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8/21 20:49:39瀏覽511|回應1|推薦0 | |
這篇文章是我應中共研究雜誌社於今年7月舉辦的---思辯中共黨建工作現況、困局、趨向座談會 所發表的文章 提供朋友們參考指教 也許9或10月中共即將召開黨的17大會議 此時來探討這個議題 恰逢其時 或可從中捕捉到一些蜘絲馬跡 窺探中共黨建工作的端倪 這種文章需要花一點時間來慢慢品讀才能體會出一些感想和看法 朋友們歡迎閱讀後批評指教 謝謝
執教於美國的知名歷史學者余英時教授指出,中國自1990年代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至今,正透過重新詮釋自己的歷史傳統,找尋新的國家認同,不論是江澤民的「以德治國」、或是胡錦濤新提出的「和諧社會」,均已脫離昔日毛澤東思想,往儒家思想邁進,只是對外不公開明示。 但當前中國重尋國家認同的現象,就學術界看將面臨「同床異夢」困境,余英時指出,問題在於如何擁抱西方的民主,又能延續自己的傳統,現學界各派對此問題的答案均不同,對民主的想法也不同,因此導致當前對「國家認同」有很多不同的概念。筆者由此推論判斷:中國現在其實是交織於,擁抱西方的民主與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中國式民主)的兩難困境之中。因此,中國民主的發展仍然遙遠,「摸著石頭過河」的漸近民主方式,將是中國必須要走的民主之道。 「中國式民主」的基本民主形式 中國人民大學楊光斌教授認為:「民主政治建設離不開特定的政治文化和制度環境。我國民主政治的制度創新不斷湧現,如村民直接選舉、各種形式的參與式民主和協商民主,共同構成了『中國式民主』的基本民主形式。」這是中國學者對「中國式民主」的基本民主形式的詮釋。 但若從近代許多民主國家的民主方式來看,「中國式民主」的基本形式,其實只是最基本與最簡單的民主形式而已。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給予他的人民的民主權利與西方國家相比,實在是差距太大。而中國較多的人民還可以接受,可見「民主」的觀念,在中國人民的心中,仍然還很淡薄,甚至還處於難知和不知的階段。對於享有真正的民主,應該可以說,仍然是停留在一種奢侈的渴求,與被施捨的恩賜當中。因此,中國民主亟待深耕播種,才能發芽生根,得到真正的「自然民主」。 中國各界對民主的態度 官方對民主的態度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2007年3月的人大記者招待會上說:「民主是普世性價值」。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楊光斌教授表示:這是中國在民主理論和民主政治認識上的重大突破。雖然此前在學界很多人有這樣的看法,有國家領導人在國外有類似的說法,但是在中國國內由政府總理作出這樣的「政治宣示」還是第一次。 我們認為,「民主是普世性價值」,其實已經是國際各界的共識,但在中國卻還是第一次由國家領導人宣示。對此,我們一則以喜,終究中國還是不能置外於民主的大熔爐;憂的是,這個「普世價值」來得如此的遲緩而又沉重,世人習以為常的事,對中國來講卻是一種「重大突破」。希望溫家寶的宣示是中國接納普世民主的開始,而不是應景的檯面話而已! 學界對民主的態度 中國核心學者俞可平撰文指出:「我們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於我們來說,民主更是一個好東西,也更加必不可少。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說過,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最近胡錦濤主席又進而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 俞可平終於說出許多中國學者對民主的渴望與追求,也點出中國社會主義與民主的密切關係,也就是說沒有民主的中國社會主義,將無法達到現代化的國家目標。而「民主是一個好東西」,雖然是一個很淺顯的說法,但在中國要全面受到接納與重視,仍然還有許多複雜而又艱難的挑戰,等待一一的去克服。 中共黨內理論家、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認為,俞可平對民主的說法不周嚴,依他的觀點:「民主是個不壞的東西。」此外,李君如亦指出,中共十七大將在發揚黨內民主方面向前推進一步。李君如不願意正面說出民主是個好東西,但卻轉了一個彎說,「民主是個不壞的東西。」說穿了,其實還是知道民主對中國邁向先進文明大國,將是不可或缺的必要之最。不久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七大,民主這個議題,將會是各界討論的重點,亦是觀察中國政治改革的關鍵之處。 南開大學朱光磊教授指出,國際各界許多朋友認為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比較慢,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於經濟體制改革。朱光磊認為,「不能脫離政治發展來考察中國的經濟進步。事實上,沒有巨大的政治變化和相應的政治發展,沒有執政黨和政府的有效組織,要實現在全面開放背景下近30年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實現經濟形式和社會結構的多樣化是不可能的。」 筆者支持朱光磊的政經之間相互影響的說法,但要進一步指出的是,如果中國的政治改革與民主腳步,能夠更加大幅度,更寬闊的釋放民主的尺度,則中國的政經發展,將會有更令人預想不到的轉變,躋身先進文明之林的速度將會更快,但目前看來,中國還在猶疑之中,這是中國領導階層,依然害怕快速的民主,將會危及政權的控制與穩固,此乃中國政權與民主之間的矛盾困惑所在,亦是中國離文明之路還遙遠的關鍵緣由。 最後我們要出指的是,2007年3月中國政協、人大兩會,無論會內會外,可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實踐和進步,例如:兩會網站首次對外公佈各代表團、界別駐地的詳細地址,首次公佈各代表團、界別新聞聯絡員的電話,首次提供重要法律草案說明的英文版;兩會代表、委員分組討論擴大對境外記者開放場次;代表、委員紛紛上網與線民互動……公開、透明地展現在外界面前的「中國式民主」似有越來越自信的感覺。 但其實這些動作,在民主國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對中國政府來講卻視為是一種「恩寵」式的施捨,而非還諸人民的民主基本權利,這是我們對「中國式民主」,還不能放心的地方,但我們仍然不放棄對中國邁向民主文明之路的期待,畢竟這是屬於中國人民的權利,沒有人可以沒收它。而中國離民主還有多遠?這個答案,將由中國人民來解開。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