。離了體,離了金,沒

有器;離了器,亦沒有金。

體相是一不是二,體用是一不是二,所以同體。不但

同體,而且同時,一為無量,無量即一。如果真正明

瞭同體,就不難明瞭同時,這才真正契入不二法門。

不二就是一,體相不二,體用不二,性相不二,理事

不二,事事不二。《華嚴經》上說的「不思議解脫境

界」,就是同體、同時所現之不思議解脫現相。這個

現相在《般若經》上稱作「實相」、「諸法一如」,《華

嚴經》說「一真法界」。這是決定正確的觀念,我們

知道宇宙、人生、一切萬法是同體、同時,即是入佛

知見,看法、想法與諸佛如來相同。

>>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

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130122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