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受戒能夠免難」的一則故事
2011/11/30 15:32:08瀏覽1567|回應0|推薦2

※以下是後學在佛陀教育基金會聽法師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時,講到第三十七品〈如貧得寶〉,法師說了一則「受戒能夠免難」的故事,以下是根據上課錄音內容,記錄出來的(節錄):


經文:「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洒心易行。


世間人所希求的這些珍寶,它不是我們這邊講「真正的珍寶」,因為它不能幫助我們了生脫死;你戴得再多,都不能幫助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這邊講「什麼是寶?」「如貧得寶」的這個寶,什麼是寶?

三寶是寶,三寶是佛法僧三寶,是真正的寶。戒定慧三學是真正的寶。因為我們得到它,可以真正地幫助我們了脫生死,可以出六道輪迴。所以一生如果我們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話,這一生就可以往生不退成佛。

所以什麼東西能夠跟它相比,不是這些世間人認識…黃金、白銀這些東西能夠相比的。拿在手上…你看這些經典,一部阿彌陀經,薄薄的、短短的,一部普門品小小的,不太中看,也把它看輕,你不曉得它的價值。講一個公案給你聽,就是受戒能夠免難的一個公案,這是真實的故事。

在民國十七年間,在湖南南嶽衡山,上面有個祝聖寺,祝聖寺有一位老和尚,當初在寺院裡頭幫在家居士授五戒。授五戒就要把五戒的內容講清楚,跟受戒的戒子講清楚,因為受完戒之後就要持戒嘛,你不講清楚怎麼持,就持不好。所以老和尚在授戒期間,就把五戒講得非常清楚,然後再把持戒的功德等等,講得很圓滿。受戒的這些戒子受完之後,非常地法喜,就想:「哎呀!受戒實在太好了。」所以一傳十,十傳百,附近的居民非常地歡喜,紛紛再來要求,還要再受戒。

結果這村莊裡頭有一個年輕人,他的職業是小偷。他心裡想:「聽說受戒這麼好,那我應該去受戒。」可是他看看殺、盜、淫、妄、酒,殺盜淫他自己做不到,「啊!這個不可能做到。」然後酒又常常喜歡喝,酒也不能持。看一看,勉強「不妄語戒」他可以持。「好!那我就去受不妄語戒」,就受這條戒,他就去了。

他發心受戒,受完戒這一天晚上,小偷的朋友就來找他,跟他講:「我們家鄉裡頭有一個人,在國民政府裡面當團長,押了十車的餉銀,剛好路過家鄉,要住在家鄉一個晚上,帶了十幾個兵。今天晚上最好下手,可以好好做一票,可以吃好幾年。」他心裡想:「好!」就約好了今天晚上要去偷這些餉糧。

結果在路上就被他叔叔碰到,他叔叔就問他:「去哪裡?這麼晚了去哪裡?」他心裡想:「要是過去的話,隨便編一個謊言還不簡單,可是今天才剛受不妄語,不能說謊。」就支支吾吾說不出來,這個那個的,一直說不出來。他叔叔一看,「一定沒有幹什麼好事,才會這樣講不出來。」他說:「既然沒事就跟我回去!」就把他抓回去。

領回去之後這個晚上,這幾個小偷要去偷餉糧的,沒有成功,全部被團長抓到了。抓到之後,就地就給他槍斃,幾個人全部死掉。這個小偷心裡一想:「哎唷!真是…不妄語戒的功德實在大啊!」剛受完戒,有這樣的事情,他如果沒受戒,去了,現在就是冷冰冰的屍體。現在因為受不妄語戒,老命可以保下來,是非常非常感觸很深的。

這個小偷發心受一條戒,就可以免一死,所以受戒的功德有多大。在佛世的時候,我們剛開始的時候也講過,這個薄拘羅尊者,他也是持一條「不殺生戒」,就得到九十一劫無病無痛這樣的果報;在佛世的現世,他還活到一百六十歲,證得阿羅漢果,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所以戒律呢,佛所說的戒,只要我們持一分,有一分的功德, 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議的。

聽了這個故事之後,我們就多少能體會一點,為什麼佛在這裡點醒我們——我們今天能遇到佛法,就像貧窮的人得到寶一樣,那樣地歡喜,要用這樣的心態來學習佛法。那得到之後,依憑這個寶,我們應該要改往修來。

讀經典的內容,我們從前所作所為,對照一下,如果有錯的話,就應該改過,把它改正過來,叫「改往修來」。過去已經造的,你與其去後悔,不如懺悔。「懺悔」就是知道自己過去錯在哪裡,從此之後不要再造,這個是懺悔,是佛法裡面鼓勵我們這樣做的。但是你不要後悔,因為你一再後悔的話,對過去你所造的,沒有幫助,反而障礙我們現在修行。只要能夠把毛病、習氣,好好地改過來就可以了。

「洒心易行」這個「洒」,跟我們「洗手」這個「洗」是一個字,是一個意思。就是要我們把心裡的妄想、執著、分別,還有我們過去的習氣煩惱,要把它洗掉。那用什麼東西把它洗掉?就是用我們現在讀這些大乘經典,用我們念這句佛號,把它替換掉,把這些髒東西洗乾淨,就是「洗除心垢」的意思。「易行」,「易」就是改換,「行」就是行為。過去錯誤的行為,現在統統要把它改過來,惡行換成善行,是染污行就換成清淨行,就是「止惡向善」的意思,這也是我們學佛為什麼要依止善知識聽聞正法的目的。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Min0121&aid=588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