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29 13:27:02瀏覽1096|回應0|推薦5 | |
本回要介紹的是「當代日本法學思潮與流派」,書的主要宗旨有兩大主軸:首先、是東亞吸收西方法治的經驗汲取,從清末民初時,中華民族先賢們所說的:「取法泰西,或效最著者莫過日本。」同時代也有許多留學生,因為語言相近與交通便利等考量,而負笈日本吸收法律新知,歸國後貢獻其所學,本書則是要介紹日本現代的法學思潮,來佐證當年中華法律先鋒的軌跡。其次、則是介紹日本可敬的知識份子與法學家,從狹隘的「媚日」或「仇日」,改為較理性客觀的「知日」;認為日本軍閥侵略中國,固然是歷史上的黑暗篇章,但卻不能忘記包括民主法學家的日本人士,還有對華友好的日本學人,對於中華曾有的現代化貢獻,特別是「法制近代化」所做出的努力。 承上所述,日本近代法治的開展,在一種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下開展;諷刺的是,卻還有濃厚的封建思想,無論是具體講究天皇神聖大權的的「明治憲法」,或是之後如日本法學家川島武宜,在其著作「日本人的法意識」所提及,日本實踐法律與字面上法律,因為手就思潮而有的重大差異,就註定了民權與封建、先進與落後、平等與特權,必為日本法學界拉鋸戰的宿命。而在時代的夾縫中,即便是為民奔走,或宣傳馬克思主義遭迫害,亦或單當中日戰爭,華北民間習慣調查的法學者,都在法學歷史上散發他們的光芒。 日本法學家不可勝數,更可喜的研究法理學、法史學等基礎法學的大儒,更不勝枚舉:早年的梅謙次郎、穗積陳重,還有平野義太郎,直至之後的渡邊洋三、末弘嚴太郎、戒能通孝、川島武宜,還有知名商法學者田中耕太郎。分別對自然法學、歷史法學、社會主義法學有所研究,著作更汗牛充棟。而值得一提的,不僅對於歐美法制有所吸取,更重要的是「中國傳統法制」的深入探討,著名的仁井田陞、滋賀秀三,都以日本人的身分,卻做出不輸華人的中國法制史的學術論文,自成一家之言,並且廣泛的為華人法學家所運用,實乃驚人的成就! 若要問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什麼?不如說是本書法學家的群像,最有趣的要屬戒能通孝,法學院畢業後成為無業遊民,並且以「打工名義」混進了末弘嚴太郎的研究室,未料之後陰錯陽差地,成為「末弘法學」(謎之聲:不是台灣,政治掛帥的「抹紅」法學)的繼承與發揚者。可喜之事雖有,但可歎的情節則更多:早年的日本軍閥時期為鎮壓異己,法學部的教授若非噤若寒蟬,則會有開除教職、查禁著作的厄運;更甚者像民事訴訟法學巨擘,京 最末,要來說說本書的最大特點:與其他的西方法學叢書大異其趣,本書原著引用頗多,泰半以「日本原著」為本,借用大陸學者的翻譯極少。也隱約地透漏當年,中華的法學家在赴東洋留學時,相較於歐陸德、法語言的隔閡,日本著作有多大的包容與吸引力;簡單易懂,又多漢字穿插,街上的人民都是黃皮膚黑頭髮,大大減低格格不入的感覺。此外、若真要說本書有啥小瑕疵,就是對於法學家份量的失衡:民法的碩儒「我妻榮」,在這兒僅出現幾頁,將其財產與身份法學的貢獻忽略,實在有點美中不足;不過、大體上來說,本書點出中國大陸將來法學的發展,面對日本不僅需見賢思齊,更該在維護人權的視角裡迎頭趕上!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