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兒子的願望
2008/05/02 16:14:38瀏覽532|回應4|推薦19

他曾經是我的另一半,多年前,我們平和地決定放彼此自由。

隨便找一家律師事務所,兩個人的章落下,再趕到戶政事務所,婚姻的牽絆就此結束。

第二天早上,天色矇矓,我淚眼婆娑送他出們,他頭也沒回地就此離開了。

不懂事的兒子,躺在小床上,抱著奶瓶,努力地吸吮。

母子從此相依為命。

兒子習慣缺乏父親的成長過程,卻不解為何他沒有[爸爸]這麼一個人可以叫,跌倒了,沒有[爸爸]這麼個人幫扶他,安慰他。

四歲的生日,他接過我準備的禮物,並未特別高興。我說:[孩子,明年生日,你可以提出要求,說明要什麼禮物。]

兒子瞪著大眼睛說:[我希望爸爸買一件衣服給我,還要一雙布鞋,還要陪我吃飯。]

我的心揪得發疼,這是母子第一次提到[爸爸]這個人,而且還是才四歲的兒子主動提出來的,我竟然不知道兒子對父親的渴望潛藏多久了。

夫妻關係可以結束,到死不相見;父子親情豈是任何因素可割斷終止?我總算明白。

透過友人聯繫找到他,他爽快現身。

兒子咧嘴傻笑,[爸爸]二字卻生澀得難啟齒。[爸爸]縱然夢寐以求,然而眼前的人卻是全然的陌生人。

我鼓勵兒子坐到他旁邊,我還說:[你可以叫爸爸抱抱呀!]

兒子僵直身軀不動,他笑嘻嘻地環抱著兒子,說:[你有沒有聽媽媽的話?要做個乖孩子呦!]

餐點上桌,他認真地一小口一小口把食物送進兒子的嘴巴。

兒子終於叫一聲[爸爸]了,當時,他正打算叉起蔬菜。

[爸爸,我要吃牛肉。]

他朝兒子眨眨眼,故意誇張地說:[哦!有眼光,牛肉非常有營養,的確要多吃。]

飯後,他給我兩千元,說:[公司還有事,我沒辦法陪你們去買衣服,你帶他去買吧!]

母子二人坐進計程車,兒子望著走遠的他,提出疑問:[爸爸為什麼不回家?]

我說:[剛才爸爸不是說了嗎?公司還有事情嘛!]

我不知道兒子得多大,才能理解[離婚]的意思。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857322&aid=1833347

 回應文章

Toma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類繁衍後代的制度也是在演變的!!
2011/08/22 06:40

意志的獨立才有人格的獨立----但是,人類又是屬於"群居性的生物",這種演化特性,又不是那個人能夠改變的----原本"一夫一妻制"是農業社會中最好的"繁衍後代的制度",如今,也因工業革命改變了社會基層經濟活動方式,相對應的婚姻制度也在"緩緩"的改變中。   

北歐的社會,單親家庭;不婚家庭或曾經離婚又再婚的家庭"幾乎"是主流---從一而終的童子婚姻,像是"童話故事"

---這就牽涉到每個人的心靈及人格成長的歷程,必須是由dependent-->in-dependent-->inter-dependent;

---inter-dependent這是"群居性的生物"必須具備的特質,現在的婚姻應該"經營"成為這種模式;

---孩子具有獨立的意志,但是, 心靈及人格的成長有過程需要時間,監護人,應該是,但不必然一定就是父母,就該負責任的協助孩子心靈及人格由dependent-->in-dependent-->inter-dependent的轉換,以適應社會上"既合作又競爭"的真實環境;

這就是社會"紛擾的人際關係"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悟不透而使許多人苦惱----不同的觀點提供參考!!
 


Tomas
弄潮兒(a857322) 於 2011-08-25 07:57 回覆:

多謝提供資訊

我只是擔心孩子成長的過程,少了一塊可學習仿效的對象,影響人格發展

所以不但不拒絕他爸爸出現,也不當他的面批評爸爸,甚至鼓勵他主動聯繫爸爸,有疑問,不方便對我吐露,可以找爸爸談談


夜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9/05 14:17
我哭了!
一杯綠茶代表自在
一杯咖啡是憂鬱徘徊
一個人是清靜的等待
一輩子是我們的將來
弄潮兒(a857322) 於 2008-09-06 16:45 回覆:

寫這篇文章,我也淚珠與筆墨齊下

哀稚子無辜

可是,當時我不能不選擇鏡破分手,否則後果更糟

只願單親家庭,不會太傷兒子的心靈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加油
2008/05/08 06:54
看了幾篇你的文章,你很勇敢,加油.

我覺得你不要有愧疚感,因為你給孩子滿滿的母愛.夠了.

兩個人也可以過快樂的日子,

祝你們天天快樂!
弄潮兒(a857322) 於 2008-05-08 16:14 回覆:

多謝您的鼓勵

身邊就是有一些關心的人的鼓勵,我們母子才走得如此自在快樂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5/02 16:53

看完這篇

有股心酸感..

弄潮兒(a857322) 於 2008-05-03 11:01 回覆:

血緣親情難割捨,至今,兒子對父親的缺席,毫無怨嘆

身為母親的我,自責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