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7 12:44:32瀏覽731|回應3|推薦11 | |
曲高難知音,無弦琴瑟清;明月何須指,一輪在波心。 以前曾聽朋友提起,某些學院會開一門課叫〈語意學〉!聽他說明後倒覺得與禪宗法門有些類似。人類的語言文字是用來表達與溝通的,但是往往因為個人的生活背景與體驗不同,同樣的語言文字卻有不同的感受與解讀,這還不包含不同的語言文化。 就像有人説:「這東西好酸!」可是每個聽到的人對酸的想像卻不一樣。有人愛酸,有人卻怕酸;有人想到檸檬,有人想到梅子,這就是不同體驗下有不同的反應。而如果有人沒有類似的經驗,他就完全無法想像那種感受。 一個沒有泡過溫泉,沒有看過下雪,不曾到過海邊或搭乘飛機的人。不論你用什麼形容詞,都比不上讓他親自去體驗。當然!就算他和你一起體驗,你們的感受也是全然不同。所以為什麼古人說:「夏蟲不可語冰!」 語言文字有它的極限,所以要說:「言語難以形容!」禪宗的不立文字、言語道斷,就是這層涵義。不說破!也就是要你自己去體驗。別人告訴你的永遠是他的,只有自己去身體力行,才是自己的東西。 看食譜,看電視教學,如果不自己下去做,就不算真的學會!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人說;某人說得一口好菜的意思。鸚鵡學人,口頭禪!也是這樣的情形。有時無聲勝有聲,盡在不言中!這需要有很深的相同體驗,才有可能達到的。 為什麼許多大德要說現在學禪很難有所成就,也很危險。原因是好高騖遠,喜歡談玄說妙!基礎不夠紮實,就急著追求悟境,就算練到四禪八定,也不過是外道禪或野狐禪罷了!八萬劫後依舊要墮入輪迴。 不懂禪的真意,一昧的枯坐!那你還沒得到益處,便先受到危害。禪原本的意思是靜慮,這明白的告訴我們它還是有思想活動的。 《大學》一書說到:「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幾句話已經將禪詮釋的很清楚。知道自己的慾望過患,易起貪瞋。在任何時刻觀照自己的身心,不要被外境困擾。便能夠消除浮躁的心,安止在當下,這並非要在盤坐中才能達成。 打坐是禪的入門,但並不是佛法的入門,持咒也是一樣。根本的要素沒有掌握到,只是徒勞無功罷了! 佛法的根基在四阿含(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尤其以雜阿含為主。根基紮實了,你要修禪宗、密宗或是其他宗派,自然能夠有所成就!為什麼以前的祖師大德能夠有所成就,那是因為他們已經有幾十年,甚至無量劫的實修根基。這才能在破除文字障的當下,進入沒有迷惑的境地! 如果依舊被貪嗔癡與習氣所障礙,當你出定的時候,你還是會有煩惱與痛苦!當你的煩惱迷惑止息了,那一輪明月自然會在心中浮現!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