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03 05:01:25瀏覽1523|回應0|推薦20 | |
讀——鄭愁予〈花季─大屯山彙之二〉 雨神居於鄰家 隔籬的小姑 我是靠耳語傳聲的風的少年 當黃昏約后(趕走那些 可厭的秉燭的耶誕紅) 留下我的流盼 飄搖似燈火 此時小姑舞罷 彩帶自寬解 倦於靚妝的十指 弄些什麼都不是 而少年不知惜虹 碎嚼了滿菀(苑) 當一夜春露后 花季在傳說中成了真個
一、主題: 這首詩題是花季,但起手並無花季,花季只是傳說。雨神,在〈雨神─大屯山彙之一〉中,對她的溫柔冷峻已有描寫,接著這首詩則說,她是鄰家的小姑,而「我」是那喜歡說悄悄話的、靠耳語傳聲的「風少年」。黃昏后,兩人常常約會,少年總是吹熄了可厭的耶誕紅,轉動著他飄搖的眼神(流盼) ,暗黑中一雙眼珠似燈火。這段描寫,當是指黃昏后經常風雨綿綿。耶誕紅是冬天的花,此時序當是冬天。 第二段時序上似乎與第一段有點距離。春日漸臨,某日雨停了(小姑舞罷),彩虹出現(彩帶自寬解),這時雨神已「倦於靚妝」,美人遲暮,懶得做什麼都不是了,風少年卻不知憐惜,碎嚼花紅(虹)滿院。直到這一切都平息了,「一夜春露」的滋養後,花季才「成了真個」。二、結構: 1.本詩十行,以時序為斷點,各五句分二段,結構均勻。 2.句中出現補敘,即「(趕走那些\可厭的秉燭的耶誕紅)」這句,作者用括弧補充說明。 三、音樂性: (一) 斷句。 1. 以「一句」為斷句標準,不用標點符號。用空格產生停頓的效果。每一行都有完整的意思。唯「雨神居於鄰家/隔籬的小姑」,看似二句,其實是一句「雨神居於鄰家是隔籬的小姑」。省略「是」字,是詩的句法,後者為散文句法。 2. 「當黃昏約后(趕走那些/可厭的秉燭的耶誕紅)」,因括弧中句子太長,故拆成兩句。 3. 「雨神居於鄰家 隔籬的小姑」;「留下我的流盼 飄搖似燈火」;「此時小姑舞罷 彩帶自寬解」;「倦於靚妝的十指 弄些什麼都不是」;「而少年不知惜虹 碎嚼了滿菀」;以上句式均為A+B成一句的偶句結構,有的補充說明,有的互為因果,有的並列,使句式平衡,中間的空隔,彷彿是蹺蹺板的支點。 (二) 用韻:無。 (三) 內在節奏: 1.沉鬱。作者運用長句(A+B成一句)以表達之。 2.「當黃昏約后(趕走那些/可厭的秉燭的耶誕紅)」,括弧內補充說明的句子,轉換了說話者明快的口氣,似乎是以一種旁白的方式,悄悄的對讀者說,使節奏變緩。 四、意象運用: 1.聖誕紅(象),用「可厭的秉燭的」 (意) 去形繪它,使聖誕紅產生特殊的意象。熱鬧的聖誕紅,或許簇擁在燭火間,過於喧嘩與燿眼,反而令人討厭了。 2. 靠耳語傳聲的風的少年(象),產生溫言细語帥氣男子玉樹臨風的意象。 五、藝術技巧: (一) 修辭 1.擬人化: 雨神→小姑;風→少年;耶誕紅→秉燭的人 2.借代:耶誕紅→可厭的庸俗事物;流盼→眼睛;虹→小姑 3.借喻: 彩帶→虹; (二) 象徵:詩寫風雨,亦象徵男女的交往。 (三) 反諷: 「而少年不知惜虹 碎嚼了滿苑」,此句暗諷負心與霸凌。 (四) 語言鍊字: 1.菀:ㄨㄢˇ草木茂盛的样子。「而少年不知惜虹 碎嚼了滿菀」,菀與碗諧音,將虹當成草木嚼了滿碗,也真是奇怪的比喻?而或許虹是紅,是佳人的借代,而菀是碗的誤植。菀是出於洪範版,與早些的新潮文庫版相比對,新潮文庫中菀做苑而少年不知惜虹 碎嚼了滿菀,“碎嚼了滿苑”,苑音ㄩㄢˋ,為園囿,多指帝王的花園,解釋起來合理些,不知是否為洪範(我手上的1985年8月第28版)之誤? 2. 虹字一語雙關。 3.「留下我的流盼 飄搖似燈火」,風是流動的,用流盼形容風少年,既點出它流動的情狀,亦擬人化了風。風少年眼神流盼,暗黑中飄搖似燈火,美得令人心醉。 六、結論: 此詩的結局是令人意外的。原本「少年不知惜虹 碎嚼了滿苑」,帶來的將是悲劇收尾,沒想到作者筆鋒一轉,破敗的亭園在一夜之後泛成了花季,結局讓人有點突兀,亦覺得驚喜,有點「水窮水近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常常在一陣風雨摧殘之後的早春,反而是花季的開始。作者以風雨喻男女關係,彷彿是一則充滿八卦的社會新聞。有云「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後,作者是否借詩寓意呢? 20171031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