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1/16 05:08:10瀏覽37|回應0|推薦0 | |
近年來,台灣採取抗中政策。台海的局勢日趨嚴峻。共機、共艦日日擾台。各式各樣針對台灣的軍事演習頻繁舉行。即使還沒有具體的進攻台灣的軍事行動,雙方軍機頻頻接觸,擦槍走火的機會急遽上升。令人擔心的是如果發生擦槍走火,會不會造成失控,引發戰爭。另一方面,台灣延長兵役至1年,是否意味著政府意識到戰爭的可能性。一旦戰爭爆發,無論結果是勝是敗,台灣必定死傷慘重,一片瘡痍。在這樣的氛圍下,如何避戰自然成為重要議題。 僅僅8年前,馬英九主政的時期,馬英九採用友中政策,台灣與中共的關係可算是融洽。外交休兵、商貿熱絡,兩岸發生戰爭的風險極低。那麼如果放棄抗中,改採用和中,是不是就能避免兩岸之間的戰爭呢?這裡我選南唐和宋的案例來分析。 南唐是五代十國中在江南的一個大國。首都在現在的南京。在江南與周圍國家相比還算強盛。最盛時期跨越長江南北。中國一向北方國家強過南方國家。與五代中的北周和後來的宋相比,南唐就相對弱了。 在公元955年,後周柴榮進攻南唐。南唐大敗,割讓長江以北屬地給後周,並且稱臣。也就是說,南唐超越了和周,甚至友周,而是成了屬國。到了公元960年,趙匡胤篡了北周,建立宋,南唐繼續向宋稱臣。如果和宋政策有效,可以避免被滅國,那麼稱臣應該更有效,更不會被滅國。 公元974年,趙匡胤召南唐後主李煜到進京。這是要滅國的訊號。李煜不敢入京。趙匡胤出兵討伐。李煜派徐鉉晉見趙匡胤說情。趙匡胤回答,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表明滅南唐的態度,公元976年南唐滅亡。 這個案例證明,如果不能做到不戰敗,和中、友中、甚至臣服中共都不足以保台,更遑論避戰。 我所看到的和中論述,經常忽略掉「不戰敗」這個條件,違反保台定理。邏輯證明,這些論述全部都是錯的。 下一篇是不統、不獨、不武的邏輯基礎。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