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花蓮縣的悲情牌看台灣發展不振的問題
2016/04/12 05:19:42瀏覽1336|回應0|推薦6

      簡單的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聯合報願景工程報導「花蓮/盼小英支持,讓偏鄉孩子有未來」,不意外的,與縣府關係良好的記者們,又開始配合花蓮縣政府「挾孩童以令中央」,要求中央「補助、補助,再補助」。縣府動輒要求補助的風氣,正是花蓮地區發展不振的原兇。

      綜觀該篇報導,提到下列三項要求新政府撥錢的政策,1.縣府寬頻服務。2.智慧科技博物館。3.各項交通設施。文末再次強調希望「長期被忽略的花東民眾,透過更多中央預算協助地方建設,迎頭趕上西部縣市」。我們一樣一樣的來看這些要求凸顯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1.縣府寬頻:雖然不知道縣府要求寬頻建設的葫蘆裡賣甚麼藥,但是花蓮縣的寬頻設施,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這麼貧乏。以寬頻基地台的設置問題而言,在4G信號滿天飛,我的學生幾乎人手一支智慧手機的花蓮,我不懂這項訴求是要求國家撥錢做甚麼?花蓮確實有非常偏僻的幾乎無人地區,難道為了方圓10公里也許只有1家人的地區,就要花大錢為他家設置基地台?選擇了住在偏僻的山區,就該知道這項選擇的代價,不該叫全國人民為你的選擇買單。如果是要求對於縣府使用寬頻設施打折─我當然相信不該是這樣離譜的要求─但如果是這樣,「使用者付費」的正義在哪裡?憑甚麼要讓你我的稅收補助縣政府?

2.智慧科技博物館:這個是藏在報導中的魔鬼。這個建設,要蓋在哪裡?如果真如報導所說「...傅崐萁希望新政府力挺花縣,讓偏鄉孩子有翻轉未來的機會」,那麼,這一個博物館,就不該蓋在花蓮市中心附近了,但是,該博物館又選擇蓋在花蓮市中心,那麼,跟「偏鄉孩子」的關聯性在哪?花蓮市的人口密度,可是全台灣第三名,如果花蓮市算偏鄉,全台灣就只剩六都和羅東、竹北不算偏鄉了,但是花蓮真正需要被照顧的山區與中南區呢?要縣內選票,所以建設都在人口多的花蓮市區,這道理我懂,但可不可以不要動不動就拿「偏鄉孩子」作幌子?這個縣府,偏鄉小校要裁、幼教教保員課後照顧不加加班費(擔心自己小孩、不開心的幼保員,要怎麼照顧好孩子?),上次帶學生做職業參訪,超出的一小時只給補休不給鐘點費(你會上班時間補休一小時嗎?要找人去上課,還要自己掏腰包給鐘點費),既然經費這麼拮据,對偏鄉教育的投資也不這麼積極,就不要動輒拿縣內的可憐偏鄉兒童作擋箭牌吧?

3.交通建設:文內「其他涉及中央補助款的建設,有待新政府推動,希望不要再虧欠花蓮了!」我到花蓮14年,看到從日治時代以來的花東線,在馬政府的執政期間終於電氣化,雙軌、蘇花改也在動工之中,還有台九線拓寬與截彎取直,這些交通改善沒有一條是縣道,所以經費都來自中央,那麼現任中央政府虧欠花蓮了嗎?再說花蓮縣人口占全台灣的比例是1.4%, 2014年花蓮縣拿到的中央補助,占總額的3.4%,而且,花蓮縣的人口歷年總數呈現下滑的趨勢。人口減少,稅收就會減少,現在的馬政府已經撥出超過比例的金額來補助花蓮了花蓮縣府也對人口流失區的小校予以裁併,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馬政府做到了,還要抱怨虧欠花蓮?

      沒有否定縣府向中央吵著要糖吃的努力,只是身在花蓮,不免會想:甚麼時候,花蓮縣民才能擺脫悲情,自己振作起來?在狂要錢的同時,花蓮縣民真的有想靠自己的雙手努力嗎?免費午餐要有、免費課輔要有、免學雜費要有、免書籍費要有、免費公車要有、免費返鄉專車要有、免費入園要有...免費、免費,其實哪一項「免費」的東西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可悲的是,我不相信縣長不懂,但是為了得到5星級、連任,不但營造自己將縣長薪水捐出(那麼,打選戰、九五至尊招待所建設的錢從哪來?)的神話,還一再強化「縣民免費,中央買單」的觀念,所以我接觸的家長,尤其是低收或需要金錢補助的家長,「讀書無用論」說得天花亂墜,有興趣的可以看我前一篇文章,只懂耍賴要錢,不懂努力的人,要怎麼站起來?

      不只花蓮,在我看來,台灣各地都有相同的「只要強調自己可憐,就可以不勞而獲」的心態,決之道:不要動不動就要補助、保護。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花蓮如果真的這麼這麼「幸福」,為什麼在台灣人口沒有減少的情形下,縣民人數持續衰退?無賴的心態蔓延,會打擊真正想做事的人,「大家吃大鍋飯就好,你這麼拼命幹甚麼?」所以,有能力的人有志難伸,待不住,導致地方發展不會好。要擺脫這樣的惡性循環,從拿掉不該有的補助、不該花大錢的建設開始吧。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h5488&aid=5326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