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同一件事情,因為發心不同,結果就不一樣
2011/05/08 17:01:20瀏覽866|回應0|推薦2

※以下是我在佛陀教育基金會聽法師講《菩提道次第廣論》時,法師提醒大家發心的重要(所謂「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以下是根據上課錄音內容,記錄出來的(節錄):


還有很多就是…我們現在講很多理,很多在面對事相的時候,很多我們生活上、工作上、家庭中會面對的一些事相,我們可能會不是這麼…不知道如何抉擇,我這邊也是提一個例子,各位可以參考看看,就是…

有一對老夫婦,這老先生常去民眾服務社,以前都常常去幫忙。那老的時候,現在就去服務社,每天拿一些報紙回來,家裡就不訂報紙了,反正兩個老人家生活,家裡不訂報紙,拿回來就看,看了之後,又給鄰居回收的人去做回收工作。

我們說像這樣的事情來講,十善業、十惡業來講,當然,服務站的報紙是國家出的錢,我們拿回來,我們圖它的便利,因為我們自己沒有訂,跑去那邊看,那是開放的空間;可是我們帶回來呢,帶回來看,變成說公物私用,接下來我們自己再把它處理掉,這樣的一個事情我們怎麼去看待它呢?因為我們常常也有同修會問說,那我的工作上面,有一些狀況…其實這些狀況是數不清的,其實我們要把握一個重點就是——我們的動機跟發心是什麼?

比如說像這樣的一個case來講的話,這樣一個案例來講的話,如果這個老先生他去服務站拿這個報紙回來,是想他們這些年輕人也是很忙,那我呢我就幫他們把這些東西處理掉,因為他們也是要拿去給回收的、收破爛的或者是就把它處理掉、丟掉了,我是這個發心帶回來,是為了要幫助他們解決一個…為了給他們一個方便,然後再給鄰居經濟不好的人,讓他能夠有一點點微薄的收入,我自己來做這個能夠讓兩邊都得利益的,這樣的一個發心;跟,如果今天是圖我自己的方便,因為我沒有訂報紙,我老伴在家裡也沒有報紙可以看,所以我去服務站拿人家前一天的,拿回來看,第一件事就圖我的方便,第二件事,我拿給鄰居的時候,也是圖我的方便,因為這樣我就不用處理了,表面上事情是同一件,但是動機發心是不一樣。

所以我們面對不管家庭、工作上,我們生活上種種的事情,我們如何處理,很多時候處理的這個事相上,表相上看起來是一樣,可是我們要問問我這個發心是怎麼樣?我如果發心是一個好的發心,然後又能夠如理如法,也就是說是正確的,符合這個十善業道,那當然我們這樣的業因一定會導致一個善果;如果我今天這個發心,其實是圖我自己的方便,比較自私的成分的話,即使不違背十善業,沒有做到十惡業,可是因為我這個因地不真,我這果也不見得能夠得到善果,即使不牽涉到殺盜淫妄的話,這個業果也不見得會是善果的。

所以第一個要先看發心,我們自己的發心是清淨的、是利他的,還是雜染的、自私的。第二個還要看,如果我們沒有智慧的話,沒有智慧去辨別的話,有一句話說「雖然有好心但是盡做錯事」,有這個好的發心、好的意念,因為不知道如何抉擇,會做錯事。如果我們是一個好的發心的前提之下,我們可能這個惡果不會這麼嚴重,所以發心就是說,善的發心,我們說「慈悲」的層面,跟正確的抉擇,屬於「智慧」的層面是兩個都要兼顧的,「慈悲」跟「智慧」,其實也就是佛法的主要精神、兩大內涵。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Min0121&aid=518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