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13 18:21:25瀏覽9830|回應1|推薦2 | |
※以下是後學在佛陀教育基金會聽法師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時,提到「歸依」(或作皈依),法師說了以下的開示,以下是根據上課錄音內容,記錄出來的(節錄): 什麼叫「歸依」呢?歸依的歸,也有看過是「皈」,這個字也是,歸依也常看到這個。歸的意思就是「翻邪歸正」,用這個「皈」就更明白看了,「反白」,把黑的藍的,不管什麼顏色,反過來變成白的。我們今天來講講歸依的內容,我們應當要注意的,這樣我們都了解之後,已經皈依的,你應該注意什麼?還沒有皈依,正想去皈依的,應該準備怎麼樣的心態去皈依?這個時候,對各位比較能夠有利益。 為什麼要歸依呢?歸就是我們剛講翻邪歸正,作為我們學習佛法,入道的根本;依是「依靠」的意思。我們看看歸依的對象是什麼?佛弟子跟有一些宗教可能有些不同的地方,你今天信基督,可能就帶你到教堂去受洗,它會有個儀式;今天你是佛弟子的話,你要成為真正的一個佛弟子,是不是你說了算?我也念經,我也做早晚課,我也常到寺院去做功德,種種…那你算不算佛弟子?它還是有一個標準 ,這個標準就是你有沒有歸依,有歸依就是標準的佛弟子,那什麼叫歸依,我們就要了解一下… 首先歸依它有一個對象,歸依是歸依什麼?歸依三寶,歸依佛法僧三寶。要反白,怎麼樣反白?依靠佛法僧三寶,你才能夠反邪歸正。歸依的過程都是由某一位法師為你來歸依三寶,所以歸依的對象是三寶。各位要注意,是三寶,而不是說我歸依某某法師,我歸依某某道場,我歸依哪個山,那個山、這個山,不是的,是歸依三寶,佛法僧三寶。 歸依的期間多長?今天歸依,什麼時候這個歸依的效果沒有了,期限結束了?就小乘人來講的話,這個歸依,你今天歸依,一直到你生命結束(我們叫盡形壽),它的期間是盡形壽;如果是大乘的佛法裡面的話,不管我們今天是顯教也好、密教也好,歸依之後,就是生生世世歸依三寶,直到我們成佛那一天,這個是大乘跟小乘,歸依的期間有這樣的不同。 那你說歸依之後要做什麼?常常很多人被拉去了,不得已情況之下,或自己一時興起就去歸依,歸依之後回來,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就是跟著師父,跪在那裡唸三皈依的文,唸完之後,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是不是?那歸依跟沒歸依有什麼不一樣? 皈依之後,我們要持守什麼樣子的皈依戒?其實皈依之後,就有它應該持守的戒,只是我們在皈依的時候都不知道,懵懵懂懂去皈依,回來以後,什麼也一樣,都沒有改變,因為不理解。所以我們知道 皈依之後,它有一些應該持守的戒律,什麼樣的戒律呢?皈依三寶,第一個就是「佛」,皈依佛之後,你不能夠再皈依其他的宗教,作為自己的精神歸依,這是皈依佛。皈依法之後,不能夠再傷害其他的有情眾生,這是皈依法。皈依僧之後,不能再以其他的宗教人士,作為自己的精神導師。這個是三皈依裡面的內容,我們要遵守的這三條,這是最基本的皈依上的戒律。 我們各位有沒有做到?已經皈依的,有沒有做到?目前都有,因為現在還沒碰到困難,真正檢驗來的時候,就是急難的時候,尤其是自已或者是六親眷屬,有什麼生病、生死交關的時候,或者危難的時候 ,比方說跟人家打官司,如果沒有打贏的時候,可能就要怎麼樣怎麼樣很嚴重的…這個時候怎麼辦啊?你是個皈依三寶的佛弟子,你怎麼做?有危難了,生命受到嚴重的威脅了,或者財產受到很大的傷害的時候,皈依三寶的弟子應該怎麼做? 「哎呀!去哪邊來問問?知道怎麼解厄,怎麼消災,非常有效的。」就趕快,三更半夜也得跑去。現在靈媒很多,還要比哪一個靈媒準,哪一個靈媒的神通廣大,都是去找這個,因為現在很多嘛,到處都有。哪一家神壇的法事,做了非常有效,三天內見效,沒效不用錢,退還給你,匯款你不用當場給我,銀行帳號也可以,郵局帳號也可以,拿回去,有效你再匯進來,他都可以大剌剌地這樣講。所以到處去打聽哪一個靈、哪一個準的,不然就去排紫微斗數,怎麼樣改風水,或者是陰宅陽宅哪一個地方不對。從來沒有想過,我皈依三寶之後,應該從佛法僧三寶裡面去求加持,去求消災免難的方法,從來沒有,因為皈依完就完了嘛,從來沒有人告訴我皈依完之後,我有什麼應該要持守的戒律。 所以如果我們沒有皈依這樣的一個過程的話,不管你一生下來就是在一個佛法的家庭也好,父母親、六親眷屬統統是虔誠的佛教徒,或者是你對佛法(像各位很多現在長期來聽經的),對佛法非常有好感,也發願願意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可是你還沒有皈依,就不能算是一個標準的佛教徒,還沒有。這是歸依。 所以我們如果要歸依,你就要好好地檢視一下,你對三寶的信心是不是已經生起?是不是皈依佛之後,不會再想一想…哎呀,上帝比較好,還是阿拉比較靈,一下子又是三太子比較好,或者是王母娘娘也比較能夠解決我的問題?你如果不能夠清楚了解三寶的意義的話,通常我們在碰到危難的時候,都不是會到三寶裡面來尋求解答,都還是用我們民俗的…中國人多神教,什麼都拜,連一個石頭他都可以拜,因為什麼都有神嘛。你一個尊敬的心,去做這樣的事,無可厚非,可是要究竟的話,要真正明理的話,不迷信的話,到三寶門中來,才能夠究竟解決你的問題,所以我們都應該好好檢視一下。 皈依法之後,佛所說的這些教理,我們是不是能夠作為終生的依止?「佛法雖自不能解」,如果沒有人為你講的話,沒有辦法理解佛所說的教法,現在佛也不在世了,誰能夠為你說?就是說法的法師,在家眾也好,或者是出家眾也好。那皈依僧之後,他不能夠再以其他的宗教人士,作為自己的精神導師。這個就是三皈依的內容。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好好地持守這三皈依的戒的話,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一個佛教徒。這個是三皈依,我們常看到的。 在藏傳佛法上,它對於上師、他所依止的善知識,從善知識對我們的恩德,這樣的角度來看的話,它更重視四皈依(三皈依之上,還有一個叫皈依上師的),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我們也可以說一說。就是說因為現在釋迦佛已經不在人世了,他已經滅度了,已經圓寂了,所以現在我們不管學習佛法(你是南傳也好,你是漢傳也好,你是藏傳也好),我們剛講,「佛法無人說,雖自不能解」,沒有透過一個師父的話,你根本不可能去皈依三寶,或者學習佛法的這些法教。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自己所皈依的師父,他對我們的恩德就非常非常地大,非常地重要。 所以特別密教裡面,強調一個具德的上師(具備德行的上師,叫具德的上師),他必須要有五個條件。這五個條件也很重要,就是幫助各位在找老師的時候,會有幾個標準。因為我們如果今天學習佛法,跟世俗的不太一樣,世俗…我今天考上哪一個學校,學校派給我哪一個老師,我就必須跟他學;可是在佛法裡面,尤其在臺灣,看起來表面上非常興盛,你怎麼知道哪一個老師是真正可以教導你的,具德的老師呢?所以這邊有幾個條件,有五個。 第一個就是戒學要圓滿。這個老師他是受什麼戒的?是南傳的戒,是北傳的戒,是什麼樣的戒?他有沒有好好地持守?這個我們必須要去觀察去瞭解的。定學有沒有圓滿?我們知道定可以伏煩惱,如果這位具德的老師(你以為他是具德),可是他本身煩惱很熾盛,一下子貪起來了…我跟你講,我現在夏天非常熱,缺一個冷氣,某某弟子你就要趕快去找一個冷氣來給我吹;這個冰箱好像又壞了,又怎麼樣了…很多很多物質上的貪欲並沒有降伏;或者這個瞋心很重,一下子不高興,摔麥克風的,打什麼的,什麼都來,煩惱很熾盛。自己都沒辦法降伏的時候,他沒有辦法幫助我們怎麼降伏無始劫來繁重的煩惱,所以戒跟定,還有慧… 我們知道定力再高通外道,四禪八定只能夠伏住煩惱,這個煩惱的種子在我們八識田裡面蠢蠢欲動,外界一勾引,它馬上就起現行,煩惱一熾盛,你要修善、要斷惡都不可能,辦不到。真正的定,只能夠伏住煩惱,讓它像大石頭一樣把草暫時壓一下,讓它不活動;可是要把煩惱從八識田裡面根除,必須靠慧,這個慧——無我空性的智慧才能夠斷煩惱,煩惱的種子才可能清淨。除非這個善知識,他有伏煩惱的定力,有斷煩惱的慧力,他在教導這些佛弟子的時候,才能夠幫助他的弟子伏煩惱、斷煩惱。這是前三個——戒定慧,他必須要圓滿,這三個是基本的條件。 第四個就是這個善知識,他必須要有無我空性的智慧。我們剛講,這個慧,不是只有課本上的理解,這個解慧而已,他必須要有實修實證的體驗,當然最好他是已經開悟的聖者,這是最好。第五個條件就是這個善知識要有悲愍心。為了要利益眾生,他一次一次地宣說法教,不會疲厭。像小孩子剛學會說話一樣,問你「這個是什麼?」「鬧鐘。」「這個是什麼?」「麥克風。」剛剛才講過,再問「這個是什麼?」「麥克風。」你這個媽媽、當爸爸的,要一次一次教他,一次一次教他,要非常有耐心,不厭煩地,一次一次地教。這個具德的上師,他也必須要具備這樣的條件,不然他自已成就了,但是跟他學的弟子還沒有成就。那怎樣才能成就,就是必須藉由具德的上師,把佛法的法教宣講出來,一遍一遍地宣講,不厭其煩地宣講,不管天氣是春夏秋冬,是下雨還是大太陽,統統要講,精進地利益眾生。這個就是五個基本的、好的…我們說一個真正具德的善知識,他必須具備的。 第一個是戒定慧三學要圓滿。第四個就是他必須要有空性的修證,最好是開悟的上師,這個善知識。第五個他必須要悲愍心,要有精進不疲厭的,說法利益眾生。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這樣一個善知識來依止的話,來跟他學習的話…我們知道善知識本身,這個僧,他就是一個僧寶,他講的法教或者他的開示,就是代表正法,所以師父的智慧,就是等同於佛的智慧,這個是代表佛的,這個是意方面的,身口意的意,所以善知識本身就代表了佛法僧這三寶,集在老師一身當中。所以我們說密教當中,它把四皈依,把皈依他的善知識,這種皈依法,把它放在三寶之上,這樣看起來,並不違背佛法僧三寶這個三皈依,而且更可以把佛法僧三寶這個皈依,把它表現得更具體化,這個是密教的四皈依。 但是我們從當中,不管是三皈依也好、四皈依也好,其實這當中最重要的,只有一個,就是信心。你對三寶的信心也好,你對依止的善知識的信心也好,這個是最重要的。我們常講一分的信心,就得一分的加持,你對善知識一分的信心,你才能夠從內心當中發出一分的恭敬。恭敬心也好、信心也好,你對三寶、對上師、善知識的信心具足之後,你跟他學習,他所講的,他所教給你的,你才能夠真正得利益 ,這個是所謂受加持的意思,真正能夠得到利益。 我們常聽過一個故事,在佛法裡面的故事…有一個老太太,她唸「唵嘛呢叭彌吽」六字大明咒,結果她不會唸,她看到那個「吽」,她看作一個「口」、一個「牛」,她就唸「唵嘛呢叭彌牛」。可是她唸唸唸,她對這個法有信心,六字大明咒有信心,唸到晚上某一個人他看…發光,就想:「喔!這個不得了!是誰啊?成就了。」一看,問說:「你唸什麼?」她說:「唵嘛呢叭彌吽(她唸成牛)。」「哎!不對,不是這樣唸,你要唸成吽才對,不是牛。」結果她再唸的時候,不發光了,為什麼?就是信心的問題。 這故事只是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今天皈依三寶之後,如果你對三寶有信心,你對你的善知識有信心,這整個學習的過程,它是被三寶保護的,就像一個保護網一樣,密密麻麻把我們維護好。所以我們整個修學的過程當中,不應該會發生著魔或者是什麼干擾,半夜怎麼樣…或者身體有什麼外力來干擾,都不應該出現這些問題的,因為有佛菩薩跟護法的護持,來保護你。這個三皈依。如果我們對三寶、對上師有信心的話,應該可以有這樣的保護,它就像一個防護罩一樣,我們說防彈衣一樣,你穿著,不會受到這些影響才對,就是怕我們沒有信心,才會讓這些鬼神、這些魔能夠得其便。一點點對三寶沒有信心,就像破一個洞一樣,破一個洞之後,誰都可以鑽進來,來為難你。所以如果我們對三寶有信心的話,實際上,這個修行的路上,這些魔啊、鬼啊、神啊…這些外力,它都不能夠靠近的,那就看我們自己本身的信心到哪裡。這個是皈依。 ◎註:上文提到「皈依法之後,不能夠再傷害其他的有情眾生」,此與一般皈依文所見之「終不皈依外道典籍」,似有出入。經後學請教法師後,得到的答覆是兩者都有見過,前者的說法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可找到。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