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6/26 12:29:28瀏覽1680|回應1|推薦14 | |
馬英九總統不久前主持台灣高階將領晉升典禮時指出:「為了避免台灣在國際上被孤立進而引發被邊緣化的危機,政府三年前上任後即著手改善兩岸關係,並以三道防線維護國家安全。」所謂三道防線即是:第一道防線是將兩岸關係制度化;第二道是台灣必須透過經濟與外交,使國際社會瞭解台灣的國力與軟實力;第三道防線則是透過外交與國防的結合,廣結奧援,使國家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 有關第一、二道防線,不在本文探討範圍。僅就透過外交與國防的結合,廣結奧援,使國家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這第三道防線,探究、分析如後。 憑心而論,第三道防線是兩岸之間,最困難也最尖銳的問題所在。分別從外交和國防分開來談。 在外交上,遠的不講,今年的WHA會議,才剛釀出的「中國台灣」的稱謂問題,這其實是由來已久的老問題,只是這次又將它浮出檯面來議論,不免引來反對勢力趁機的推波助瀾攻擊。馬政府雖也嚴正地提出抗議和爭取,大陸也應急的讓步,台方也參與了會議,並藉此提出聲明和抗議,雖基本維護了台方的權益和尊嚴。但憑實而言,大陸始終在外交上是很難讓步的,每次的讓步,其實都是技術上和手段上的場面式應對,實際的骨子裡還是穩穩的貼著「中國台灣」的標誌。 這個大陸不可能真心真意讓步的外交禁忌,即便在兩岸關係進步不少,國際風評不差的狀態下,仍然是中共緊守的神主牌,是不可以輕易越雷池一步的,以免後患無窮! 但這就會使台灣反對勢力,藉機操作兩岸關係並非整體樂觀交好,中共的外交打壓和阻絕,仍然不會放鬆;兩岸在此方面的問題,將使得雙方進一步的政治談判難以竟功。這是兩岸問題的核心膠著之處,台灣不能不有所考量,以防中共的欺壓,最終將可能被統一,失去自由發展的空間。 其實台灣反對勢力在此方面的考量,亦是國民黨和馬政府的痛點,這正是兩岸關係還不能完整找到交融的進展所在。殊值雙方再三妥慎研商,以突破障礙,有利長效的和平發展。 另外兩岸在國防上的問題,雖然中共總參謀長陳炳德最近出訪時表示「大陸在台灣對面的東南沿海只有一些軍事部署,並沒有部署導彈。」但稍有國防常識的人都知道,以大陸的導彈,即便拉到新疆地區也一樣可以涵蓋台灣全區。所以陳炳德的話,能說服得了台灣人的憂慮嗎?這是值得再商榷的重點,中共不能不重視以對,否則兩岸關係的進展,將在台灣人民的憂慮與不信之間擺盪,不利兩岸朝和平向度的突破,亦可能阻絕兩岸的政治協商管道。兩岸當局似乎應該嚴肅以待,避免夜長夢多,阻絕冷卻兩岸的進展。 說實在的,兩岸關係在國防上的問題,始終都沒有進一步的協商進度和緩和氣氛足供觀察和期待!這是台灣人民憂慮與不悅的地方,雙方當局都應該盡速找出問題所在,以防兩岸交好生變,影響未來進一步的和平發展。馬政府的第三道防線是想結合外交和國防的奧援,使台灣更安全。如果中共能夠在這兩方面適度局部減少箝制和管控,未嘗不是兩岸關係進展突破的敲門磚,應值雙方妥慎思慮以對! 馬總統提出的國安三道防線,確實是因應兩岸關係的重要方案,但是因為是兩岸的問題,所以台方單方面的期待或做法,雖有防範與因應的功能。但台灣安全是必須有一套務實具體的實質基礎和防衛力道,才能使台灣長治久安。就這三道防線看起來,只能應急,就急,能否應變,救危,恐怕還待籌劃精進,始克有成! 至於第三道防線,難度最高,亦是兩岸的禁忌,恐怕不易遂行。但若中共當局給予適度彈性的機會,亦不失為值得推動的兩岸交流精進之計。我們期待兩岸政府再能清楚提出更為可行之道,以符兩岸實情,可資人民期待。若然,則兩岸前景將或有大步前進的機會呢?誠足一試,以開新局!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