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34)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2019/01/10 20:20:42瀏覽92|回應0|推薦3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34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老和尚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七四、勸信解 約現前勸 明成就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這是從真實成就上來勸導我們。

1.清淨即是無相,如前以不住六塵生心,為清淨心。正明住塵即是著相,少著相便非清淨矣。

  「清淨即是無相,如前以不住六塵生心,為清淨心」。「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法」,包括佛法。心中住著佛法,也錯了,心不清淨。佛真正大智大悲,教導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學佛法,要讀經,而不放在心上,心要空,心不可有染著。心空就靈,靈就是智慧。心生智慧,就生實相,實相即是般若。心中有一物,就迷,就糊塗,智慧不能現前,因此心要清淨。

  當我們研究經典不通時,何以全部放下,拜佛就通了?因為法也放下,了無一物,心清淨就靈光了,智慧現前,不通之處自然就通,這是「理」。佛菩薩冥冥中加持,則是「事」,理事圓融,理事無礙。如果在拜佛時求佛菩薩:「我這一句不通,求您加持我。」如此拜一千拜也不通。因為沒有放下,心中有一物,無法感應。因此不可「住六塵生心」,法塵亦包括在其中。「正明住塵即是著相,少著相便非清淨矣」。其實我們念佛也是修清淨心,但不如拜佛的感應快速。

2.『信心清淨』,謂由信此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而得一心清淨。雖只說一「信」字,而「解、行、證」并攝在內。

  特別是了義經典中,一字即含攝許多義理。只說一個「信」字,但「信、解、行、證」皆在這一字之中,所以這個「信」是圓滿、究竟的。「解、行、證」,若缺少一個,信就不圓滿、不究竟。說一個「解」,解中有信、有行、有證。說一個「證」,證中有信、有解、有行。一而四,四而一,任何一字都含攝其他三字,圓滿的包括在其中。如此的信心,即是清淨。

  「信此文字般若」,即真信佛在經上的這些話。因為真正明白義理,可見此「信」並非迷信、強信,而是正信,絲毫不迷惑。信了之後,即落實;實踐之後,證明我所信為真,佛所說的不假,在實踐中證實。所以信解行證,證的就是信解行,是一不是二。而不是離開信解行,別有他物可證,如此一來即錯。由此可知,「證」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證實。猶如釋迦牟尼佛在「著衣持缽」中證實,究竟圓滿的佛法,即於著衣持缽之中明白的顯現。佛生活於究竟圓滿的般若波羅蜜之中,一點一滴都是圓滿般若波羅蜜。穿衣、吃飯、行走、講經說法皆是,無絲毫欠缺,全部皆圓滿。密宗有「大圓滿法」,如此的生活真正是大圓滿。

  反觀自己現在所過的生活,穿衣、吃飯,都要挑選,無一不生煩惱。我們生活於大煩惱之中,如何有佛菩薩如此圓滿的智慧!若明白此一事實,方知非學佛不可,否則太苦了,不學佛不知應如何度日,糊塗過一生,正是所謂醉生夢死。學佛之後,明白轉煩惱為菩提,轉煩惱的生活為智慧的生活,這是學佛的好處在此,轉變整個人生。尤其是這幾部大乘經,可說都是直截了當,沒有委曲婉轉,學了立即活學活用,應用於生活、工作及處世待人接物上,真得受用。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509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12294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