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雨中的回憶-秋風煙雨下蘭陽
2021/03/13 18:20:40瀏覽8413|回應13|推薦162

[小雨中的回憶]曲詞  林詩達

我時常漫步在小雨裡
在小雨中尋覓
小雨像一首飄逸的小詩
常縈繞在我心裡

在沒人的雨中
更顯得孤寂
但我臉上並不流露出痕跡
每當小雨飄過
總喚起我的回憶

雨中散步,可以踽踽獨行,穿過那落著千絲萬線的蒼茫大地,尋尋覓覓;也可雙人作伴,在傘影覆罩下的水晶簾裏竊竊私語,傾訴著不能說的小祕密。雨是純潔的,空氣是清新的,雨後的遠山近樹,色明如鏡,無塵而空靈。而雨中的世界,佈滿了水氣煙雲,徬彿披了一層透明的面紗,迎風搖曳,飄到湖上,也灑在心裏,如夢似幻,盪成了一圈圈的漣漪⋯

觀雨是一種樂趣,聽雨更是一種享受。雨中的旋律,來自那四面八方落在自己周遭所發出的聲響,它是一首最渾然天成的交響曲。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我,曾在歷史博物館後的涼亭內避雨,面對満塘盛開的荷花,傾聽著「滴滴答答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雨打荷蓋天籟;

回憶起大二寒假時時冒雨參加在淡江中學紅樓中擧辦的藝術營,各路的英雄好漢,齊聚孤燈之下,在風雨交加的冬夜裏煮茶論劍,閒聊天南地北,縱論中外古今。一時之間,笑、吉他聲、歌聲、鬧聲、喝采聲,不絶於耳,蓋過了窗外劈哩啪拉的雨聲,撲撲簌簌的風聲,以及沙沙作響的棕櫚葉。青春的熱血,渲染了來自文理農工不同背景的參與者;心靈的契合,驅走了寒雨帶來的寒意,滿室如春。有人彈吉他輕唱,有人擊掌附和。有人高談闊論,有人促膝談心。有人吟詩頌詞,有人拱豬橋牌。或坐或臥,聞樂起舞,或圍燭並肩,或相與枕籍,任時間在滴答聲中悄悄地溜走,不知東方之既白。

也曾在關渡營房不眠的冬夜裏,獨抱著一床濕冷的棉被,聆聽著驟雨敲打屋瓦的聲音,一面細數退伍前的饅頭,一面想起茫然前程;

猶記得一回借宿獅頭山僧廬,風雨聲中,好友重逢,暢談天下事,一任簷前,點滴到天明;

還有一次在京都永觀堂參拜後,大雨如注,傾盆而下,將岸邊樹梢的紅葉掃落湖中,沙沙作響。

在茫茫的天地之間,依稀聽見了剛才參拜過的回首阿隬陀如來之謁語:「太慢了!永觀。」

明末一位來自中國的客僧即非禪師曾有詩贊曰:

父母皆為兒女癡,如來度世亦如斯。
眾生一去都忘返,轉得頭來是幾時?

世人皆有貪嗔癡,總是為紅塵所蔽眼,流連而忘返。永觀堂裏陣陣雨掃紅葉的蕭瑟梵音,莫非是我佛慈悲的當頭棒喝?

寶島多雨,生於斯,長於斯,所以充滿了許多雨中回憶。從小在雨中長大的心靈,也較為多愁善感。

退伍後出國,旅居美國數十載,大部時間待在加州。此地陽光普照,下雨的機會並不多,而且不下則已,一雨便成災,所以值得回憶的雨中即景並不多。因此從前細雨綿綿的往事就會常常在午夜夢迴時呈現,久而久之,累積了如煙歲月的一種掛念。

那年在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季節裏,兩隻倦鳥在離鄉多年後終於返巢,還帶著新婚的女兒、女婿兩隻好奇的雛鳥回來,看看這塊久違的土地。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親朋好友相見歡,卻是朱顏已換蒼顏老。這些年的台灣,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台北的很多事物都已走入歷史,成為永恆的回憶。如果要找尋一些年少時走過的足跡,朋友建議到宜蘭花蓮走走,尢其是宜蘭:除了自然的美景如舊外,還有一些新的建設,裏頭保留了很多在地的傳統文物,值得一看。我以前高中時曾参加過女青年會在頭城海水浴場辦的露營活動,在龜山島的面前擧行營火晚會。服預官役時曾駐節關渡,因業務需要,常到宜蘭的部隊視察,所以與蘭陽平原算是有些淵源,尤其對它的多雨,感受特別深刻。那裏潮溼的氣候環境,對部隊訓練演習,是一大挑戰;而對裝備保養,更是嚴峻的考驗。多年之後,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和龜山島雄踞海上的情景,時時在腦海中縈繞,不曾褪色過。

台灣四面環海,地處亞熱帶季風區,海洋島嶼型氣候明顯,主要受季風影響。夏天吹西南季風,冬天吹東北季風,因而造成各地區不同的氣候。在雨量方面,中南部夏季雨量較多,冬季就很少下雨,北部則是全年有雨。

新竹的風,宜蘭的雨,基隆的霧和澎湖的沙是台灣有名的季節景象,尤其是「竹風蘭雨」,常被相提並論,成為臺灣地方的俗諺由於蘭陽平原三面環山、東面向海,呈現畚箕形的地形,並因海上帶來豐富水氣,特別容易產生地形雨。每當冬春兩季,東北季風由東海進入台灣海峽時,新竹在西北,宜蘭在東北,隔著大屯山脈和中央山脈,因地勢所形成的氣流使得新竹雨小風大,宜蘭雨多風小,而且冬雨經常綿延數月之久加上春夏之交數月的梅雨季節,和夏季颱風的經常侵襲,致使宜蘭通年皆雨,沒有明顯的乾季。這次挑在秋雨不斷的日子裏再度造訪久違的蘭陽平原,除了溫故知新之外,必將創造一番新出爐的回憶,值得深深的期待。

因為規劃中的宜蘭行涵蓋景點甚廣,我們決定參加宜蘭二天二夜的套裝安排,先租車從台北出發,走完全部宜蘭行程,然後在羅東還車,再繼續搭普悠瑪號前往花蓮。

出發時台北已飄起細雨,只見101大樓矗立在一片灰濛濛之中。

雪山隧道入口在望。遠近山谷已有雲霧低空繚繞,預告著秋雨將在宜蘭等著我們到來,只是不知勢大小而已。

雪山隧道是台灣最長的燧道,共12.9公里。

出了雪山隧道,豁然開朗,蘭陽平原的沃野田疇舒展在眼前。三面環山,東面向海,雖然在煙雨的籠罩之中,視野不是很遠,但是盎然的綠意,秋雨的詩意,將桎梏在城市中許久的靈魂,在片刻之間,解放了出來。讓人大口大口地吸入新鮮的空氣,不再窒息。

綿綿不絕的雨,填滿了秋割後的田畦,成為一窪窪的池塘,晶瀅清澈,天光雲影,共與徘徊,真是台北紅塵外的一方淨土。

走國道5號出了雪山隧道之後,轉台2庚線向東北。經過頭城不久,便來到了濛细雨下的烏石漁港。

烏石漁港,是位於頭城鎮北方1公里處的觀光漁港,自古就是台灣東北部出入的港口。烏石漁港的名稱,是因港灣內的巨大黑礁石而來。

烏石港有新舊兩港,新港開在舊港的東面。今天的烏石港遺址是一處保育濕地,為蘭陽博物館的所在地。吳沙於嘉慶元年 (1796年) 在此登陸宜蘭,落居墾植。漸漸地入墾者眾,於是該港於道光6年 (1826年) 開港,成為水路出入蘭陽的門戶。烏石港曾是清代宜蘭的第一大商港兼漁港,從此港往來江浙的「北船」,閩澳的「南船」,漳、泉、惠州的「唐山船」,雞籠、艋舺的「彭仔船」等商船,絡繹不絕於途。當時由此可接河道直航至頭城 (古名頭圍),東北角一帶的民生物資都由此進出。
清李望洋(1829-1901,宜蘭頭城人)曾在他的「宜蘭雜詠八首其四:貨船入口」中描述當年烏石港的䌓榮盛況:
萬山屏障竹圍城,
欹枕時聞海浪聲。
報道春帆歸石港,
人人爭看弄潮旌。

此詩乃描寫每逢春夏時節,貨船進入烏石港後,蘭地居民爭相前往觀看港口眾船旗幟飄揚的畫面,刻劃商船雲集、繁榮活絡的貿易景象,亦即當年所謂的石港春帆(見噶瑪蘭志所載之下圖) 。

清噶瑪蘭廳通判烏竹芳曾將石港春帆選為蘭陽八景之一,並賦七言絶句一首贊曰:

石港深深口乍開,
漁歌鼓棹任徘徊。
那知一夕南風急,
無數春帆帶雨來。

此詩寫盡了舊時港口船隻往來熱絡,商賈漁民由此進出頻繁的情形。可惜好景不常,1878年的洪水氾濫帶來大量泥沙的淤積,而1883年一艘美國大船的擱淺,使烏石港失去功用而逐漸沒落,至1892年完全喪失了港口功能。而且在日據時代宜蘭線鐵路興起之後,更是完全取代了水路運輸的功能。

烏石港歷經滄桑,雖則昔日船舶出入的盛景已渺,一百多年前的烏石帆影早已遠颺,然而後人仍常見景生情,感懐良多。 戰後第一任的宜蘭縣長盧纘祥(字史雲)曾在年輕時依據遺老口述而撰「帆影」一詩,描寫烏石港全盛時期的港口風光。

帆影 盧纘祥

迢迢高掛最檣端,掩映蓬窗又畫欄。
烏石春來揚萬幅,龜山日上照三竿。
計程隱約隨風轉,無恙分明帶月看。
絕好平湖秋月景,倒懸片片印波瀾。

1938年時,洪鐵濤先生訪遊蘭陽,以「帆影」一詩為本,揮毫成書。而在1968年時,頭城鎮長邱金魚將此書文勒石,立於慶元宮,以供後人憑弔,這就是「帆影」詩碑的由來。1988年頭城鎮長林樂善另勒碑「帆影立石緣起」,以說明本尊詩碑的緣起,並將兩碑合一,成為地方重視鄉土歷史文化的佳話。

下圖為今日立在頭城鎮慶元宫的帆影」石碑。我們在遊畢烏石港與蘭陽博物館後,曾順路前往瞻仰了一番。

民國43 (1954年) 時的烏石港遺址 (宜蘭縣史館珍藏),荒䉑而淒凉。

今天的烏石港遺址包括蘭陽博物館在内,已成了重要的保育濕地。

隔著溼地,烏石港遺址碑與上新的蘭陽博物館遥遥柑對,象徵著新舊並存。它們都是宜蘭人珍貴的資產,歷史走過的痕跡。

把蘭陽博物館想像成一艘揚帆進入舊烏石港的碩大帆船,在其右側有一片旌旗飛舞,歡迎大船入港,如此則昔日「石港春帆」美景,差可比擬。

閒鴨不解人間的滄桑,悠游在舊烏石港上。

昔日的烏石港今已淤塞成一片淺淺埤圳,謙卑地躲在新建的烏石漁港後方,成為蘭陽博物館䕶館池。細雨像是千萬根針,刺進了清明如鏡的水面,攪亂了一池平静的波光瀲影,把原來畫布上的工筆畫渲染成了水墨畫。

下圖中烏石港遺址内的三塊大烏石礁上已長滿綠被茂樹,當年烏石港因此而得名。

這塊烏石港遺址留下的港口與河道,經過百年淤積,所形成的廣大的内陸濕地已全然淡水化,現在總稱為「大坑罟濕地」。2002年,烏石港遺址被登錄為縣定古蹟;2006年,改列為文化景觀,稱為「烏石港濕地公園總面積約10.9公頃,環園步道約1.7公里,園區内生態物種相當豐富,光鳥類就達62種,植物達160餘種

濕地公園中水鳥種類不少,到處可見大小白鷺、蒼鷺,還有一種黄頭鷺。

可是大坑罟濕地的南部卻被納入都市計畫,劃為住宅區與商業區,在2009年被填平整地開發,海岸地景也完全改觀,從此自然的景觀生態的噩夢就開始了。可憐滄海才因自然變遷成了桑田,現又因人的開發而成了建地,將珍貴的濕地填好蓋満建高,大肆破壞環境,然後一批批的台北人通過了雪山隧道來這裏置産,不是經營民宿就只是週未來此渡假,衝浪或開趴。一棟棟的景觀生態殺手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烏石港遺址南側,顯得格外突兀刺眼。

當浩劫來臨時,面對著排山倒海而來的開發壓力,這裏原生稀有的水生物種逃也逃不掉絶㮔的危機。它們的淚水,有如那老天的落雨一樣,是流也流不盡的。

像這株在風中摇曳的「宜蘭水蓑衣」就大坑罟濕地的稀有水生植物,不知如今依然在否?

[烏石漁港]

政府鑒於宜蘭港灣不足,於1989年規劃開闢一個現代化的「烏石漁港」在烏石港遺址的東側。1991年動工,直到2001年才完成啓用。如是已是一個兼具觀光事業的漁港,觀光客湧入,遊艇雲集,現在已是假日賞鯨 (豚)、龜山島旅遊的重要基地。

「烏石漁港」碑由楚戈先生題字,走勢龍飛鳯舞,象徵漁船鳥飛魚躍,滿載而歸的榮景。

烏石漁港建成之後,因為凸堤效應的結果,其北堤因為海砂的不斷累積,在外澳地區形成一大長片沙灘,縱深也越來越寛,海浪也因此而一波波連續的攻向海灘,成為適合衝浪的熱門景點。加上雪山隧道通車帶來的交通便利,毎逢假日,海上陸上,人山人海,是目前台灣知名的衝浪聖地。

有道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外澳海灘的沙從何而來呢?原來東北季風催動的潮汐把海沙帶到北面,然後在6月時會向南洄流,再將沙物歸原處。可是在2001年烏石漁港築堤之後,把南送的沙給擋住了,留在外澳地區,再也回不去了 (見下圖)。因此從1958年便已開放的頭城海水浴場成了苦主,沙量逐年消失。即使不斷以消波塊來阻擋海岸線向內侵蝕,還是節節後退,没有起色。

頭城海水浴場原有海岸線約2公里、縱深約200公尺的海灘,約有60個足球場,7公頃大的浴場,到了2019年終於只剩下岩岸,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下圖),政府在2020年已將其改建為頭城海濱森林公園來代替。我在高中時曾來頭城海水浴場露營,記憶中浪濤聲和無憂無慮的喧鬧聲,仍猶在耳;對毎張映著營火的臉龐所散發出的熱情、純真,仍然印象深刻。如今前度劉郞千里迢迢而來,卻是緣慳一面,再也不能重温舊夢,真教人悵然若失。

只有遠處的龜山島在矇朧中若隐若現,默默地與故人重逢,撫慰遊子的心靈。即使是風雨交加,它仍是不離不棄,在那裏守䕶著蘭陽平原。

烏石漁港的防波堤和航道

停泊在港内的賞鯨船

在防波堤上佇看蒼茫海上,浪潮一波波地拍打堤岸。朦朧中極目遠望,龜山島上端雲層特别濃厚,似乎又看到傳說中「龜山戴帽」的奇景。古有諺語:「龜山戴帽,大雨浩浩」,又有所謂「龜山若崁頭,大雨隨時到」;因為含水蒸氣之雲會先經過龜山島,形成「戴帽」之姿,緊接著東北季風會将雲層吹送到蘭陽平原。蘭陽本為平原地形,三面環山,雲氣無法飛越,就會降雨。因此,舊時社會將「龜山戴帽」視為很凖的下雨前兆。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烏石港遊客中心]

烏石港遊客中心提供旅遊諮詢和休息参展,也是龜山島賞鯨團的售票登船處。它造型獨特,外表酷似一艘停泊於港邊之大船。

賞鯨遊艇

當船入港時,人們可見到蘭陽博物館和遊客中心這兩棟建築,好像兩艘一大一小的帆船,一前一後地停泊在那兒,守䕶著烏石港。

[烏石漁港魚貨直銷中心]

烏石港魚貨直銷中心落成於1999年,2011年又重新整修,面積達3,000平方公尺。內部一樓為活海鲜、魚製品、乾貨的眅賣區,二樓為熟食區、特產品區,有五百個座位供遊客一邊吃海鮮、一邊觀賞烏石港內外的海景。

魚貨直銷中心的活海鮮選擇很有限,與東京築地的場外市場,函館朝市或敦賀的日本海魚巿場的規模内容當然不能相比,店家以乾貨土産居多。倒是埸地乾浄衞生,予人以不錯的印象。

[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縣級博物館,也是全國第一座以台灣主體思考的人文生態博物館。從1989年提出構想以後,籌備甚久,直到2004年8月才開工建造,而在2010年10月16日正式開館。蘭陽博物館的建築師是姚仁喜,造型靈感來自頭城鎮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地貌特徵單面山 (又稱半屏山,指一邊陡峭而另一邊緩斜的山)。他以藝術的手法,將其變身成人造實體造型,在舊烏石港的濕地上,憑空出世,成了宜蘭新地標。它的傑出設計也得到了國内外建築界的肯定,屢獲建築大奬,包括2010年的遠東建築獎台灣建築首奬,2012年的國際建築獎,以及2011年國際宜居城市大會決賽的人造環境類金奬等。

下圖中可見北關海潮公園的單面山壁畫岩岸。由於北關海岸屬沈積岩,濱海的岩岸受到海潮拍打侵蝕,加上累積的風化作用,使地層下部的頁岩遠比上部的砂岩更迅速往內陸退縮,如此差異侵蝕的結果,終因重力作用而使上部的砂岩崩落,造成了臨海面近乎垂直的崩崖,背海面則為平緩的傾斜面接壤內陸,兩面景觀差異構成單面山地形。

蘭陽博物館的建築物本身,就是獻給参觀者的一項最特别的展出,值得看了又看,再三玩味。。它採用了單面山的幾何形狀,有著來自礁岩的壯闊而優雅的藍灰色調。其中屋頂以20度角從地面突出,並遇到了以70度角從地面升起的牆壁,如同單面山一般,從水面上浮現。

内外牆上一塊塊的石材,表現出了單面山的紋理與質感。

外牆靈感來自韋瓦第的古典音樂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以不同石材的材質與大小尺寸,交織出音階與節拍之變化,依序排列在4面外牆上,象徵蘭陽大地千千萬萬的田野方塊,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裏的特色景緻。這是一項讓博物館融入大自然的大膽嘗試。

我們造訪時博物館剛開館不久,週遭一片空曠,建築非常突出醒目,尖鋭如金字塔頂端的傾斜直角,指向灰濛濛的穹蒼天際。館址有十分開濶的視野,遠山近樹,常是矇矓一片,更顯出建築本身造型的蒼渾大器。三角錐形的外牆以不同的石材方陣與鋼樑撐起的厚重強化玻璃交互替換,除了象徵四季更迭之外,卻也像極了一座將傾的大厦,徐徐沈入水中。我的 ABT (Amercian born Taiwanese) 女兒也看出這個端倪來了。她好奇的問我説:「Daddy,你覺得這棟建築物的風水怎樣?」我笑而不語。

三角錐朝東南的一面,玻璃帷幕較少,石材甚多。

從室内的玻璃帷幕向東望去,可以遠眺迷濛中的龜山島。 當初草創博物館時,就規劃了館體、舊烏石港、新烏石漁港和龜山島連成一條直線,所以由館内望向東方,可以依序看到它們這些宜蘭的重要遺産,正印證了蘭陽博物館是宜蘭窗口的説法。

雨中人佇立,襯托出華廈的傾斜。

再貼近一點觀察,哇!它可真是一個龐然大物!人站在博物館下,如同半屏山壓頂,何其渺小。

入口廣場

看來今天参觀者不多。

在旌旗歡迎下,走向博物館的入口。這一支支迎向箭指東北季風的帆纜標竿,隐喻昔日烏石港内帆椲雲立,旌旗招展的意象,而博物館本身就是一艘艨艟巨帆。撫今憶往,一切繁華榮景,有如滄海桑田,都成過眼雲煙。

很謙卑低調的入口大門。

出口

三角錐的博物館建築就如同北關海岸的單面山一樣,建築的背部傾斜度較正面的兩面較為平缓,且多採用石材。

室内的出口大廳

到處都是巨大的鋼樑,縱横交錯著,構成了眾多幾何圖形的建築骨幹。内壁的石材,似與外牆雷同;其質地排列, 亦頗有可觀之處。

窗外雨疏風驟,窗内以茶會友。任時光悄悄的溜走。

參觀文物買文物,風雅之人不孤獨。

壓克力的宜蘭地圖和變色的燈光,精彩紛呈宜蘭的田野、城市、山區和海濱各種地形以及不同時段時的立體群景,非常生動,確是寓教于樂。

宜蘭縣面積約 2,143平方公里。縣境東西最寬63公里,南北最長74公里,略呈三角形。北、西、南三面為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東面瀕臨太平洋。蘭陽溪從兩山脈之間穿流而出,沖積成蘭陽平原。自西往東,地形由高而低,層層下降,分別是山地、河谷區、山麓沖積平原區、低濕帶、沼澤區、沙丘帶及海岸帶,像是一個往東頃斜的口袋,地形非常特殊。自古也因此與台灣西部精華區隔絕,而自成一處不受污染的世外桃源。

蘭陽八景之一-龜山朝日

蘭陽平原良田沃野,一望無際。主要分佈在頭城、礁溪、冬山等地。每年的六月初到七月的這段期間,稻穗正呈現金黃飽滿的樣態,最是美麗,而整個區域就只有滿滿的稻田,放眼望去連一根電線杆都沒有,視野十分遼闊。此外還可以登上公所架設的高台,俯看那黃綠深淺不一的稻穗,跟著風的吹拂,搖曳生姿,就像是海浪一樣。最出名的觀稻景點在冬山鄉三奇村的伯朗大道,可惜這次未列入安排的景點,而且時序也不對,成為回憶中的一點懸念。

冬山鄉三奇村的伯朗大道附近的美麗稻浪 (摘自冬山鄉公所網站)

龜山島 黄春明 1991.1.18

龜山島
每當蘭陽的孩子搭火車出外
當他從車窗望著你時
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哀愁
到底是你的﹐或是他的

龜山島
蘭陽的孩子在外鄉的日子
多夢是他失眠的原因
他夢見濁水溪
他夢見颱風波蜜拉﹑貝絲
他夢見你﹐龜山島
外鄉的醫生教他數羊一隻羊﹑兩隻羊﹑三隻羊
四隻濁水溪、五隻颱風
六隻龜山島

龜山島
每當蘭陽的孩子搭火車回來
當他從車窗望見你時
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喜悅
到底是你的﹐或是他的

黄春明引發讀者满懷鄉愁的撕畫及詩作-龜山島

館内的展示以常設展為主,特别展為輔。常設展著力於呈現宜蘭自然與人文的多様性,不僅展示文物,而且串連一個以水為主軸,模擬蘭陽大地特有的山地、平原和海洋地理空間,與人的互動,再以特别展作深度的詮釋。常設展主題區配合建築本身特色,分配在4層樓間,共有序展、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時光廊和兒童探索館等6大連續性單元,讓觀眾體會陽生活的面貌與經驗,以及人與自然環境互動的過程。參觀完了整個博物館,就會了解宜蘭的人文、地理和歷史,所以蘭陽博物館可以説是認識宜蘭的窗口。

宜蘭的山地湖泊

勤奮的先民和古老的器具

墾荒時期載著竹子的舢舨

漁民以長槍刺捕大海魚

蘭陽博物館會規劃不定期的特别展來深度探討中心主題,以達到教育推廣的目的,讓它們深植人心,永遠擁抱和珍惜這塊土地。

傳統與創新並陳,歷史人文與休閒觀光結合,這就是烏石港和蘭陽博物館送給我們遠客的見面禮。雖然浮光掠影,來去匆匆,但我們得以穿越時空,撫今追昔;既感念往日的繁華如煙,又陶醉於今朝的寧静悠遠。如有所得,又悵然若失,重重想念,都化為那漫天陣雨,滴滴點點,飄入了回憶的深淵。

[礁溪包子店]

離開了蘭陽博物館已時過中午,天又下起陣雨。因為雨濕路滑,車速放慢路過礁溪。行經中山路和興豐路交會口時,發現了一家包子店,在滂沱大雨中居然大排長龍,等待出爐的一刻。每半小時左右出爐一次,每人限買包子5個,饅頭2個,而且價格不菲 (包子18元,饅頭15元),比台北還貴,頓使我們這幾個美國來的土包子,對宜蘭的本土包子不得不刮目相看。

我們待會兒已訂好了豐盛的午餐,本來只想好奇嚐點鮮,並帶著在路上以備下午肚子餓時果腹之用,但是看到這條長龍,却又猶豫不決起來。就在我們東張西望的時候,恰巧有一位排在前面,看起來是在地人的歐吉桑,看我們像是外地來的,很熱心地主動要幫我們買。他自己只買一個包子,把其他的配額都讓給我們。宜蘭人的熱心助人,果然是名不虚傳,我們真是感恩至極,稱謝不已。他得知我們由國外回來,保證這個包子比台北的更好吃,包君滿意。等包子到手之後,飢腸轆轆的我們已經迫不及待,一人一半,把秋雨隔絶在車窗之外,當場吃將起來。熱騰騰的包子果然皮軟綿疏鬆,入口即散;肉餡則香弾多汁,甘美而不油膩,在涼颼颼的空氣中,像一道暖流送進腸胃裏,撫慰了異鄉客的五臟六腑,怎不教人感動?今天運氣真好,遇到了好人,還有好的包子。

台灣最美的風景在宜蘭,宜蘭最美的風景在人。這是只有自助旅行才能經歷的驚喜。

[玻璃屋無菜單餐廰]

朋友在兩個月前就幫我們預約到這家很難訂到的餐廳。它可能是宜蘭後來很流行的無菜單手作料理的始祖,當時才開業幾年,名氣就已經很響亮。所謂無菜單係指執事者會根據不同的季節時令以及當天所掌握到的的漁獲食材即時創作設計,所以每天都會有不同的菜單。即使顧客下回再上門,也會有新的驚喜和體驗。

餐廳座落在偏遠的員山鄉山區,在風雨交加中,路還真不好找。主建築外觀四面都有玻璃帷幕,360度的視野非常開濶,好像置身于大自然中用餐一般,因此心情大好,胃口大開。

印象深刻的是二樓挑高的空間,明亮寛敞,氣氛更 High。即使窗外雨潺風驟,室内温暖如春,觥籌交錯,所有一切,都被抛諸腦後。

每道料理都像是一個藝術品,挑戰著食客的視覺、味覺、嗅覺,創作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用餐經驗。像這道沙西米拼盤,由紅魽、鮪魚、鮭、旗魚、鰱魚、甜蝦等所組成,顔色配得恰到好處,讓人食指大動

其他諸多菜色如奶油焗蝦、螃蟹天使蝦牛奶鍋,海鮮烏龍、清蒸鮮魚 (一半已作成沙西米) 、帝王蟹燉飯等,也是精心創意下的傑作,有的是義大利作法,有的是南洋口味,有的是川菜路線,有的走法國風,變化多端,但基本上還是台菜和日式料理。這樣一頓大餐下來,彷佛經歷了一次世界風情畫的洗禮。記得每人花了800台幣,在當年的台灣算是高價位,但換算成美金,每人都認為物超所值,這算是土包子們此行難得的共識之一。

聽說近幾年玻璃屋餐廰已搬離原址,雖然玻璃屋仍在,但已改名為石川手作料理,好像是由以前的大厨回來主持,價格不菲,不知氣氛和味道有何不同?唉,時過境遷,人事已非,唯一不變的是,那千絲萬縷,落在玻璃屋上的陰雨。

[宜蘭文學館]

宜蘭文學館是宜蘭縣政府建構的一個蘭陽文學的保存與創新基地,2011年末開幕,正式對外開放。共包含二座日式建築物,主要展示空間位於原來的「舊農校校長宿舍」。此棟建築建於1926年,於2001年公告為歷史建築,並在2004年重新整修。另有一棟歷史建築「舊主祕公館」,委由九穀料理店經營管理,並提供舊農校校長宿舍內簡單茶點的服務。這個館不僅是個資料館,更常擧辦文學交流话動。文學館隔壁還有一棟設治紀念館,但因時問有限,只好忍痛犧牲,十分可惜。

文學館外表古老斑駁,略顯歳月痕跡,但在宜蘭終年潮溼陰雨的天氣下,還能維持如此狀態,實在很難能可貴。

我們到時室内空無一人,坐在乾净的塌塌米席上望著窗外,只覺綠意盎然。聽著簷前落雨聲,數著節奏,心中的急躁,也慢慢地平静下來。雨啊雨,可是秋天派你來臥底的嗎?

雨停時打開和室的門,一陣沁涼的風飄了進來,秋雨中的空氣是清爽的。

降雨時大時小,天色也忽明忽暗。服務人員貼心地為我們開了燈,整個和室頓時暖和起來。

瀏覽了片刻館中收藏的蘭陽文學作品,突然驚訝地發現,出身蘭陽的文藝工作者還真不少呢。

後來雨勢稍歇,方才有新客陸續進來,打破了一室的侘寂。

告别這間舊日本宿舍時,覺得有點依依不捨,因為對這裏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後來才想到,原來此處和我大學時的一位老教授的日式宿舍很像,連玄關,庭園和氣氛也都一樣,彷佛回到了從前的日本時代。

在我們造訪的幾年後 (2014),宜蘭文學館突然因金城武在此所拍攝的中華電信4G的形象廣告「世界越快,心則慢」而暴紅,很多金迷慕名前來朝聖打卡,其中有很多國外的粉絲,學著他品茶忘機,放空發呆。追星的程度與他不久之前拍的長榮廣告 "I See You" 中之台東金城武樹,可說前後嫓美,相互輝映。

這個廣告之所以成功,除了金城武本人的魅力無法擋之外,主要的是它簡潔有力的標語打動了現代人的的心。數位時代的變化太快太急,每人每天都汲汲營營,被有限的時間所綁架,總是奢想著何時能够隨心所欲,隨遇而安,但是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

雨中的宜蘭文學館,提供了一個很優質的出口:步調一慢,天地自寛。

[香格里拉農場]

出了宜蘭市,跨過蘭陽溪,再穿越羅東鎮,轉向西南來到了冬山鄉位於大元山山麓的梅花湖風景區。此時雨勢又大了起來。平日應該風景明媚的梅花湖在烏雲籠罩之下也收斂起它的湖光水色,不再那麽耀眼。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小心翼翼地繞過了梅花湖後,我們今晚目的地的大字招牌-香格里拉農場,就映入了眼簾。

當初在安排宜蘭套装行程時,乍看到這個農場,以為只是間不見經傳的民宿,而且要住兩晚,感覺有點納悶。想不到卻意外的挖到一塊寶,來到了一處世外桃源。這趟宜蘭行雖是懷舊之旅,但是温故之外也會遇新,如此可以創造出嶄新的回憶。

我們將以此爲大本營,休補生息一宿後,明天由農場派車送往冬山河岸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參觀。接著搭船遊冬山河,至冬山河親水公園上岸遊覽。再步行至香格里拉飯店休息用餐。晚上則放牛吃草,讓我們逛羅東夜巿,最後再約好時間地點接我們上山。一切門票船票餐券,全已搞定。這段算是一趟安排好行程的自由行吧!

迎賓大廰建築有著童話樂園式的外表以及東方式的骨架及装璜。

大廳裏有很多趣味高的民俗童玩擺設 (譬如大小的陀螺),還有一尊供真人使用的電音三太子套装。它們在為大宗團客安排的民俗體驗或 DIY 節目中會派上用場。

滴滴小雨,落在水裏,激起圈圈漣漪。錦鲤抖擻,怡然自得,池中自有天地。

古典的味道,盡在牆上。

小老師們 DIY 教學製作天燈,老學生也認真地在學。可惜一連兩晚都遇雨來亂,做好的天燈一直没能施放真是遺憾。

也可以利用各種葉子不同紋路的葉脈,再搭配特殊的染料,DIY 設計彩繪出有個性的 T-Shirt。

做完 DIY 活勭後,冒雨出去散步。山川草木,經過了雨的洗禮,顯得特别清新鲜明,生氣勃勃。時節已近仲秋,走在雨中,即令山中有雨,卻不感覺寒冷,真是天涼好個秋!

農場似乎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物種繁多,有獼猴、樹蛙、螢火蟲、鳳蝶和各式植物,而且種有四季的蔬菜水果,以供自家餐廰和客人取用,這是一種農場生活的體驗。可惜天公不作美,不然就可以穿梭在山林果園之間,享受一埸回歸大自然的嚮宴。

草木如茵,鬱鬱葱葱。

溪澗水湄,潺潺淙淙。

蒹葭蒼蒼,翠嶺重重。

天色欲暮,嵐靄漸濃。

霧失樓台,鳥去無蹤。

山間谷底,朦朧如夢。

此情此景,不由得想起唐太上隱者之詩來: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餐廳的視野絶佳,用餐時可以俯視250公尺下的山谷與無止盡的山景。

晚餐菜色簡單、多様,清爽,原料多出自於自家農埸。

看似貓頭鷹的甜點

室内室外皆是景,秋風秋雨飄入夢。

雨夜裏的迎賓大廳,燈火輝煌,十分迷人。

雨淅瀝瀝地下了一夜,山脚下的燈光,迷濛隐約,閃爍遍野,至黎明方滅。好個一宿無語且聽雨,萬籟無聲皆水聲的清秋時節!

黎明即起,卻發覒這隻碩大的蜘蛛老兄比我們更早醒來,已經架起天羅地網,開始了它一天繁忙的獵捕行動。

天愈亮,雨稍停。

遠山近樹漸分明。

夜來雨,

洗塵心,

喚回童真野趣生。

萬里故園情。

[冬山河文化之旅路線圖]

參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搭船遊冬山河->冬山河親水公園->香格里拉冬山河飯店

[傳統藝術中心]

濛濛细雨中,我們一早就來到了仰慕已久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百聞不如一見,今天要仔細地瞧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以下簡稱傳藝中心) 位於宜蘭縣五結鄉冬山河下游接近出海口不遠的風景區内,面積約24公頃,與聞名的冬山河親水公園一東一西,分立於冬山河兩岸,再以遊船銜接,觀光稱便。傳藝中心原成立於2002年,隸屬於文建會 (後升格為文化部), 負責統籌規劃全國傳統藝術之維護、調查、研究、保存、傳承與發展等業務,其下轄有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臺灣國樂團等3個傳統藝術表演團體和1個台灣音樂館。後來又將園區部分設施及推廣業務委託民營,將園區發展為深度體驗台灣民俗文化之文創據點,項目包括了風土民情,宗教信仰,工藝創作,戲劇曲藝等項目,並對外開放觀光收費。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全圖

我們参觀時的傳藝中心設有4館 (演藝廳、展示館、曲藝館與圖書館)、3街 (民藝大街 【今日又稱文昌街】、臨水街與傳習街【今日又稱魯班街】)、2厝 (黄擧人厝與廣孝堂)、以及1廟 (文昌祠),展出許多失傳的工藝,式微的傳產,和脱古的文創,琳琅满目,各有千秋,令人又驚艶,又感動。在飄落的小雨中欣賞它們,聆聽它們,感受它們,是種奢侈的重逢。冰封很久的記憶解凍了,逝去多年的經驗鮮活了,好像重回幼時的場景。重温舊夢,只為了凝结更多新的回憶。

園區展示分為「動態」和「靜態」兩大類。動態展示是以園區內市街以及水岸的露天舞台、景觀區等場地為主,定時舉辦不同的技藝表演活動。靜態展示則以展示館的傳統工藝美術與演藝廳文物陳列室的音樂戲曲相關文物為核心,更結合了許多特色商店,販售地方名特產、傳統工藝品等。讓我們看得目不暇接,忘了時間的存在。

下圖顯示了傳藝中心沿著月河一字排開的重要廳館厝建築 (那時尚未有臨水劇愓)。


我們訪問時,恰逢展示館正在擧辦日本明治時代的藝術展,日本與台灣關係密切,傳藝也要交流一下。

入了正門就可看見這座古趣盎然、俏皮十足的石雕。

原住民的雕塑藝術作品,簡單樸拙。

古早廟口零食糖蔥現場表演。在下雨天還能吸引圍觀的人潮。拉得細長,扯得老高,纏得一輪又一輪,神乎其技。大家忘神地欣賞師傅失傳的製作手法,在讚歎中找回了失落已久的童年回憶,傳統文化的精緻也受到了肯定。

糖葱是源自廣東潮汕的傳統小吃,利用白糖加熱融化後的可塑性製作而成的甜點,早期隨唐山、客家移民傳入台灣,現已失傳或式微。

越拉越長,空間不夠?還可以拉到隔壁的亭仔脚去。

糖葱拉得越長,越空心,冷却後的口感也會更酥更脆,入口即化。可以直接食用,或以潤餅皮包裹,加入花生、芝麻和香菜,甚至於冰淇淋,吃起來外Q内酥,香甜沁涼,有說不出來的爽口滋味,這就是舌尖上的回憶吧!

綿綿的細雨,滋潤了文昌街閩式傳統建築的灰牆紅磚。文昌街景依據臺灣新竹湖口、三峽、鹿港、臺北大稻埕等各地街屋特色設計而成,透過市集、街景及傳統店家等元素來呈現閩南傳統聚落食衣住行生活環境。通常前店後廠,一樓前有騎樓,供人通行,二樓空間作為居住與儲存空間。小時家在迪化街附近,最熟悉的就是這樣的房子,所以漫步其中,覺得格外親切。

有些閩南建築上可見精美的交趾陶壁雕

捏麵人館

捏麵人的手藝仍在,令人激賞。可惜其作品已與時俱進,造型現代化和卡通化,不再有小時候忠孝節義的古典人物,是為美中不足之處。只有在應觀眾 (我) 的要求下,才立馬做出了一隻五彩鳥,手法快速熟練,雕麵成型。於是乎,童年街頭的印象又鮮活了起來。

古早味的柑仔店 (雜貨店)

久違的冰糖葫蘆,鮮紅欲滴,想必有人會垂涎三尺。但是我自幼就很就少碰,現在又怕三高,還是敬而遠之。

台灣本土色彩的染花織布,非常雅緻漂亮。

油紙傘是源於中國大陸的紙製或布製傘,除了日常用來擋陽遮雨之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不可或缺的物品。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求避邪。而且因為精緻美觀,上有彩繪及詩詞題字,更是一件賞心悦目的藝術品。傳説白蛇傳中的白素貞即以借一把紙油傘為藉口而得以與許仙訂下山盟海誓,真是既實用,又浪漫!

傳統與現代風味兼具的藝術燈

玻璃燒製,動作要快、精、準,神乎其技。

文房四寶

爺爺要買文房四寶給孫子,多棒的傳承。

多工整的赤壁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河洛坊]

經營台灣傳統布袋戲偶製作、教學與展售,也有戲偶彩繪 DIY 及操作教學。

金光布袋戲將傳統掌中戲偶,而改以擁抱的戲偶來表演,並以聲、光、音樂、機關等豐富多彩或人物猶如金光護體而得名。它是在1970年,由黄俊雄將「雲州大儒俠史艶文」故事搬上電視螢光幕後,成為布袋戲的主流。那時我仍在台灣,有幸恭逢其盛,記憶中每逢播出時段,街道清空,百業休市,人人守在電視機旁,收視率高達90%以上,堪稱全民運動,與70年代後期的中華少棒隊的實况轉播,同為擧國瘋狂、凝聚人心的盛事。現在回想起來,是多麽美好的回憶。

霹靂布袋戲是在金光布袋戲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包括加強聲光爆破效果,使用電腦特效,戲偶的增加與精緻化,改進操偶方式等等。大家所熟悉的霹靂布袋戲,是指1988年開始播放之「霹靂金光」,劇情以霹靂三大主角素還真,一頁書,葉小釵作為主軸而衍生的天下武林魔幻故事。那時我已不在台灣,所以不知其流行程度如何。不過聽説其久盛不衰,迄今已上演了2500多集,聲勢不可不謂驚人。

精緻又淡雅的竹製工藝品

這個古早的桶箍木澡盆,小時候也坐過。那是個用木炭燒洗澡水的時代,冷天洗澡時動作要很快,而且一邊洗,一邊要加新的熱水,否則水就涼掉了。以前的媽媽真辛苦!

展售唐三彩釉陶及陶瓷器皿的商店

走到了文昌街的盡頭就是戲台和文昌祠。

今天遇水則發,大水沖倒龍王廟,戲台上演的似乎是一場龍宫大戲,蝦兵蟹將們先來暖場。

棚外雨傾如注,棚内全神貫注。鑼鼓喧天中,龍王在何方?

傾盆大雨中,雷鳴,海底龍王終於現身。綜觀此劇,熱鬧滿分,門道部分還得加油。不過對海外遊子來說,我們已經是萬分感激。謝謝他們在風雨中賣力的演出,聊慰我們的思鄉之情。

[文昌祠] 

與戲台隔著廟埕廣場相對的是文昌祠,乃傳藝中心唯一的廟宇,也是台灣地區唯一由政府部門所建之廟宇。廟宇建築坐東北、朝西南,採兩殿兩廊式格局,中開天井,面積 67.7 坪,是一座仿古新作的中型廟宇。

正殿供奉的主神為文昌帝君和五聖文昌(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魁斗星君、朱衣神君),為讀書人的守護神明。陪祀神明有右配殿的戲曲祖師爺,包括西秦王爺、田都元帥和孟府郎君;左配殿有工藝祖師爺,包括魯班先師、爐公先師和荷葉先師,祈求他們能夠保佑這些傳統藝術的從事者。

燈籠出自名師之手,雙龍渾厚飽滿、生動對稱,透出温暖和諧的橘黄柔光,為大殿的尊貴隆重氛圍,增色不少。

那時園區的食坊 (美食館) 似乎是由統一集團所經營。

用餐於樓台水榭之上,同時也可觀魚或餵魚,太幸福了。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雖然陰雨綿綿,遊客卻不少,而且興致不受影響。傳藝中心的魅力,可見一斑。

仿江南山水的月河上,群鴨戲水,悠遊自得,雖在雨中,亦不減其樂。

臨水街有遊艇碼頭,可以付費搭船沿著月河漫遊園區。

[廣孝堂]

廣孝堂原是座落在宜蘭市的鄭氏家廟,建於1921至1925年間。1997年因都市計畫道路拓寬而拆卸,2001年重建於傳藝中心的月河之濱,中央廣場之旁。原來的建築風貌一俱保留,饒有民俗色彩。廣孝堂是具有廣東潮州風格的傳統家廟建築,室內依傳統格局擺設布置傢俱器物,以說明傳統祭祖儀式活動。由同姓族人共同祭祀,以祠堂凝聚族人情感,並緬懷先祖,慎終追遠。這熟悉的規格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台北圓環家附近的一家陳祖厝」,深深覺到台灣人同姓宗親的向心力之强。

[黃擧人宅]

黃擧人宅隔著月河和廟埕戲台遥遥相望,是一棟完整的三合院宅第,現已列為古蹟。原址在宜蘭市新民路,建於清光緒3年 (1878年),乃宜蘭鄉賢黄纘緒 (1817-1893;1840年中擧,為宜蘭地區第一位擧人) 之舊宅,曾經走過輝煌歲月,因都市計劃在1996年拆卸保存,並在2001年重新組建於傳藝中心內,讓珍貴的傳統建築得以保存。一磚一瓦,得來不易,皆是歷史文化的軌跡。

黃舉人宅牆身壁面採用特别的「竹編夾泥牆」,即以竹片編織成網狀,塗上泥土、稻草、稻穀,表面再敷抹白灰。整個三合院都保持得很好。

正房

東廂房

祭祖

窗上懸有貢院一匾,意為開科取試之所,看來年代久遠。

古早時代的厨具陳列

戲台前的冬山河遊船碼頭

傳藝中心園區與冬山河親水公園間另闢有無污染環保電動船來往路線,單程15分鐘。這就是我們所要搭的船。

微雨中上了船,離開園區的碼頭,對黄擧人厝這棟珍貴的文化遺產再作一次最後的巡禮。

坐船傳藝中心穿過涵洞。進入了冬山河,緩缓的沿河前往親水公園。雨中遊河,一路雲霧飄渺,山濛水奇,是我們這趟蘭陽行風光最美的時刻,教人難忘。

冬山河為宜蘭第五大河,流經羅東、冬山、五結等三鄉鎮,與蘭陽溪交匯於入海口不遠處。在全長24公里的冬山河流域中,經規劃為以運動、遊憩、休閒多元功能的河濱遊憩區,共分上、中、下三段水域,各自展現出不同的風貌。尤其是位於中游、占了冬山河將近一半長度的河道,被規畫成景觀優美的風景遊憩區。其中五結鄉利澤簡橋附近之河道,水流穩定,更是台灣首屈一指的水上活動場所。每年夏天,在這段河道上舉行的國際名校划船邀請賽和龍舟賽;以及在河道旁的冬山河親水公園所舉辦的宜蘭國際童玩節,均吸引了大量遊客參加。

穿過了傳藝大橋

像極了狼煙四起的雲霧

山在虛無飄渺間,

水行曲折朦朧處。

層疊的山巒,遠近高低各不同,峯峯相連,起伏連綿;

飄渺的雲煙,濃粧淡抹總相宜,若即若離忽隐忽現

[利澤簡橋]

宜蘭在全台縣市中首創好橋樑等重大公共建設,必得納入景觀藝術的考量,這座又紅又長的拱橋,就是第一個例子。當地人稱作虹橋,又叫做捷徑橋」。冬山河在未整治之前,五結鄉利澤村通往羅東鎮受到冬山河阻隔,直到冬山河經過截彎取直的整治工程後,在河上搭建一座橋樑解決了民眾交通問題,因此捷徑橋之名也就不逕而走了。1996年時為了讓橋樑名稱回歸鄉土而改稱利澤簡橋,因爲它造型漂亮,弧度完美,又突出又融入背景的山水之間,青山綠水,白雲紅橋,構成一幅絶美的風景畫,享譽中外,已成了冬山河,甚至是宜蘭的地標。

本來以為這三劍客在捕魚,詳細觀察之後,才發現他們在清理河上的垃圾,這些垃圾也許是被雨從雨岸冲刷下來的,真是辛苦了。不過意外發現他們的雨衣顔色很搭,在雨中的冬山河上也很突出,原來保䕶環境也可以這麼的藝術。

冬山河上白鷺飛,斜風細雨不須歸。

白鷺蒼鷺一家親,青山綠水皆比鄰。

在寬廣平稳的冬山河河道上,划船選手正努力地練習,成為風景中的一景。

八方風雨也阻擋不了他們的滿懷熱情。

這位老兄停槳片刻,任船自我漂流。享受著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細雨絲如愁的偸閒時光。

穿過了這條形似舟的臥龍橋下的涵洞,便進入了冬山河親水公園的碼頭。

[冬山河親水公園]

冬山河親水公園位於宜蘭縣五結鄉協和路,於1987年開始施工,1994年正式落成,是冬山河整治工作中的一環。它充分利用水域的特性,將水與綠結合成開放的空間,成為教育、觀光、休閒、遊憩的公園。

親水公園是冬山河最重要的遊憩據點,要教民眾親近水擁有綠,以重建人與水的互動天性為訴求,模仿大自然造景並融入蘭陽本土色彩,如水上舞臺、5座圓錐形卵石丘等。這5座圓錐石龜連成一條直線,正對著海面上的龜山島。不經意的將此蘭陽地標引入園中,是設計上的一大亮點。

雨天遊客稀少,眾船處於停工狀態。

水上架設的曲橋也是觀景台。

夏天時人工噴水池可讓兒童戲水。涉水池有高低錯落的淺淺水池,水深僅蓋足踝,提供遊客親子涉水之用。水彎月形的小石牆是代表養鴨的竹籬,水池中的大白石是則代表鴨子悠游於水中,這些都是宜蘭養鴨人家的寫照。

偌大的廣場四顧無人,只有鴨子們在漫步,享受雨水的滋潤。

在親水公園的河岸上看利澤簡橋。

旺季已過,雨中無人,河岸已被大小白鷺家族宣告占領。

冬山河自古相傳有青龍及黃龍護岸,所以在河岸用卵石築起高低起伏、彎彎曲曲的龍坡。

宜蘭有800名小朋友利用假日,在龍坡階梯鑲上青、藍、黃、橘的陶片,拼貼出生動有趣的嵌鑲畫。不論在船上遠觀或岸上近看,都非常醒目,跟如茵的草坪也很搭配。。

這一段坡是龍?是蛇?自有公斷。

雨中對話

雨中獨行

離開親水公園,繼續前往香格里拉冬山河渡假飯店時,大雨突然傾盆而下。

一群白鴨卻精神抖擻,悠遊自得。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唏哩嘩啦中,引嗓向天歌。

雨歇時又懶详洋地躲在牆角打盹。

在疾風勁雨中,走到了今日白天行程的終點-香格里拉冬山河渡假飯店。一座位在湖中,超現實且浪漫的水教堂出現了。

水教堂」是這家飯店的賣點。

我們在此休息整補,喝個下午茶,養足了精神,晚上再殺到羅東夜市,作最後一個行程的衝刺。因為已經快癱了,連忙把脚放進温泉泡腳池内,慰勞一天下來的辛苦。

年輕人卻仍精力充沛,元氣十足。在等待時百般無聊,她居然聞」而舞,比劃起來。看她可有鴨人家的架式?

[羅東夜市]

羅東夜市位在羅東鎮中央的中山公園四周,主要攤販與店家集中在民生路、公園路和民權路一帶,形成一個全年無休的夜市,羅東鎮乃至宜蘭縣最繁華的商圈也依此處向外擴張。於1990年代左右,鎮公所對其進行規劃,設立攤位,一改昔日雜亂的印象。現在羅東夜市已經為宜蘭縣晚上最受歡迎的去處之一。

羅東福德廟是位於羅東中山公園的土地公祠,曾被地方稱為鎮長廟,因歷來的主任委員都由羅東鎮長兼任。始建于嘉慶19年 (1814年),於1968年遷建至中山公園,鄰近羅東夜市,為逛夜巿者必拜,香火非常鼎盛。祠内奉有數十尊的土地公和土地婆,在每年農曆2月初2千秋出巡繞境時,聲勢十分浩大。

華燈初上時大雨滂沱,遊客稀少。

在夜市裏開麥當勞?有沒有搞錯?它能生存嗎?看看裏面的人潮,顯然可以。不,也許是夜市的路人都進去躲雨了。

我們折騰了一天,餓得前壁貼後壁,早就冒雨一家家地吃將起來。雨大卻有個好處,就是免等。具有當地特色的包心粉圓、當歸羊肉湯,葱多餅等當然不能錯過,其他就隨心所欲了。美國來的小朋友倒是迷上了鹽酥鷄,連K了兩分。

後來雨勢稍歇,

人潮才逐漸回温。

羅東夜市雖然没有西部著名夜市如士林夜市或逢甲夜市那麽的人氣鼎盛,但是規模也是很大,堪稱東台灣第一。它也有一些本地的特色美食,吸引外地客慕名而來。今天下了那麼的雨,店家仍然是堅持營業,服務工作的熱忱絲毫不减。由此可見宜蘭人的勤奮善良,他們的成功,並非偶然的。

逛完夜市,雨又大了起來。農場派車來接我們回山上。夜深雨急,山路昏暗,視線不佳,一路有驚無險。總算平安地抵達。

經過迎賓大廳時,又看到一隻巨無霸蜘蛛,真是大開眼界!

聽雨

在告别宜蘭的前夕,雨下得更凶更猛,傾盆而潑倒下來,似乎要留給我們一個永難磨滅的印象。很多客人深以為苦,早早就回房就寢。我卻毫無倦意,披衣外出,撑傘踽踽獨行。於飛濺流淌的水花之中,受穿林打葉的水箭之擊,滿耳盡是淋漓浙瀝的天籟。

在空山急雨聲中,我聽到了劉半農填詞,趙元任作曲的聽雨

我來北地將半年,今天初聽一宵雨。
若移此雨在江南,故園新筍添幾許。

記得當兵離家,梅雨季節裏關在部隊駐紮的山上聽雨,也是這種心境。那段日子裏一事無成,前途茫茫,不知鄉愁而强説愁,苦悶挣扎,只待有朝一日,破繭而出。

後來去了香檳城,畢業前夕老師來訪,在風馳雨驟之中,暢談通宵,力邀回國任教。其中心境轉折,恰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所要傳達的: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中年後東遷西徙,横跨美洲大陸,流浪在雨中,甚至雪裏,飄泊不定,常有夢裏不知身是客之歎。客途聽雨,總有著宋末櫻桃進士蔣捷所作一剪梅:舟過吳江的惆悵: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時光茬冉,倥偬一生,再回首已百年身。傾聽、再傾聽,終於踏遍了一季的雨,夜深歸營。客房前仍然燈火通明,照亮了被雨沖刷乾淨的通道,有點冷清。但是,紅塵洗去澄如鏡,眾人皆睡我獨醒。

因為我想到了蔣捷所作,堪稱宋詞壓卷之作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永恆的回憶]

二天二夜的流連在蘭陽,重温了舊夢,装滿了更多新的回憶。我們驅車下山,在中午時分冒雨來到了羅東火車站,還了車後,在四顧無人的月台上等待普瑪悠號的到來,我們去花蓮。

聞説後山秋正好,那兒也有雨。秋風雨露,原本多情。漫天的淚珠,可是在癡癡的等,盼著我等的來臨?

雨滴敲在月台的棚上,譜出了依依不捨的離歌。回想在雨中,我們曾經划著一葉扁舟,穿越了蘭陽博物館,烏石港,傳藝中心,冬山河,龜山島,山中農場,還有那一望無際的蘭陽平原,滿載綿綿密密的回憶,滑進了遊子的夢境。夢裏有雨聲,有風聲,有笑聲,有掌聲,但願徜徉其中,永不甦醒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NLONGLIN1&aid=15552869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阿妮子Anni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4/22 00:13
感動您把宜蘭介紹得這麼詳盡, 這首歌配的真好~宜蘭雖然多雨, 卻雨的很有情致, 這雨常澆熄心中的煩躁, 讓人心安靜了, 因為宜蘭才愛上了這種雨中的情調~正想寫下甚麼敘述宜蘭的好, 就看到您的文, "心想事成"了... 龜山島是宜蘭人子思鄉的源頭, 看到了它就起了滿滿的鄉愁~祝安好
洛城聞笛 (淡淡三月迎杜鵑)(YUNLONGLIN1) 於 2022-04-22 07:41 回覆:
深表同意。
宜蘭的好山好水、有情天地,
永遠是離鄉遊子的惦記。
曾經滄海桑田,幾度物換星移,
即使頭城浴場消失了,
龜山島仍然守在那裏。
淳樸的民風,多麼與世無爭;
飄渺的煙雨,教人平心靜氣。
我們要捍衞它的生機,
讓水清得魚,
    鳥有樹棲;
呵護這片靜土,
終能長存永續。

_松夜蕾白_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第一張相片
2021/06/13 22:22
是我們蘭陽的冬山親水公園
好熟悉
洛城聞笛 (淡淡三月迎杜鵑)(YUNLONGLIN1) 於 2022-01-26 06:14 回覆:
謝謝來訪和留言。美麗又熟悉的冬山河,它留給久未返鄉的遊子,則是千絲萬縷難忘的回憶。

淘氣麗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27 09:20

包羅萬象

美不勝收

怎如此精緻、詩情畫意

又深又廣

完整齊備

再看仍舊覺得

是一大享受愉閱

洛城聞笛 (淡淡三月迎杜鵑)(YUNLONGLIN1) 於 2021-05-09 15:49 回覆:
多謝淘氣麗沙的留言,很高興您喜歡這篇小雨中的回憶,它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我的獻曝就有了意義。其實它是一系列不同城市中下起雨來的情境寫實之首篇,看看這些城市在雨中所呈現的迷人的風貌,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以後將會陸續地刊出,敬請持續關注和指教。

墨濡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18 15:08
煙雨詩云

烟波飛夢氤氲月,
雨信隨風綺麗沾。
詩彩州鄉親水畔,
云鴻展翅出幽簾。

歡迎光臨蘭陽風情
祈祝好雨潤物嘉祥








洛城聞笛 (淡淡三月迎杜鵑)(YUNLONGLIN1) 於 2021-03-18 15:31 回覆:

感恩墨濡的即席賦詩,靈感唱和,為拙文增色許多。

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呵護這塊台灣僅存的浄土之一,光風霽月,永傳後世。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18 06:44
好巧.我也曾在關渡師服役.對於宜蘭則是只有去參觀教學的一點印象.謝謝導覽希望有機會親自走一遭
洛城聞笛 (淡淡三月迎杜鵑)(YUNLONGLIN1) 於 2021-03-18 14:39 回覆:

當初我們當兵時宜蘭交通不便,尚未大幅開發,印象中翠嶺飛瀑,蒼林野趣;平疇沃野,一望無際,真是與世隔絶的桃花源。尤其它能把台塑的六輕的污染拒之於門外,《淨土》二字,當之無愧。

記得當年關渡師到宜蘭金六結視察,舟車勞頓,往往要花2天功夫。後來新訓中心成立,名列《血濺車籠埔、淚灑關東橋、魂斷金六結、亡命成功嶺,地獄下龍泉》的五大新兵噩夢之一,向以體能要求嚴格著稱。

到美麗的宜蘭海岸出訪,是師司令部很多同仁羡慕的差事,而能向部隊的弟兄們請教蘭陽淳樸的風土人情,也是當兵的一大收獲。

謝謝您寶貴的留言。他鄉遇故知的驚喜,感覺真棒。祝您也能早日

故地重游 重温舊夢



Flying Eagl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17 18:31

文中透出濃濃的故鄉情知性和感性兼具的好文


洛城聞笛 (淡淡三月迎杜鵑)(YUNLONGLIN1) 於 2021-03-18 13:29 回覆:

"濁酒一杯家萬里,病毒未滅歸無計,故鄉遥,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即使打了疫苗,擧世滔滔,疫情仍俏,依然無力可回天,回國的日子看起來還很遠哪。如斯挫折感造成此篇回憶文以理性開始,但一路寫來,逐漸傾斜,而以感性告終。我想海外的遊子都心存同樣的焦慮吧!也可算是另類的 Covid Syndrome 之一。

月是故鄉圓,尤其是在病毒漫延時。最近報導目前已有29萬高科技人士避禍於台灣,掀起鳳凰歸巢的熱潮,真是風水輪流轉啊。去年年底時,我女兒就因子女上學的困擾 (現在都是遠距教學,放牛吃草),要我幫他們全家辦理台灣䕶照,真教我不知如何回應。

希望疫苗護照的時代早日來臨,不然的話,尚未得 Covid,要先看 Psychic了。


吹起了自然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15 12:16

聽雨伴一生走過風雨   珍愛故鄉園   照樣好風景

讚啦

洛城聞笛 (淡淡三月迎杜鵑)(YUNLONGLIN1) 於 2021-03-15 15:08 回覆:

謝謝《吹起了自然風》的光臨,希望馬上能《下起了自然的雨》,解決寶島的旱象。長久的解決之道,政府和民間要共同努力。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要再喊口號。

但願諸如宜蘭的好山好水,可以萬世永存。


玉米蘋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15 06:22

好豐富的一篇 ~

讚極了

同時問候您 : 元氣早安喔

Fox恭喜恭喜

洛城聞笛 (淡淡三月迎杜鵑)(YUNLONGLIN1) 於 2021-03-15 14:57 回覆:

杜甫說: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雨很重要,可以滋潤萬物:雨少了,會哀鴻遍野,寸草不生;雨多了,則泛濫成災,流離失所。要維持適量,考驗著人類的智慧,必須順天應人,不要和老天爺對著幹。我們懷念風調雨順,所以特別珍惜它、呵護它。

謝謝玉米蘋果的厚愛,請繼續多多指教。


Chen Mim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15 05:36

在滂沱大雨中,得到熱心幫助而吃到熱騰騰的美味包子,顯示人間處處有溫情。 乾旱的加州最近也有報春的風雨,居然可以聽到思念已久的潺潺雨聲,但是離韓瑜描寫的境界還有段距離:“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黃都。”

洛城聞笛 (淡淡三月迎杜鵑)(YUNLONGLIN1) 於 2021-03-15 14:30 回覆:
謝謝 Mimi 的留言。現在美國的親朋好友間的第一句問候語就是:"Have you been vaccinated yet?" 昨天 (3/13) 加州的新確診人數仍徘徊在3700人左右。希望您們早日打到疫苗,加入免疫行列。因為 LA County 明天開始要部分開放公共場所,我們都要自求多福。

台灣的民性真是樂於助人,尤其是扶持弱勢。不知何時開始,我搭台北捷運常常要避開那些想要讓位給我的眼光,十分尷尬,而在京都或上海時就沒有這種顧慮。有一回去鶯歌,在火車站向一位摩托騎士問路,他二話不說,就直接載我去陶瓷博物館。助人的故事天天在上演,這是一種誠於中而形於外的天性,裝也裝不來的。因為有了這樣友善助人的社會,我們在台自由行都是有恃無恐,不會有安全上的顧慮。

明天 LA 好像又要下雨了,這些雨都直接流入大海,對缺水問題沒有幫助。南加州主要靠北加和內華達州交界的西雅拉山脈積雪春天溶化後而南送的水,而目前的積雪量還是不足。看來今夏南加州的乾旱現象將十分嚴重,還需進一步的節約用水,可能連您所說的「草色遥看近似無」都做不到。

缺水的問題,無論在台灣或加州都成了常態,我們要問政府,到底釜底抽薪的解決方案在那裏?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14 20:00
新竹風,宜蘭雨,這是台灣社會共同的記憶。好喜歡您這篇圖文並茂的長文,值此乾旱缺水的時刻,讓人感觸更深,謝謝分享。
洛城聞笛 (淡淡三月迎杜鵑)(YUNLONGLIN1) 於 2021-03-15 12:58 回覆:

浮生兄如晤:

謝謝您偷得《浮生》半日閒,來此賜言。寫就拙文的緣起在2018年欣賞到 Charles Lin 兄有關《新竹九降風》的大作 (http://blog.udn.com/charleslin9863/121080230) ,一時起心動念,想將以前雨中宜蘭行的記憶整理出來,與他的新竹風唱和一番。豈料我的氣候地理知識沒有他的豐富專業,只能隨著直覺走,把鏡頭串連成一篇遊後感而已。您能喜歡,是我的榮幸。

我和 Charles Lin 兄的寫法雖有不同,不過我想他的新竹風,我的宜蘭雨,都是出自對這塊土地的熱愛,不分海外本土,它都是我們體內最重要的 DNA。生於斯,長於斯,夢裏都有它。

濁酒一杯家萬里,可歎我遠在天邊,鞭長莫及。希望我們趕快用盡力氣去保護這個美麗島,讓新竹風和宜蘭雨,永遠流傳下去。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