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海(四):類比論述的對錯
2022/12/19 03:22:14瀏覽17|回應0|推薦0

自從俄烏戰爭發生以來,台灣媒體上許多文章將台灣類比烏克蘭,將台海可能在未來發生的戰爭類比俄烏戰爭。當烏克蘭在基輔保衛戰中以不對稱戰術擊敗俄羅斯之後,又有文章以共軍武器師承俄羅斯,台灣軍隊使用美制裝備,聲稱台灣也能用類似的戰術擊敗共軍。當然也有反駁的論述。以烏克蘭是土地廣大的平原,台灣是狹小多山的海島,中共人口與經濟實力遠大於俄國,兩者根本不能相比。到底誰的說法對呢?

從邏輯上看來,其實以台海類比俄烏的論述根本不必反駁,必然是錯的。實際上任何類比論述一定是錯的。為什麼?

就拿著名報紙上的一篇文章當案例來說明。作者的基本論述是「俄烏戰爭美國沒有出兵,所以台海戰爭美國不會出兵」。這個論述要對,「俄烏戰爭美國沒有出兵」必須是「台海戰爭美國不會出兵」的充分條件。邏輯上這不可能。凡是充分條件必須是一個集合,不能只是一個事件。例如說,「凡與中共的戰爭美國都不會出兵」是一個所有與中共戰爭的集合。如果對,而台海戰爭是與中共的戰爭,那麼就可以推論「台海戰爭美國不會出兵」。由於任何單一的案例都不是集合,這就說明任何類比論述的論證必然是錯的。也就是說,所有的類比論述都是錯的。基於類比論述的任何論述也都是錯的。

那應該如何借鑑俄烏戰爭呢?

首先要提升論述到一個涵蓋俄烏戰爭與台海戰爭的層面。這個層面可以是「一個強國進攻一個弱國的戰爭」。以俄烏戰爭為案例,烏克蘭沒有戰敗。依照邏輯可以說「弱國可能不敗」。應用到台海,這個論述變成「如果中共進攻台灣,台灣可能不敗」。依照邏輯只能說這麼多。

這裡要特別指出,「可能不敗」表示也有可能敗。在意義上與「可能敗」完全相同。但是在涵義上卻大不相同。「可能不敗」與「大概不敗」的涵義類似,而「可能敗」與「大概敗」的涵義類似。在話術中有一種是利用涵義的不同操弄聽者的思維。邏輯只取意義,不取涵義。概率對邏輯毫無意義。使用邏輯的人不會被話術蒙蔽。

既然「可能不敗」與「可能敗」同義,或許許多人會覺得是句廢話。但是對於共軍高層及中共領導中本來認為共軍一定會勝的人來說,就會動搖他們必勝的信心。從而降低他們以武力併吞台灣的野望。所以這個邏輯推論還是有實際的效應。

在俄烏戰爭中,美國沒有出兵 ,僅提供物資援助。應用到台海,這個論述變成「如果中共進攻台灣,美國可能不出兵,僅提供物資援助」。也就是說,美國可能不出兵,但是也可能出兵。

在俄烏戰爭中,烏克蘭不靠美國出兵,仍然不敗。應用到台海,這個論述變成「如果中共進攻台灣,如果台灣自己能保持不敗時,美國可能不出兵」。也就是說,美國可能不出兵,但是也可能出兵。依照常識判斷,既然台灣不敗,美國大概不會出兵。但是依照邏輯,在沒有更多條件的情況下,話不能講的這麼滿。

邏輯的要求是有一份證據講一分話。這樣才能保證論述百分之百正確。我要引邏輯與科學思維入政治學,就是要提高政治論述的正確程度。台海系列到先前的討論是要指出目前政治論述的問題。從這篇開始,以後會逐漸演示如何使用邏輯及科學思維建構值得相信的政治論述。

下面幾篇討論抗中與和中能不能保護台灣。下一篇是北漢的抗宋亡漢。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9bf2ca9&aid=17781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