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海(十二):以邏輯建構嚇阻理論
2023/02/02 06:29:24瀏覽59|回應0|推薦0

自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以來,揚棄了前任馬英九政府的友中政策,改採取了抗中政策,台海就風雲漸起,波濤動盪。中共軍機、軍艦開始迫近,侵擾台灣。

到2018年,川普政府對中共進行貿易戰。中美關係急遽惡化,台海風雲日益緊張,波濤日益洶湧。當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共軍環台演習,變相封鎖台灣,飛彈飛越台灣本島上空,局勢惡化到一個新的高點。

為什麼台海事態惡化到這個程度?是許多人心中的問題

有人歸罪於修昔底德陷阱 的美中爭霸。在台海(十一):台灣避免戰爭的選項中已經證明錯誤。

也有人歸罪於蔡英文的抗中政策。問題是,在蔣中正與蔣經國時期,台灣一樣採用抗中政策,台海大多時候仍然風平浪靜。與那時候比,是什麼改變了?

自1950年美國第七艦隊巡航台灣海峽以來,除了823炮戰,台海沒有戰事。這是因為美國採用雙向嚇阻策略,成功的阻止中共攻打台灣。在蔣中正時代,也成功的阻止台灣反攻大陸。自從台灣放棄了反攻大陸的政策以後,只剩下單向嚇阻。

嚇阻策略在於讓有意發動戰爭的一方認為勝算太低,從而放棄發動戰爭。那麼低到什麼程度算太低呢?

克勞賽維茲說:「戰爭是另一種方式的政策」。也就是說,戰爭有政策的目的。戰爭的勝敗不是戰場上的勝與敗,而是以是否達成戰爭的目的來衡量。達成戰爭的目的是戰勝,沒有達成目的是戰敗。美國參與韓戰的目的是保存南韓。雖然戰場上平手,但是達成目的,是戰勝。同樣的,中共參與韓戰的目的是保存北韓,也達到目的,也是戰勝。而北韓,發動韓戰的目的是併吞南韓,沒有達到目的,是戰敗。

描述國際關係,有一句名言:「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以共同利益而結盟,以利益衝突而為敵。當國家有多個政策可以選擇時,會選擇利益最大的政策。世界上所有國家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奉行國家利益優先原則
設定12.1 國家利益優先原則

戰爭既然是為了達成政治目的,依照國家利益優先原則,發動戰爭必須符合戰爭不等式:
定理12.2 戰爭的利益 >= 戰爭的成本 是發動戰爭的必要條件。

兵兇戰危,總可能有意外發生,不是兵力多寡可以決定。歷史上,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都是以寡勝眾的典範。戰爭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可以預估戰勝的機率。
定義12.3 勝算是戰爭勝利的機率。

戰爭利益必須是勝算的單調正向函數。也就是說,勝算越高,戰爭利益越高。這裡戰爭利益以機率學期望值公式定義(註)成
定義12.4 戰爭的利益 = 勝算 × 戰勝的利益 − (1 − 勝算) × 戰敗的損害

當戰爭的利益等於戰爭的成本時的勝算就是臨界勝算
定義12.5 戰爭的利益 (臨界勝算) = 戰爭的成本

從12.4與12.5可以導出
定理12.6 臨界勝算 × 戰勝的利益 − (1 − 臨界勝算) × 戰敗的損害 = 戰爭的成本

從這幾個公式可以看出,有時即使勝算很小,只要戰勝的利益夠大,仍然值得發動戰爭。歷史上,陳勝、吳廣不戰必定死,戰可能活。戰勝利益極大,戰敗沒有損害,戰爭成本就是手上的杆,臨界勝算幾乎是零。雖然勝算很小,仍然大於臨界勝算,值得一搏。兵法上的「困獸猶鬥」也是這種情況。

從12.2與12.5可以導出:
定理12.6 勝算>=臨界勝算 是發動戰爭的必要條件。

反過來說,嚇阻定理
定理12.7 勝算<臨界勝算 是嚇阻戰爭的充分條件。

將嚇阻定理應用到台海,得到護台定理
定理12.8 中共估算攻台戰爭,如果 勝算<臨界勝算,就不會發動戰爭。

台灣本身沒有足夠的實力嚇阻中共,需要借助美國。美國會如何做呢?

註:嚇阻理論是一種思維模式。其中最重要的觀念是臨界勝算。篇中所使用的戰爭利益公式的值不是客觀的值。依照前景理論,人類的行為並不理性。人對於損失看得比利得重。所以利益、損害、成本都是認知上的值。

下一篇是以邏輯建構美國助台的思維模式。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9bf2ca9&aid=17824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