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26 07:36:07瀏覽1071|回應9|推薦7 | |
李華球 本文刊載於2011年2月25日香港《信報財經新聞》論壇版 所謂「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最近中東以及先前的許多「顏色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延燒當中。而這團席捲而起的「革命」之火,已經在全球形成一股浪潮。這股看似時而興起,時而微落的浪潮,正醞釀著「第四波」民主浪潮的異軍突起。這股全球化的野火力量,似乎可能改變世界的格局與身段。對此,遠在台灣的我們感覺並不意外,但就在我們對岸的中國大陸,卻瀰漫著一股暗潮洶湧的波浪,正在緩進地醞釀出中國的「茉莉革命」聲勢。
面對此一波來勢洶洶地民主力道,中國一時之間似乎也忙亂了起來,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很快地出手救急。然而,這波風浪會因此而澆熄嗎?恐怕沒那麼簡單,值得觀察的風浪情境,正等著中國政府去處理! 哪來的火?
任誰也預想不到,近幾年來的「顏色革命」會燃燒得如此快速,而且力道湍急。這似乎暗示著某種力量的形成,有著一股推波助瀾地力量在推進;也預示著這股潛力地衝擊,不會很快的消失與逝去。恐怕掀起的浪高,會讓像穆巴拉克這樣的強人都撐不住而黯然下台。
我們要問的是,到底這個國際社會怎麼了,為什麼在民主化浪潮號稱已經進入第三波,也即將跨入第四波的此時,好像還有許多的不滿聲浪在哀嚎喘息著。而這不可預期的悲壯聲浪,卻蘊釀出中東伊斯蘭文化的微調與改變情勢。
是以,這股火勢,不但不容忽視,人們更應以謹慎、冷靜、虔誠地心態來面對、重視。否則接踵而來的反撲力量應該還不會停止前進的動力,因為,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是抱著打壓、阻擋、掩蓋的三步曲態度,企圖迴避處理這個人民力量顯示的不滿所散發出來的民氣指向。
不能否認的是,中國在面對這波民意力量的反撲態勢時,應該是最害怕也是最顧忌的一個大國。早前所謂的「大國霸權」優勢,似乎也在這次中東「茉莉革命」再現端倪,這到底是人類社會的退步,還是人類權力慾望不可一世的展現呢?
想必抱著阻擋與迴避和遮掩的心態的主政者,最清楚自己在幹甚麼。縱然圍堵得了一時,卻防杜不了一世,難道這麼簡單易懂的道理,這些權力慾望的控制者,會不知道箇中滋味嗎?答案應該是否定大於肯定,人們自會做出公正與客觀地評斷。而這股野火將會燒不盡,很快地在春天到來時,又會再度點燃這起戰火! 火來了 中國政府的態度?
近日在中國許多地方串連而起的中國「茉莉革命」戰火,驚動了中南海高層,胡錦濤親自躍上第一線來處理。胡錦濤在談話中提到,「當前中國大陸面臨重要的戰略發展機會,但也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北京當局對付這些危機,必須採取的步驟包括『加強和完善資訊網路管理,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從胡錦濤的指示,不難看出中共對此事件的急切與憂慮。
但是令人不意外的是,中共在不斷喊出政治改革的今日,依然赤裸獨斷地以切割掛斷地方式,想要一舉阻斷這股中國式的「茉莉風波」。但難以想像的是,儘管中共如何地發動打壓、阻截、封鎖等措施,堵得了一些看得見的場面和人勢,卻堵不了蓄勢待發的一股民主浪潮在忖動。
其實中國走到躍居世界經濟大國的今天,他當然有實力和能力來處理這波風浪,但是中共卻選擇最直接的圍堵與防杜手段。這也許是最有效與最快速的止痛手法,但卻可能是後遺症最大的弊端之瘤。而這個暗瘤,如果不清晰明確的切除和清除乾淨,它的細胞並不會隨著剮肉之後,就死得痛快而去。也許若干時日,舊病又再復發時,卻會覺得並不陌生的瘤怎麼跟先前切掉的那塊瘤長得一樣呢?這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反撲!
我們期待中國領導高層,勇敢堅定地面對突如而來的浪潮,藉力使力,在浪濤當中找出那根暗藏的浮木,將浮木拿起,順著它的紋路去找答案,也許就有豁然開朗的局面可以窺探病由所在。藉此施以必須之藥,也許一時還不能斷根,起碼不會再敗壞下去。這是值得嘗試的做法,因為,莫此無路可覓,末路將壞了前景的鋪陳,中國政府能不審慎以對嗎? 人民的努吼表示什麼?
有道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確,這股燒到中國的「茉莉戰火」,是不好處理與吃力未不必討好的重大工程。但是與其選擇阻擋,不如選擇開放面對;與其選擇打壓,不如選擇輕撫民意的皮膚,順著毛來摸,或許就能找到解決的辦法與適當的原則;與其選擇截斷,不如面對面坐下來溝通,也許因為官民的距離近了,誤會和誤解或許就可能迎刃而解了!
人總是要有期待才有希望,有包容才有能量,有退縮才有前進的動力。當人民的力量已經顯示出,他們要的就是基本人權與民主自由的基本需求。這不是一種奢侈品,也不是一種貪得無厭的需索,有的只是遲來的正義的尋獲而已。 人民的意念已經清楚地顯示了他們的意圖了,如果中共願意大肚包容的接納,相信人民會選擇站在政府這一邊。反之,則將可能換來更難以掌握與控制的反撲力道。而這波戰火會否燎原,道理人民已經給了提示,中國政府應該感覺得到民意的所在了。期待這波燎原之火,在中國不會燒得太久,很快的在智慧與正義的處理和驅動之下,趨於平靜祥和。相信這是中國人民的期待,也是世人觀察的焦點。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