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空城---從戰略上思考香港戰役的結果
2015/06/18 22:14:25瀏覽1053|回應1|推薦6
表面上來講,政改的方案被泛民派以多數票全面否決,似乎代表這中央在香港政策上的失敗以及美英在香港問題上進行了成功和有效的幹涉。然而,從建制派議員在投票前幾近全體的離席導致最後八票對二十八票的慘痛敗局來看,投票並未真實反映占中事件後香港市民對泛民派普遍提升的反感,而泛民本身在投票上的勝利,來的雖然不意外,但也有些匪夷所思。


建制派的突然離席,應該有兩種可能,其一,建制派多為香港本土商人和資本家組成,在明知政改不可能通過的情況下,建制派不願意投出支持票,從而想向香港普通市民擺明姿態,表明自己也不是真心支持政改(香港大多市民雖然厭惡泛民派,但對政改方案也不是特別滿意,只是覺得有總比沒有好);其二,建造派的離席和投票的結果,應該是在中央默許之下的,甚至是預期的。我個人而言,認為第二種可能性比較大,須知香港乃中美交鋒的橋頭堡,建制派陣前倒戈這種情況,中聯辦若不能事先掌握,實在讓人難以想象。


然而無論哪種可能是真的,從結果上來看,香港的政改方案已經被否決,遭到了失敗。中央首先應該對此結果不會感到意外,更重要的是,中央應該不會感到失望。一方面來說,中央對香港的要求已經給足了誠意,與泛民在投票之前進行了各自溝通和交流,足以證明中央樂見香港成為華人普選在大陸最近地區的一塊試驗田,對大陸今後可能進行的政治改革提供參考價值利大於弊;另一方面來說,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地方行政單位提出可以選舉一名反中人士做特首的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和不合法的,於情於法中央都不會在這個原則上讓步。所以,中央的態度明確來說就是:我們在保持國家安全低限的情況下,給你香港這個機會,至於你自己抓住不抓住,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


所以有些人說政改被否決是以香港戰役失敗而告終,我不是很同意:中央應該起初就沒有把政改作為一個上升到國家戰略的事情來看,香港的政改本身是個地區性事務,茶壺裏的風暴,通過對中國有利,不通過對中國更有利。要知道,如果政改真的得以通過,美國以及其泛民派代理人只會繼續得寸進尺,要求更大的,非合理的政治權力,從而真實的控制香港成為對中國進行滲透的重鎮。從這個戰略高度上來講,政改不通過,其實對中國和中央來說是一場勝利,而政改本身又是被泛民派自己否決的,這場勝利則來的極具有無間道的意味:以後無論香港怎麽鬧,中央已經沒有任何責任了,因為 “我們已經給過機會,而路是你們自己選的”。香港政改失敗的責任,泛民需要付非常大的責任。或許,泛民如今已經在風中淩亂了:怎麽感覺贏的有些不對勁呢?"


之後香港的發展情況,應該是可以預見的,因為之前已經說過不會再重啟政改,香港地區的政治狀態應該就是維持現狀,直到2047年,在這之間,泛民與建制派的對立可能會更加尖銳,或更加喪失民心,一蹶不振。然而,政改一役塵埃落地,香港將不會再是中央所關心的重點,之前對上海自貿區,以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的布局將逐漸顯示效果,香港無論從經濟上或政治上來講,對中國來講,都將淪為二線甚至三線城市的地位。更重要的是,美國發現他們投下重金用來賭博的中國的基輔,很可能到最後只是一座無足輕重的空城。


最後,就我個人來講,很感慨中央還是有高人在,在對待香港的問題上,沒有采取和美國硬碰硬的戰略思想,而是打起了太極,耍起了張三豐的無招勝有招,沒有過分的去比拼所謂制度上的優劣,奪取所謂的話語權,而是充分的給予了香港民粹的自由,而自我加緊修煉內功,加強內地經濟和金融的建設,從而讓制度本身來說話。畢竟,說得再美的民主,比不上穩定富足發展的生活。而不出意外的話,香港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另一個教育內地十三億人民的反面教材的典範。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erodog121&aid=24658776

 回應文章

不信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19 09:56
看起來,患斯德哥爾摩症的不只是被"日本"化的許多台灣人士,香港那群人也著實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