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5/05 06:11:34瀏覽2445|回應2|推薦24 | |
上個月寫了這篇過去防疫不力、效率不彰的英國,為何一躍成為全歐疫苗施打率第一的國家?|陳怡潔/在倫敦醒來|換日線 (cw.com.tw),寫完交稿,隔天(4月12日)很快就上刊了.
我寫文章時邊寫邊查資料,想到應該跟家醫討論一下,我長期服用高血壓藥,打Astra Zeneca(簡稱AZ,又稱牛津)疫苗血栓的風險會不會比較高? 於是文章刊出的同一天,我在電話上諮詢醫生,醫生強調藥物沒有影響,因打疫苗發生血栓的機率非常之低,和得新冠會引起的症狀與後遺症相比,疫苗的風險小很多. “不用擔心,我太太也打了,一點問題都沒有喔! 輪到妳就放心地去打吧!”
當天傍晚正要煮飯的時候,兼差疫苗中心的藥局打電話來,說今天有剩疫苗,問我要不要去打? (我之前有跟先生一起登記候補名單,但是沒想到真的會被叫到.) 我完全沒心理準備,竟然有點緊張,而且兩個小孩在家,我還得拖著一起去,光想就很猶豫. 打電話給先生,他比我還興奮,叫我趕快把握機會去打. 說著他連忙收拾東西,提早離開辦公室,和我們在藥局碰面.
好不容易用泡泡糖賄賂兩小換回外出服,拖著他們到了藥局,沒多久先生也趕到了. 父子女三人組成疫苗啦啦隊,在窗外晃來晃去手舞足蹈,搞得我更緊張. 等待的時候,藥局的藥師告知使用的是AZ疫苗,問我有沒有什麼疑慮,我說我有點擔心血栓,藥師很婉轉的說:"血栓好發於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妳應該可以不用擔心."
"你是說我夠老所以不容易得血栓嗎?"
"嗯...變老也是有它的好處在啦!" (藥師你好幽默,可是我笑不出來啊!)
打疫苗的小房間裡是一位穆斯林助理小姐,和另一個年輕的男性華裔藥師(英國的藥師也負責打針,一般流感疫苗在藥房就可以打),小姐負責核對系統,輸入個資,藥師和我簡單交談後,就在一旁準備針劑. 小姐問到我的"ethnicity(種族)",我不太甘願的說是"Chinese",然後加註我是台灣人,遇到這問題都很尷尬. 這時藥師突然很激動的抬起頭來說:"我完全了解! 我是香港人,也不喜歡在這個問題選Chinese! 以人種來說我們的確是Chinese,但是我們跟他們是不一樣的!" (沒想到打個疫苗也可以互通政治立場!) 小姐明顯聽不懂我們在講什麼,默默用滑鼠勾選了Chinese,就說資料輸入完成,可以打了.
打針的那一刻,我拿著手機自拍,還在看快門倒數,藥師已經打好離手,我完全沒有被針扎的感覺,還非常懷疑他到底有沒有打下去? 之前的擔心和憂慮,此時好像都雷聲大雨點小,打完了也不過如此嘛!
就這樣,不到24小時內,我從寫疫苗到打疫苗,進度之快出乎意料,完全印證了我文中所寫,英國真的是卯起來打疫苗,一劑都不浪費 – 能夠幫忙消耗疫苗避免浪費,也算是地方婦女的榮幸.
打完後,藥師給了我一張”疫苗說明書”,就像買成藥裡會附的那種說明單,載明疫苗成分,用處,施打對象和可能副作用; 一張藥局聯絡單,萬一有不舒服可以打電話諮詢; 還有最重要的: 名片大小的藍色疫苗紀錄卡,上面載明我打的第一劑疫苗批號,接種日期,還有預留空間紀錄第二劑相關資料(第二劑要在第一劑接種完成後4到12週左右施打). 藥師特別叮嚀好好保存此卡,將來如果真有傳說中的”疫苗護照”(Vaccine Passport),這張卡就會是我的領取”護照”的憑據.
當晚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同. 第二天早上,打疫苗的左手開始有點痠痛,到了下午覺得有點感冒前的虛弱和疲倦,但是沒有更嚴重的副作用,基本上和過去每年冬天打流感疫苗差不多. 至於血栓當然沒發生(畢竟我已經夠老),所以疫苗打完後三四天,手臂不再痠痛後,就完全無感了.
英國自從疫苗普遍施打後,染疫與死亡的人數大幅降低,目前正在逐布解封中. 5月17日後,國外旅行也會有條件的開放: 國家會依當地疫情分為綠,黃,紅三級,每一級有不同的檢測與隔離規定. 對於夏天想回法國父母家度假的先生而言,他打的如意算盤是: 我們如果能在七月前兩劑都打完,就可以申請疫苗護照(屆時有的話),作為往返英法的憑證. 然而,即使我對疫苗抱持支持態度,樂見疫苗讓生活逐漸恢復正常,也希望打完兩劑疫苗後,可以探訪法國和台灣的家人,但是我覺得所謂的”疫苗護照”使用”兩分法”,把人分為有打疫苗與沒打疫苗的族群,並依此斷定人民是否有進出國家和其他公眾場所的權利,在現代講究自由與平等的社會裡,實在難以想像.
前兩天我急著接小孩放學,在走廊上碰到素未謀面的新鄰居. 疫情開始後,大家都學會”禮讓”,不和別人共搭,減低風險,但是不幸大樓電梯因故障只剩一台,非常難等,我們又住在十二樓. 我和鄰居站在電梯前,打完招呼就陷入尷尬的無語,眼看電梯逐漸上升,趕時間的我脫口而出: “妳介意我一起搭嗎? 我有戴口罩(廢話人家當然有看見!) 而且我打過疫苗了!” 對方微笑著說不介意,我們一前一後進了電梯,但是從十二樓到一樓的”漫長的”時間裡,我都努力克制雙手掩面的衝動,震驚而疑惑的想著:”我幹嘛要跟人家講我打疫苗? 好像這樣我才有資格一起搭電梯? 看到陌生人就表明已打疫苗,難道是新的自我介紹方式? 所謂的”疫苗護照”不就是這個意思? 這也太詭異了……”
在那個情境裡,我想起1997年的科幻電影Gattaca (台灣片名<千鈞一髮>). 這部電影描述未來世界裡,人類分為兩種: 經基因篩選後出生的"正常人”,和自然受孕,帶有基因缺陷的”瑕疵人”,前者擁有天生優勢和社經特權;而後者只能在社會底層求生存,並飽受歧視. 我不否認”疫苗護照”的實用性和方便性,但是如果人的行動自由與權利會依此被定義,這個制度的確有可議之處. BBC的這篇”疫苗護照:世界重啟之匙還是製造不平等的幫兇? - BBC News 中文”就提出了質疑,四月下旬,一些民眾也採取示威抗議的方式表現反對與不滿,最後甚至演變成攻擊警察的暴力衝突. 我想無論英國政府最後是否真的發行疫苗護照,疫苗都已是疫情蔓延中的世界裡,一張重要的”門票”.
過去一年多來,台灣社會與經濟都在防疫保護罩下正常運作. 對新開發的疫苗認知與信心不足,媒體報導相關副作用造成人心惶惶,和政治口水戰引發的誤解和反感,導致一般民眾對接種疫苗興趣缺缺,其實不難理解. 然而近期由機組員蔓延開來的本土傳染鏈,不啻是個警訊: 任何看似周全的防護網,都有破口的可能. 而今除了當局追蹤相關接觸人士,儘快截斷傳染鏈,避免病毒擴散之外,大眾也可以藉此正視疫苗的必要性.
凡事都有風險,打不打疫苗是個人選擇,然而在做出選擇之前,衡量兩者利弊,必要時徵詢醫生專業意見,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 媒體報導的疫苗副作用大多是個案,或相對極小的比例,不須因此過度焦慮. 事實上,如果你像我一樣夠老,得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的機率都比打疫苗得血栓的機率高很多; 如果你年輕力壯身體健康,人生還是有很多不可預測的意外,打疫苗會出代誌的機率,恐怕也不特別高. (英國已宣布三十歲以下成人改打瑞輝或莫迪納疫苗,不會打AZ,所以機率更低.)
買樂透都沒那麼幸運中頭獎了,打疫苗中血栓的手氣應該不會比較好. (打完當天買了一張,果然槓龜!) 因接觸而染疫的可能性,或因染疫而引發重症的機率,畢竟還是高得多啊!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