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28 12:01:27瀏覽1516|回應0|推薦12 | |
讀——鄭愁予〈秋祭─南湖大山輯之五〉
夜靜,山谷便合攏了 不聞婦女的鼓聲,因獵人已賦歸 月升後,獵人便醉了 便是仰望的祭司 看聖殿的簷 正沾著秋,零零落落如露滴
而簷下,木的祭壇抖著 裸羊被茅草胡亂蓋著 如細緻的喘息樣的 是酒後的雉與飛鼠的遊魂 正自竈中懵懵走出
一、主題與結構:秋祭即收割季之後的祭典。泰雅族人差不多在每個祭典之後,都會有狩獵活動來助興。此詩描寫秋祭後狩獵活動結束時的寧靜與安祥。仰望的祭司,似乎在靜觀天色,然靜中有動,是「是酒後的雉與飛鼠的遊魂\正自灶中懵懵走出」。雉與飛鼠是狩獵的成果,添酒烹熟後,靈魂自竈中遊出,令人感覺十分神秘同時又十分有趣。在佛教的觀點中,萬物皆有靈,詩人彷彿有陰陽眼般看到牠們「懵懵」走出。木的祭壇裸羊「抖著」,多少令人起了惻隱之心。然「狩獵」,是泰雅族原始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之一,閒人也是無可奈何,於是詩人以充滿童趣的卡通畫面作結。想想,整個山村都在醉酒的「懵懵中」,許多小精靈四處飛來飛去…。 二、音樂性: (一)分行 1.斷句。大部分依句意斷句。 2.跨行句,又稱奔行句,將一句分為二行或二行以上的句子。一來為避免句子太長,二來有時是為了押韻,三來視為了承上啟下。「便是仰望的祭司\看聖殿的簷」,「聖殿的簷」跨行後,與「正沾著秋」又連成一句,此乃「看聖殿的簷」單獨一行的原因;又「裸羊被茅草胡亂蓋著\如細緻的喘息樣的」,如「細緻的喘息樣的」單列一行,又與「是酒後的雉與飛鼠的遊魂」,成二句完整意境。有點類似頂真格的省略。 (二) 用韻:詩無用韻腳,但字裡行間有不少音近同韻字。重複聲韻,是最基本、最直接而最有效的音樂性表現。 1.ㄥ韻,如「靜、攏、聲、升、聖、正、中、零和懵」;同樣ㄢ韻亦不少,如「山、便、看、殿、簷、沾、壇、亂、喘」;音的重複,環環相扣 (ㄢㄥ聲近,為複合韻母ㄚㄋ和ㄚ+ㄫ) 。 2.「夜靜,山谷便合攏了\不聞婦女的鼓聲,因獵人已賦歸」,頭兩句中「谷、不、婦、鼓、賦、」與後面句子中的「如、露、木、胡、鼠、出」,疊疊出現;同樣地ㄡ韻(複合韻ㄛㄨ)有「後、秋、抖、酒後、遊、走」,ㄨ與ㄡ音近。 3.ㄜ韻,「合、了x2、的x8、著x2、而x1」共14次。尤其是「抖著、蓋著、喘息樣的」,韻尾同。 4.「仰望」、「茅草」、「夜…月」、和「羊…樣」、為疊韻詞。 (三) 類疊:接二連三地反覆使用相同的一個字詞、語句的修辭技巧,增加文章的節奏感,凸顯文章的重點。 1.便,「便合攏了…、便醉了…、便是…」,以此字疊出第一段。 2.正,「正沾著秋」、「正自竈中」,第一、二段最後一句,均以此字開始。 3.「零零落落」、「懵懵」為疊字。 (四) 內在節奏:悠緩。 三、意象運用:以下為詩中所用之象,括弧為意。多個意象構成一整幅意境。 山谷便合攏了 (山谷變黑了,消失了)。 零零落落如露滴 (時間的消逝) 。 雉與飛鼠 (酒後遊魂) 。 祭司、聖殿、祭壇(肅穆) 。 抖著的裸羊(害怕) 。 四、藝術技巧: (一) 、修辭 1.感官知覺的交換摹寫。「不聞婦女的鼓聲」、「零零落落如露滴」、「細緻的喘息樣」,為聽覺摹寫;「是酒後的雉與飛鼠的遊魂\正自竈中懵懵走出「為意覺和嗅覺(酒) 摹寫,其餘為視覺摹寫。 2.擬人化:雉與飛鼠喝醉遊走。 3.形象化:將抽象的事情具體化(擬虛為實),是轉化的辭格之一。「正沾著秋,零零落落如露滴」,零零落落的秋色具體化成可沾可滴的露珠。 (二) 、語言鍊字 1.「山谷便合攏了」,合攏二字,使文字畫面充滿動態。山谷如盒子般收攏起來。 2.「正自竈中懵懵走出」,懵懵二字不只疊韻,更使整首詩的畫面充滿朦朧的美感。 3.「看聖殿的簷\正沾著秋,零零落落如露滴」,「沾」和「滴」這二個動詞使「秋」具體化。 4.「細緻的喘息」,緻字使喘息唯美化。「細細的喘息」,只有聲音,沒有畫面,「緻」則肌理周密。細緻常用來形容繪畫、雕刻或裁縫的功力,比如「這幅山水畫畫得好細緻」等,所以有畫面的聯想。 五、結論 這首詩中的山夜,看似寧靜卻不寧靜。仰望的祭司在想甚麼呢? 聖殿的簷,又有甚麼預兆呢? 裸羊會如何?雉與飛鼠的遊魂會去哪裡?這首詩真令人玩味再三。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