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鄭愁予〈南湖居─南湖大山輯之七〉
2017/07/30 05:46:24瀏覽1442|回應0|推薦17

——鄭愁予〈南湖居─南湖大山輯之七〉

 

〈南湖居─南湖大山輯之七〉◎ 鄭愁予

當我每朝俯視,你亮在水的深處

你抿著的那一雙蜂鳥在睡眠中

緊偎著,美麗而呈靜姿的唇

 

平靜的湖面,將我們隔起

鏡子或窗子般的,隔起

而不索吻,而不將昨夜追問

你知我是少年的仙人

泛情而愛獨居

一、主題:

描寫清晨山上湖面的倒影。作者從湖面上看見一對小鳥兒的倒影,這倒影竟讓他聯想起情人的眼睛如一雙睡眠中的蜂鳥(湖面上那麼小的倒影,詩人都觀察到了,可見得真是心有所思!),而雲影則像是情人兩片緊抿著的唇。平靜的湖面,是面鏡子,卻將彼此隔開,正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主角陷入相思苦中,忽然筆鋒一轉,對女主的影子說「而不索吻,而不將昨夜追問」,真令人納悶到底「昨夜」(過去)發生何事?是否主角曾索吻,甚至求婚而遭拒,於是賭氣的說,不再索吻,也不再追問為什麼了,最後還瀟灑的自我解脫說:「擬知我是少年的仙人泛情而愛獨居」,似乎是向女主宣告他是脫俗的仙人,感情泛濫,根本不想定下來,只愛自由自在的獨居。

二、結構:這首詩八行,以三行分,是縱式結構順時敘因果二段式。而根據句意則又有起承轉合之內結構。第一是「起」,先順敘,第4、5句是「」,6句是「,而且是補敘7、8句是「

三、音樂性:

(一) 斷句。「你抿著的那一雙蜂鳥在睡眠中緊偎著,美麗而呈靜姿的唇」,「緊偎著」可以承上亦可以啟下,所以整句原是「你抿著的那一雙蜂鳥在睡眠中緊偎著」,一來太長,破壞整首詩的平均律,二來下句可共用,而成倒裝句。下句原該是「美麗而呈靜姿的唇緊偎著」。

() 韻:分析此詩, 82字所用之韻如下:

ㄧ你你一麗起起你

ㄨ俯處湖不不獨

ㄩ居

ㄚ那

ㄛ我我索昨我或

ㄜ的著的著的的隔隔的的

ㄦ而而而而

ㄝ夜

(ㄚㄧ) 在在愛

(ㄝㄧ) 每水睡偎美追

(ㄠㄨ) 朝鳥少

(ㄛㄨ)

(ㄚㄋ) 眠面般年仙泛

(ㄜㄋ) 深抿緊唇們吻問人

(ㄚ) 當亮雙將窗將

(ㄜ) 蜂中呈靜平靜鏡情

可見作者所用之字仍集中在相近音組ㄛㄜㄦ和ㄢㄣㄤㄥ,如此可收重複疊沓之效。

() 類疊

  1. 疊詞: 「平靜的湖面,將我們隔起\鏡子或窗子般的,隔起」,「隔起」連用兩次。
  2. 類字: 「而」一共用四次,尤其是最後三句,一連三個「而」,有一詠三嘆之效。

四、意象運用

這首詩的整體形象是湖面上的倒影,如飛鳥、雲影、山峰,但作者均隱藏不說,而用喻象,即一雙蜂鳥、靜姿的唇來暗指實景,同時又喻情人的眼睛、緊抿的唇。而這些喻象,意在相思。平靜的湖面,喻象是隔起二人的樊籬,意指無法逾越的距離。

、藝術技巧

()修辭

  1. 示現:2、3句「你抿著的那一雙蜂鳥在睡眠中緊偎著,美麗而呈靜姿的唇及第6句「而不索吻,而不將昨夜追問,時空作了兩次轉變。示現即文中作者將過去或未來的事插入詩文,時空易換,讓讀者身歷其境。
  2. 借喻:你抿著的那一雙蜂鳥,蜂鳥是眼睛的喻體。
  3. 明喻:「平靜的湖面「鏡子或窗子般的,般是喻詞,湖面是主體,鏡子或窗子是喻體。

(二) 、語言

「你抿著的那一雙蜂鳥在睡眠中緊偎著,美麗而呈靜姿的唇,「抿字既指雙眼密合又指涉唇瓣緊閉,所謂一字(箭)雙鵰。

、結論 

英國詩人愛德蒙·史賓賽 Edmund Spenser1553-1599)有一首詩〈Sonnet LXXV(商籟體 75):

One day I wrote her name upon the strand,

But came the waves and washed it away:

Again I write it with a second hand,

But came the tide, and made my pains his prey.

那天,我在提岸上寫下她的芳名,

浪濤打來,字跡被洗劫一空,

我又一次的把它寫下,

潮汐捲來,我的痛苦成為它的獵物

詩長不備載,僅錄頭四行。愛情中,不管誰是誰的獵物,患得患失是必經歷程。作者另一首情詩賦別,倒是把這種曲折的心情,表達得更淋漓盡致:

你說,你真傻,多像那放風箏的孩子,

本不該縛它又放它

風箏去了,留一線斷了的錯誤;

書太厚了,本不該掀開扉頁的;

沙灘太長,本不該走出足印的;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ngFu&aid=10747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