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7 16:51:56瀏覽389|回應1|推薦4 | |
歷史的基因 因為YST和他的天下縱橫談,我才來到聯合網,後來由於理念不合,作為毛匪的我,轉至中國論壇,與來自海峽兩岸的朋友有過很多友好還有意義的交往。我的臺灣情節,在國內的時候,還沒有那麽深,一直理所當然的認為臺灣是祖國的一個省,只是暫時被人(美日)拐賣走了罷了。出國之後,接觸到西方社會裏所謂的“Taiwanese”之觀念,才深感匪夷所思與沈重。畢竟,同文同種,卻非要分家,實屬情感上難以接受的事情:拋開政治和軍事層面的意義不談,人面對情感和與之相隨的成就感的缺失,是非常難以平衡的。 大陸人想統一,多半是因為這種情感的因素,而非土共政治洗腦之功效。臺灣人想獨立亦是如此。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指出兩岸統一的最大障礙並非美日或者政治體制,而是兩岸的文化認同感的問題。新春之際,我看到了網上流傳的大陸學生對臺灣大小學生的獨立抽樣采訪,便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對小學生的訪談在我看來實際意義不大,完全是臺灣教育理念的反映,在此暫不討論,而對大學生的訪談,我則非常的感慨也深受啟發:我第一次很詳細的聽到了臺灣民眾自己的聲音和感受,並有機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我覺得,這樣的機會是很難的也很有意義的。 訪談中,臺灣大學生的態度普遍比較客觀,不情緒化,很沈穩和誠實,也以盡量照顧大陸采訪者的態度表達了他們的普遍思想。可以說,這些年輕人是受教育層次比較好,獨立思考能力比較強,知識面比較豐富的一個受訪群體,且不說這些人是否真實代表了臺灣的主流民意(我一直以為臺灣的主流民意會更激進些),但我相信以這些年輕人的素質和知識,在未來,他們將成為臺灣社會的主要的影響者,即會成為引領臺灣社會走向的中產階級,他們的意見,態度和思考,是值得我們關註,尊敬和探討的。 受訪大學生的基本意思是:“中國和我們的關系大嗎?說我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離我們非常遙遠啊。我們的父輩的大陸情節,我們也非常不以為然了。而到了今天,我們也不覺得大陸的政治體制,文化生活,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是非常吸引我們和得到我們認同的,那麽,憑什麽因為我們說中文,是漢人,就要和自己不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呢?盡管我也覺得我們和中國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 總結起來便是這幾點了: 1 受訪者大部分認同中華文明和中國歷史,承認自己是中華文明歷史的一部分或者至少是多多少少帶一些聯系。 2 受訪者基本無法接受國家統一之概念,或直接提出,或宛然推諉不談,以示禮貌,但對對岸的中國,是無法接受的。 3 受訪者對大陸或中國沒有過多敵視,但會認為大陸存在他們無法接受的問題。 4 受訪者雖然承認中華文明和其歷史,受過中華文明歷史之相關教育,但對這些概念依然比較模糊,也不確定這些文明和歷史與自身是否有直接聯系或存在哪些聯系。 5 受訪者無法接受大陸/統一/中華歷史觀之理由如下: 做為純學術討論來說,拋下個人情感和國家利益之爭來分析,我個人認為這些受訪學生的辯駁是有相當的道理的,我們可以一條一條來分析。 我們常常說大陸和臺灣的血緣關系密切,同文同種,其實,同種是一定的,同文便很難說。打個比方說吧:被收養在城市裏的孩子,讓他回農村去認親身父母,總歸是有一定難度的。之前在英國與馬來西亞的華人辯論時,也被問道:如果新加坡這樣的以華人為主的社會可以獨立為國家,何以臺灣不可?又何以與英國同文同種的美國得以進行獨立革命而不受任何道義上的譴責?對於這個問題,我一直認為是需要思考的,客觀的講,法理上來看,單憑血緣關系,種群關系,是無法否認一個人或者一個社會以自由意誌而選擇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態。另一方面,由於歷史上某地曾經屬於中國而因此否定在未來時期內獨立之權利,也是不符合邏輯和社會道德的,因為國家之概念,主權之範圍在歷史中都曾有多次變更,交替,我覺得客觀來講,如果完全以理論法理來看,國家框架是無法束縛一個人的自由意誌和他與生俱來的權利。我再打一個比方說吧,如果出生在中國領土上,吃中國農民所種糧食的中國公民有權利移民美國,改換國籍,那麽,出生在臺灣省的中國公民為何不能選擇放棄中國的國籍呢?親身兒子雖然不能從血緣上斷絕和父母的關系,但在法律上卻可以自主更改與父母之關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麽,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如果在純理論和純法理的框架內,以人類的天賦人權為考量基礎,那麽,血緣關系,歷史關系都無法構成臺灣不能獨立的理由。 再來看臺灣民眾對大陸體制和政治的態度,盡管現在兩岸高層都在努力進行著一些接觸,交流,去尋找共同點,臺灣民眾對大陸政治和大陸人民的生活方式是無法接受和理解的,這一點有政治,歷史和教育上的原因,更有更深層的原因(一會會談到),那麽,如果他們不能認同我們的政治體制和生活方式,我們是否有權利去要求他們按照我們的方式去生活呢?這一點顯然是否定的。如果大陸本身有很多人在通過各種方式去逃避大陸的政治體制和生活方式,我們也就沒有資格要求臺灣的同胞一定要接受這樣的體制和方式。 那麽,現在可以肯定的是,血緣,歷史和政治都無法構成臺灣一定和大陸統一的理由,臺灣同胞的確無法否認他們中的大部分從血緣和歷史上來看應該是屬於華人或中華文明種群的一部分(包括漢人和其他少數民族),但他們的確有理由去選擇自己認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間。我知道對於和我一樣的大多數民族主義者來講,對於一個有著大中華情結的人來講,這一點是很難接受的,但這是事實和真理,是客觀的規律和權利,至少我不會給予否定。另外,如果純粹的從法律和人權的角度上來看,任何國家和社會的民眾都有自己的權利在任何時間進行重新整合,選擇自己認可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的結論是:臺灣的人民是有權利選擇獨立的,這個權利是與生俱來的,理論上不應該有任何政治,法律以及歷史,種族上的理由加以限制。 那麽,既然血緣和歷史都無法否定臺灣要求獨立的權利,如果我們實行一國兩制,允許臺灣同胞擁有自己的政治和社會制度,臺灣民眾是否會願意統一呢?我覺得這一點很難說。我相信,對於從小受中華民國教育的那些臺灣同胞來說,根深蒂固的大中華的情節肯定會促使他們願意接受這樣的統一,或者說如果大陸改為民主制後,我相信願意統一的臺灣同胞人數是會上升的(至於該不該改民主制,那是另外一個論題)。但我也相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許仍然不會有統一的願望,很簡單的道理,他們不認為自己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無論從文化上,還是歷史上。他們對中國已經很陌生了,盡管血緣上和歷史上,臺灣都和中華文明有關系。 那麽,為什麽獨立的思想會如此強烈呢,或者換句話說,對中華民族/中國的感覺為何會如此陌生呢?按道理,同樣是黃皮膚,黑頭發,同樣說中文,過春節,為何會有不少臺灣的年輕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甚至對中國,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概念也是比較困惑並認為有些外來強加上去的感覺呢?這裏面當然有兩岸多年互相封閉的政治因素和陳水扁去中國化的教育因素在裏面,但我認為原因不是那麽簡單。我們需要註意到的是,這些受訪的大學生並沒有狂熱的完全否定中國,中華,而是在承認這些概念和歷史在自己身上和臺灣文化社會中有所體現的同時,表示未必能接受。 有兩個一起受訪的臺灣女孩,她們說其實很困惑,也很矛盾:感覺自己做的,自己學的,自己想的,都和中國和中國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另有來自金門的學生認為自己無法認同中國,但也認為中國和臺灣在某個層面上是無法分割的,但他們都無法接受中國這個概念,對中華文化和炎黃子孫這些說法都有明顯的疏遠,換句話說:我覺得我過的一種中國式的生活,但我的生活卻不屬於中國,還有更多的成分在裏面。在我看來,這樣一種思想,應該是臺灣民眾內心深處最普遍的一種潛意識吧,按女孩們的話來說:我也不知道我的根在哪裏,坦白的說,我也不是很在乎,因為這和我今天的生活沒有什麽關系。比較學術的說法是:臺灣和中國大陸是完全有文化認同感的,但臺灣對大陸沒有文化歸屬感。 到了今天,我覺得文化認同感和文化歸屬感是有所不同的。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去描繪到底是一個什麽意思,但舉個例子就比較容易理解:文化認同感是一種文化的共享,從這個角度來講,整個東亞地區,以韓日為首,都對漢文化和儒家文化有著層次不同的文化認同感。但韓日文化的歸屬到底還是有他們自己的東西。臺灣也是一樣,臺灣社會的主流文化的確是漢文化和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明,其人口也以漢人為主,但他的文化最後落腳於何地,就應該另當別論了。換句話說,文化不但是傳承的,而且是發展的。這種發展,是不以血緣,歷史和語言為障礙的,這種文化的發展,是基於這個社會的運營理念,人文思想以及其社會個體的生活方式所決定的。臺灣的文化也許是從漢文化而來,但並不止步於漢文化,而事實上,漢文化只是臺灣文化的一個相當大的部分而已。我過去只認識到前者,而忽略了後者。而後者,則決定了民心所向,因為民心的價值體現在現在的時空坐標系裏,而非歷史或未來。 那麽臺灣的文化的歸屬和發展在哪裏呢?我知道中華文化肯定是其中一個非常大的部分,但其余的,我覺得我了解的很少,但我能肯定的是,臺灣的社會文化和大陸的傳統中華文化,肯定有很大的區別,這一點會有很多原因,包括歷史,教育和政治。臺灣人問“我們到底是不是5000年文明的一部分”,這個事情很難說,因為說實話,臺灣在歷史上的發展是斷斷續續的:最早是原住民和據說一大部分是在三國時期遷移過去的福建漢人,也算是從漢文化起步吧,但後來似乎和大陸又沒什麽交集,然後從宋代起又有了各種各樣官方或者非官方的接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漢文化的確從一開始就占據了臺灣主流文化的位置。但真正的第一個在臺的漢人政權卻是明朝鄭成功所建立的“東寧王國”,而這個漢人政權雖名屬漢家,卻又和大陸的中央滿清政府分庭抗禮,從實質上切斷了和中國大陸的各種交流。而在明清兩代之間,臺灣島又分別被荷蘭,西班牙,清朝和日本所統治,可以想見,整個臺灣的歷史是無法達到一定的統一性和持續性,那麽,客觀的講,臺灣的歷史本身和中華文明以及漢文明的歷史,是無法達到完全的整合的。因此,今天的臺灣學生,對中華文明或炎黃子孫之概念表示混淆,模糊,甚至否定,不光光是有現今教育上的原因,更有歷史文化傳承上的原因。我願意將這種原因稱為:“歷史的基因”。 按理科的說法,臺灣的文化基因,是比較復雜,混亂和沒有非常完美的統一性的。 而我認為,歷史的基因恰恰是真正影響兩岸共融的根本所在。這個問題,不大可能用血緣,語言,以及政治體制去改變,這種歷史的基因,從根本上影響了現在人的生活方式,臺灣朋友的生活方式和大陸朋友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不由自主的會受彼此不同歷史經歷的影響,那麽,這樣的不同的生活方式,想整合到一起,是非常非常之難的,即使政治體制一致,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解決這個問題,或者說基本上沒有辦法去解決。 我覺得,歷史的基因恰恰是臺灣同胞對統一有所排斥,對獨立有所向往的很根本的原因之一。歷史的基因塑造出了臺灣社會和文化的獨立於中華文化之外的一些性格和特征,而這些性格和特征雖然是基於漢文化的社會上,卻與漢文化也許是格格不入,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就有了根本的區別,那麽,如何去融合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特征呢? 我個人認為那個去過大陸很多地方的花紋白衣的少女的發言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她提到大陸人很友好,熱情,但有一點讓她有些不快:他們總是理所當然的把臺灣歸為中國的一部分,而從來沒有在意過來自臺灣的她的感受。她雖然不確定是否應該獨立或者統一,但認為這樣的大事情至少應該需要被討論,被探討,征求各方面意見,尤其是當事人意見才好。我認為她的這番話恰恰反映了大陸和臺灣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理念:大陸人的思維方式是集體主義的,思維的出發點總是有國家的利益,主權的利益和集體的利益為主,而不太會考慮個體的感受,而臺灣mm的意思是:我個人的權益和感受是放在第一位的,國家和政府和社會都無法去幹涉我選擇自我生活的方式。另外一個受訪mm也公開的提出了這一點,她說政府怎麽做是政府的事情,民眾的生活不應該受到政府強權的幹涉。總的來說,大陸的文化是強權主義,而臺灣的文化是自由主義。大陸的強權主義雖然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慢慢延伸出來的東西,但臺灣的自由主義思潮卻應該是由於被西方列強殖民統治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原因。歷史的基因在這裏起了作用:臺灣人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很西化的,這種方式無論對錯,和大陸是很不同的。即使大陸采取一國兩制的方法統一臺灣,臺灣的民眾應該有很多還是無法去認可大陸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並且對大陸無法產生歸屬感。這樣的一種情況,在香港便有存在。另外,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不但與歷史的經歷有關系,也跟地理人口有密切聯系:以中國大陸的國土面積和人口壓力,強權在歷史上和現階段(社會的財富積累和民眾的自律精神還達不到社會商業化管理的要求)是唯一能保證社會穩定發展的方式;而臺灣的人口和面積則決定了小政府主義更容易流行。 那麽,綜合來看,臺灣獨立不但有法律上的理由,也有其在教育和政治之外的歷史文化的原因。大陸同胞需要理解的是:血緣,語言和文化不光能夠傳承,還可以混搭和發展,形成新的社會思想體系和生活模式,形成一種新的文化。理解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何那些受訪的臺灣學生雖然不激進,很友好,但仍然不大願意接受統一的選項。 那麽,臺灣同胞有權利獨立,也有希望獨立的理由和原因,是否中國和中華民族就不能夠完成統一大業和重新崛起呢?對於兩岸三地對中華文明寄予厚望,仍然堅信自己之血統和為5000年歷史而驕傲的中華兒女是否應該就此失望呢? 我覺得這裏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有權利不代表有道理,有權利也不代表能做到。之前的討論只是純學術和純法理的討論,放在現實環境中,則完全說不通:獨立之願望,歸根結底還是想為自己的文明和文化,社會和國家而驕傲,而正如受訪大學生所提到的,獨立之臺灣仍會和歷史一樣,處於強權下的弱勢,受到各方淩辱,處於強權亂戰之中,那麽,沒有了尊嚴和驕傲,這樣的獨立是否有實質的意義,便要打上個問號。且不說即使臺灣的文化和大陸有所不同,但總歸是以漢文化為主的,如果彼此能夠團結,以一個中國的面貌屹立於世界之林,則能使華人在世界上更揚眉吐氣,也不再會受西人和洋人的欺淩和汙辱。倘若臺灣同胞能夠意識到強大的中華文明和歷史對臺灣社會,民眾的意義所在,而大陸的民眾也能意識到兩岸文化發展的區別並能夠借鑒,包容和學習,那麽,越來越多的文化認同感便會慢慢積累,直到量變,成為一種文化歸屬感,到那個時候,也許再談統一,會實際,有效的多。另外一方面,臺灣同胞需要意識到的是,臺灣獨立無法給臺灣社會帶來實質性的好處和發展,倒的的確確的成為了兩黨政客獲取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的一個聚寶盆。 最後,有人會問我,那你到底是支持臺獨還是統一呢,是支持人權還是主權呢?我個人認為絕對的人權主權之爭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意義的,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該相對的來看,如果主權對國家公民的人權的妨礙小於對國家公民人權的保護,那麽,主權就應該放在第一位,並得以保護,即使是需要犧牲一部分人權,反之,主權就毫無意義,需要被推翻。在臺灣問題上,中國的主權完整是13億華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那麽,按照倫理學的標準來看,社會準則需要最大限度的保證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因此,為了13億華人不再受到西方勢力的幹涉和迫害,我自然會支持主權和領土完整,哪怕那樣意味著會損害很多臺灣同胞內心的自由意願,畢竟,我們必須承認的是,生存權是最基本的權利,然後才是自由意願,因此,站在中華民族的角度上來看,盡管我承認臺獨之權利和理由,內心裏還是希望能夠有統一的一天吧。 畢竟,流的是同樣的血,不分家最好。 附:本人並非臺獨分子,只是在觀看視頻之後,有了這些不成熟的想法,歡迎兩岸的朋友能夠友好討論。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