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19 13:50:43瀏覽679|回應0|推薦5 | |
※以下是後學在佛陀教育基金會聽法師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時,講到〈重重誨勉第三十六〉時,法師提醒學佛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懂得忍讓,不要處處去計較,以下是根據上課錄音內容,記錄出來的(節錄): 「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這段是從因上,佛來教誨我們,苦口婆心地跟我們講。「共其怨家,更相殺傷」這裡講的是冤冤相報的意思。冤冤相報,往往都是從很小很小的因而起的,可能是一個眼神不順眼或者一句話不對,就這樣子結樑子下來,冤冤相報。所以是「從小微起」,從微不足道的因,最後演變成一個非常慘烈的結果。「成大困劇」,這個「劇」是劇烈、劇苦,跟前世的冤業有關係的。 因此我們一個覺悟的人,我們學佛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懂得忍讓,不要處處去計較。我們說「忍辱以成大德」,時時刻刻要提高警覺,特別在現在這個社會、這個時代,吃一點虧,上一點當,實在講,可能反過來會讓我們自己消很多業,消災免難也不一定。 以前在辦公室有一個同事,他是跟臺中雪廬老師李老師,學儒學、學佛的,每個禮拜要下去臺中好幾次。主管常常要為難他,自己不學,可是見不得人家去學,常常為難他。那他怎麼做呢? 以前考績都要輪流,不是你乙就是我乙,這樣輪流。他就自願…他跟他主管講:「我每年都願意乙,乙統統給我沒關係。」其實甲跟乙差在哪裡?獎金喔?說實在,一個月跟半個月也不是差那麼多,差在這個臉皮上,覺得這個乙就是不太好看,覺得很丟臉。實際上,錢,半個月一個月,省一點就過去了。大家都不想要乙,因為乙代表沒有面子,跟主管關係不好,表現不好…等等的符號,自己往自己身上去貼。他就跟他主管講:「我統統乙沒關係,每一年都給我乙。」 然後,他雖然是學理工的,可是他的文筆跟李老師學過之後,我們知道經越讀越多的時候,文筆會比較好,他又學儒學,所以文筆很好。每次公文很難辦的,或者以前…(現在可能比較少)以前常常哪一個節日就要一個比賽,長篇大論的作文比賽,每一個單位都要出一個人,找不出來,他就可以寫。他拿給他主管,請他主管掛上主管的名字出去比賽,然後得了名,又掛他主管的。 所以這個主管終於被他感動了,從此之後,護持他學佛。他也沒什麼,你每年都給我乙沒有關係,你有什麼疑難雜症,我幫你辦,唯一的代價就是讓他好好能夠學佛。所以他不僅李老師往生之後,他每天…一二三四五上班五天,每個中午從十一點就請假出來,到下午兩點才回去,每天中午就在各個機關上佛法的課,沒有報酬的,就這樣子。為什麼能夠這樣?就是他的主管護持他,因為被他感動,因為他無所求嘛,乙也是他,所有疑難雜症都是他在辦,也不要名也不要利。 所以我們說聰明的人就是吃虧,吃一點虧。這個時候該辦什麼事情,你能夠忍一下,後面的路很平坦,海闊天空。我們人也是,我們現在急著要睡多一點,要吃好一點,要玩多一點,沒有把現在當下應該做的先做掉的話,以後年老體衰的時候,要再去拼硬仗的時候,就真的沒有力氣。所以常常講年輕人應該多吃點苦,多經歷一點逆境是好的。為什麼?因為現在你有本錢,等你六、七十歲的時候,要來一樣承受這樣的逆境的時候,你可能不堪一擊啊,受不了。現在年輕力壯,肩膀厚,可以擔一百斤,儘管來,逆境消掉之後,後面就是順了,越老越順,倒吃甘蔗,這才是好。 如果我們現在福報在年輕的時候全部享掉,你又沒有再自己去植福的話,福報享掉,後面就是惡業現前了。又老又衰又沒錢,然後全身是病,再來經歷逆境的時候,那真的是苦啊,就不知道跟誰去求情了?所以年輕應該多吃點苦,是好的。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