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影《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觀後感
2011/07/28 19:08:30瀏覽231|回應0|推薦0
  或許他未曾到達阿拉斯加,但我相信他的靈魂已經掠過那他心中夢想的邊疆,叛逆似乎在眾人眼中是種不能接受的事情,然背叛了自己,死亡前的他不斷回溯及看見兒時吉他天在回到家與父母相聚,最後的他還是得面對自己,這會許正是生命的意義。




  影片提到,因為失去,才能更珍惜彼此,主角的父母因為兒子離走後,從原本可能面臨離婚,天天爭吵的關係下,慢慢聊解彼此,走得更近(os怎麼很多電影或電視劇都有類似的劇情)也許這是人之常情吧!妹妹扮演影片中敘事者的角色,近似旁白,無疑地將主角家庭背景及遠行之舉串起;導演善用將影像分割於同一畫面的技巧,使得看似枯燥的旅行多了不同視野的詮釋,大膽運用鏡位及配樂,正表現主角想追求生命涵意的熱情。



  老實說我跟很多人一樣,還是無法明白主角內心的哲理,也許生命歷練的賦予,曾能使自己思維更透徹。在學業上,我也走岔了路,那天被家人提起時我只能無奈以對,無奈從小就因同個問題,對感情的執著及情緒式的衝動,跌跌撞撞,生命在多關卡也是要過,終將我還得面對同樣的課題,例如課業壓力、情感、與最終人生的孤獨,如果有天如此,在闔上雙眼前,到底會想起什麼,能像主角微笑,看著曠野上的天空,靈魂飛翔到理想的夢之境地嗎?




  我期待,我可以。



  電影《斷背山》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或許這部影片我也可以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阿拉斯加。」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22773tim&aid=5477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