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6/06 21:35:46瀏覽1494|回應0|推薦20 | |
身在封城中的倫敦,媒體清一色都是疫情相關報導,每天下午出來開記者會的官員換來換去,沒有一個得民心,也都說不出個所以然,大家已經看到不想看,還有人開玩笑說不如派唐寧街十號的寵物貓上台比較有看頭. 相較之下,台灣新聞精彩得多: 一下順時鐘一下逆時鐘,然後又來了個順風逆風兩派互戰,簡直看得眼花撩亂,欲罷不能.
還在台灣時,我就對綜藝節目沒有興趣,所以大部分的藝人都不熟,連康熙來了這個紅遍華人圈的節目,都是從中國朋友那裡聽來的,對方還非常訝異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台灣人,怎麼這麼沒常識?! 移居英國十七年後,台灣的影劇圈更是完全陌生,我認識的藝人和演員,現在不是退休就是升級演老生了,現今演藝圈裡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我一點概念也沒有.
所以看到這個風向新聞時,我還研究了一下相關人物,有點像是讀一本情節錯綜複雜的小說前,先把名字角色和外型搞清楚那樣. 不過既然都這麼狀況外,選邊站也沒意思 – 畢竟感情這種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雖然也有人連喝的是水還是別的什麼都分不出來,更不用說喝起來滋味如何了),外人無權評論誰是誰非,也不需要在旁煽風點火,或是自認消防隊,努力的灑(口)水救災.
(以下論述並不針對此單一事件,而是個人的觀察與雜感,沒有要帶什麼風向,頂多是拿把吹風機往自己臉上吹,湊個熱鬧而已.)
台灣或許因為地小媒體稠,各家為搶收視率競爭激烈,因此灑狗血的名人感情事件,舉凡交往戀愛結婚生子偷吃劈腿離婚爭監護權等等,都可以是當天24小時不停播放的頭條新聞,國際重大新聞事件只能屈居配角. 畢竟某名人當街偷吃/上摩鐵幾小時/外遇離婚的驚人內幕,都比全球暖化,石油危機,恐怖攻擊,某國戰爭,難民問題還貼近生活,也有更多賣點和話題. 如果沒有這些頭條八卦,所有的媒體和名嘴們大概都不知道怎麼生存下去.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所有小有名氣的公眾人物都莫名其妙的被當成道德模範,一旦此人不智/不慎犯了錯,就會被推上打滿聚光燈的刑台,任由閱聽大眾丟石頭吐口水,直到下一個替死鬼出現,大家轉移目標,才得以逃出生天.
名人犯錯或感情出狀況,只證明了他們不是天使下凡,無論外表多麼光鮮亮麗,事業多麼功成名就,私下其實也就和你我一樣,是會吃喝拉撒睡的凡夫俗子. 要他們為搞砸自己的愛情,婚姻,事業,人生出來向大眾道歉做了錯誤示範,是一件非常弔詭的事. 這個社會到底能從中獲得什麼公眾利益呢? 他/她真正需要解釋或是道歉的對象,也只有被實質傷害的那個(些)人而已.
每次發生這樣的”新聞”(男女交往吵架分手離婚全世界每個角落天天都在發生,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許多觀眾手上就自動出現石頭,可以選擇往誰那邊丟,好像從來沒有為愛犯過錯,不曾愛過不該愛的人,倫理道德毫無瑕疵,落井下石一點都不羞恥. 或是理直氣壯地大聲說,某某出來做節目/發唱片/接代言,賺觀眾錢欺騙大家感情,做錯自毀形象,就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可是極少人會公道的說: “某某或許做了傷害伴侶的事,但是那是他們的私事,請給他們一些隱私,讓他們好好處理這件事,把對當事人和家人(以及小孩,如果有的話)的傷害減到最低,關於這件事的討論大家就適可而止.”
那些靠跟蹤爆料維生的狗仔,談論他人私事賺錢的名嘴,和這個食物鏈裡啃食屍骨的其他相關人物,都是這個公審結構裡的共犯. 從阮玲玉的人言可畏到網路世代的不畏人言,思想看似進步,權力看似輪替,但不幸的是噬血的本質並沒有改變,當事人仍舊被消費,觀眾們依然被制約,通俗的劇情,一樣的模式,不同的包裝. 譴責之餘的反思,框架以外的觀點,相關議題的討論,在滿天亂飛的石頭裡,也成了被攻擊的目標.
再回來說感情這回事,愛的開始有很多理由,愛的消逝也有很多原因,有時甚至連當事人都不知道棋局是怎麼下死的. 情侶分手,夫妻離婚,怎麼處理是人家的事,只要不是被告通姦,性愛影片或暴力傷害這類不得不走法律路線的情況,公道就自在人心,過程要和平還是絕情,也是因人而異,事在人為.
一段關係被迫結束時,當下的情緒絕對是負多於正,無論痛苦沮喪或是絕望憤怒,做出來的事大概都不是正常心智的決定,因此意氣用事,博取同情或是挾怨報復是常見的反應. 但是當初會愛上這個人,他/她一定有什麼吸引你的地方,兩個人在一起,也必定有過美好的回憶,就算走到盡頭已是一片狼藉,這段感情總有珍貴之處,不至於一無可取. 能夠成熟理性的各奔前程當然最好,沒辦法的話,像”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裡那樣大吵一架醜話說盡,撕破臉也沒有關係(真的很氣話就講難聽一點,但是要先確保自己人身安全),畢竟適當的發洩是療傷的第一步,經過那個階段,才能真正修復一些什麼. 但是在這個過程裡,無論是主動或被動,把死去的愛情放上公眾驗屍台,讓它被不相干的人一刀刀切割拆解,甚至鞭屍,一絲尊嚴都不留 – 有沒有這個必要,見仁見智也見心.
兩個人會在一起,有時是愛情,有時是肉慾,有時是依賴,有時是習慣,還有其他各式各樣難以定義或無法形容的原因. 如果真的相信男女平等,就沒有所謂的誰吃虧或浪費青春,不需要把自己當成受害者,也不一定要加入漫威當復仇者(雖然看起來很酷). 闖蕩江湖願賭服輸,輸了好好哭一場,明天太陽依舊升起,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不管是不是公眾人物,會想不擇手段的挽回或報復,這段關係十之八九覆水難收,再歹戲拖棚只是徒增痛苦,到頭來只會累積更多怨恨,不如趕快走人. 投注的情感和時間,就當在人生銀行裡存了幾年的寶貴經驗,未來的人生只會更富有,不會更貧窮. 千萬不要像一心翻本的賭徒賴在牌桌上,輸到傾家蕩產還堅信下一把會贏.
婚前一隻手數都有剩的貧乏戀愛經驗裡,我都是”被”走人的那個. 不願的分手,不甘的癡纏,痛苦的掙扎和漫長的重生,一個也沒有少,但是無論傷得多重,我不曾報復,也沒有恨過. 這不是因為我有崇高的情操,而是因為恨意與報復是一把利刃,只有想置對方於死地才捅得進去. 換句話說,我沒辦法傷害還愛著的人,所以只能默默離開. 多年過去,我早已走出來,但是我沒有忘記,到頭來我非常感謝那些離開我的人,也慶幸自己沒有意氣用事. 對我而言,那幾段愛情仍是美麗的,付出的時間也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往事給了我無窮的養分,讓我能以更溫柔寬闊的心去看別人的錯.
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婚姻是理想,不是審查機制和成就量表 – 達不到那樣的目標不可恥,不需要以此折磨自己或評斷他人. 感情這條路上,我們都愛過人,傷過人,負過人,知道它有多難行,轉錯彎跌了跤都是旅途的一部份. 沒當小三不表示比較清高,沒偷吃過不見得比較優越,遵守道德規範是律己的行為法則,但不是據以批判別人的方針. 有些人熱衷集體公審,像加入某種邪教儀式,相信只要嚴懲獻祭叛徒,就可以洗清自身的過錯,和消滅讓他/她感到威脅的罪惡. 這樣歇斯底里的盲從,不過是無止盡的獵巫,被抓上祭壇的人或許犯了錯,但是沒有人應當受到公開的羞辱,無論名氣帶來多少收入,他/她賣的都不是生而為人的尊嚴,也不是和你我一樣脆弱的靈魂.
如果人們能把公眾人物去神化/去妖魔化,將心比心地看待他/她在愛情或慾望裡犯的錯,那麼丟出來的石頭和被牽連傷害的人都會少很多. 如果媒體能花多一點時間和資源在真正值得關注和教育的議題上,那麼社會大眾的眼界和年輕男女的情商也會高很多.
最後歪個題: 多人運動在封城中的英國是違法的,警察抓到會開罰單喔! 真的要運動的話,只能跟同住的人一起,不然也只能和”一個非同住的友人”一起,但是必須保持社交距離(這有點難度?).
現在這個時局裡,The more the merrier (人多歡樂多)這句話還真是蠻不適用的啊!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