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四季更迭裏感嘆紅顔薄命的兩座京都寺院
2019/01/19 07:17:54瀏覽5313|回應2|推薦24

千年古都京都自794年建為首都「平安京」起,到1869年遷都東京為止,歷經1075年漫長歲月的洗禮,發展成日本中古及近代的政治中心、文化重鎮和宗教聖地。現今約擁有超過1,600座佛寺和400座以上的神社,還有御所、二條城、平安神宮、離宮等大型宮殿建築,其中就有17處世界文化遺產。可謂三步一寺院,七步一神社,十步一宮殿,密度之高,當為世界之最。京都城既是首善之區,而且不過彈丸之地,因何會聚集了如此之多的心靈慰藉、精神寄託之所在?其實與京都的千年以來的動盪戰亂、民心不安有關。天皇貴族與將軍武士之間的持續鬥爭,歷經平安、鎌倉、室町、戰國、江戶後期和明治時代,使得民生凋敝,倫綱頽喪,下焉者食不果腹,慘絕人寰;即是上位者,亦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終日,不問蒼生問鬼神,惟有求救問道於宗教力量,多次遣使入唐學佛,並邀高僧訪日。在平日捐輸不遺餘力,一旦失勢、退隱、或夫歿則多遁入空門,伽藍因獲得加持而得名。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德則馨」,眾人為救贖今世而寄望於西天極樂世界,寺社也因結緣而注入活水,壯大精進成千年不壞之身。有七絕一首以描述之:

秋葉春櫻夏杜鵑
皚皚冬雪漫庭園
京都一千六百寺
共渡紅塵向佛前

這些年來多次造訪京都,發現眾家寺廟宮社各具特色,且獨領風騷。有的以格局宏偉著稱,如祭祀桓武天皇及孝明天皇的平安神宮;                                                                                           

有的以精雕細琢見長,如真如堂的本堂大殿; 

有的以古樸質素取勝,如擁有許多皇陵的泉湧寺;

有的以雄奇壯觀吸睛,如建於環繞山谷石壁之上的貍谷山不動院;誦經一起,鐘鼓齊鳴,震動四野,繞谷不絶。

有的以珍藏寶物佛像聞名,如三十三間堂就擁有1,001座千手觀音木像,氣勢磅礡,令人震撼;

多呈莊嚴肅穆之貌,如京都御所;

常見庭園典雅之姿,如妙心寺塔頭退蔵院裏餘香苑的池泉回遊式的名庭,和枯山水元信之庭;

更有如天龍寺同時擁有精緻名庭及曠世寶物者;

曹源池:為因勢造景,將庭園融入大自然背景 (嵐山) 的最佳範例。

與雲龍圖:

總之,不論其格局大小,皆有可觀之處。此乃十多個世紀以來,諸宗派執事者的用心經營,加上當權者的強力支持所致,遂使滿城的寺廟宗社,精益求精,甚至不畏戰亂摧殘,屢屢浴火重生,成為歷史長河的縮影。二次大戰時更倖免於原子彈大劫,得能保留日本中古世紀及近代歲月的記憶痕跡,實乃不幸中的大幸。

這些年代悠久的寺院宮社,最吸引人之處,乃在於發生了多少與名人有關的故事結緣其中千百年以降,山門內外,人聚人散,緣起緣滅,這些傳奇仍然流傳著,牽動著一代又一代的心靈。譬如平安時代末期戰功彪炳,伐滅平氏家族的悲劇英雄源義經幼時 (7-16 歳) 寄居練功學習的鞍馬寺;

鞍馬寺的仁王門源義經啓蒙的起點。

義經供養塔;他在這與世隔絶的鞍馬山大自然環境中接受高僧傳道和修行,終於成為一個文武合一,智德兼備的勇將,然後下山啓動他的王子復仇記,展開波瀾壯闊的一生。

[義經弁慶對決雕像] 義經十一歳 (1169年) 時佩戴金刀經過五條大橋,遇到已搶人999把刀的弁慶,接受他的挑戰,勝得他心服口服。於是弁慶拜在義經麾下,從此成為他最得力的助手,直到最後一刻為了保護他而壯烈成仁為止。這場精彩的比武,在2005年NHK的大河劇義經裏有生動的重現。下圖為如今位於五條大橋的對決雕像。

曾作為室町時代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退隱之所的金閣寺;

開創室町幕府將軍足利尊氏的菩提寺等持院;

等持院裏供有歷代足利將軍的木像的靈光殿

靈光殿供有15代足利將軍和德光家康之木像;1863年,倒幕派的志士潛入此處,將一、二、三代將軍 (尊氏、義詮、義滿) 的木像斬首後曝曬於上賀茂川示眾,是為足利三代木像臬首事件。

足利尊氏之墓;1991年的大河劇太平記演的就是足利尊氏終結鎌倉幕府,開啓室町時代的始末。

奉祀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居然十分卑微簡樸,可見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乃歷史的通則。

豐國神社旁的方廣寺所保留的古鐘,上有國家安康君臣豐樂等字樣,1614年此鐘鑄成時被德川家康屈解為文字獄,引發了大阪冬之陣討伐豐臣秀賴,使豐臣走上滅亡的道路。如稱豐臣此鐘是之喪鐘亦不為過。

也有小而不起眼的八大神社與大名鼎鼎的宮本武藏結了緣。武藏前往一乘寺垂松赴讓他一戰成名的決鬥前,經過此神社而悟道-尊敬神佛但不依侍神佛,克服己之弱點才能贏得勝利。因為他放棄搖鈴祈福而繼續前往赴約,所以此神社因被稱為他的悟道之所而聞名。另外後來被雷擊倒的一乘寺垂松樹幹也保留於此神社內。

八大神社前的宮本武藏立像

離開八大神社十分鐘步程的貍谷山不動院內也有宮本武藏修行之地的小瀑布。

在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之中,虔誠的信徒們像飛蛾撲火般,一次又一次地千里迢迢飛來到京都朝聖,遍訪這些走過輝煌年代、歷經滄桑歲月的宮社寺院堂,就是要親臨印證傳奇,追求一種深沈的、多層次的、值得烙印在生命的感動。在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中,有兩座寺院,如夢似幻,既哀且艷,驀然回首,就在燈火闌珊處。一是鷹峯的「常照寺」,一是嵐山嵯峨野的「祇王寺」,相距不遠,但都有過一段扣人心弦的繁華夢,而且都和色藝雙全的絶代美女有關。如今雖説伊人已遠,墓木已拱,然而景色依故,供人憑弔,遙想當年情境,仍然感到盪氣迴腸,唏噓不已。

常照寺全名是「寂光山常照講寺」,距源光庵只有二分鐘步程。1616 年藝術家本阿彌光悅將受贈於德川家康的鷹峯土地部分捐出,而其養子本阿彌光嵯延請身延山久遠寺的日乾上人創立了這座日蓮宗的寺院。1627年在寺內開設鷹峯壇林的學舍,供僧侶鑚研佛學,全盛時有30棟以上,二百餘眾在此學習,奉法華經為圭臬。法華經」乃妙法蓮華經之簡稱,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經典之一,傳到日本後為天台宗、日蓮宗所信奉,備受日本人民喜愛。本經旨在闡述「一佛乘」之理,弘揚「三乘歸一」,即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歸於一佛乘,指出一切眾生皆能成佛。在法華經的指引下,鷹峯壇林一直弦歌不輟,要到1872年明治新學制統一時才終止。

常照寺也常被稱為吉野太夫之寺,每年櫻花盛開之際-四月的第二個週日都會舉辦吉野太夫花供養盛會,包括太夫道中」(花魁踩街遊行)、獻花、奉茶,雅樂等節目。 現任的太夫們會從源光庵走到常照寺,直到太夫的墓前。古典風光重現,總是吸引了懷舊的人山人海夾道歡迎 (下圖為官方圖片)。君不見平日那些藝妓的粉絲,包括本國和外國的遊客,平日為了一睹佳人風釆,心甘情願地當起狗仔隊,在祇園花見小路守株待兔。即使是小牌的藝妓也好,只求驚鴻一瞥,按下快門,便覺滿心歡喜,不虛此行。這回遇到一年一度的盛事,一下子出現了三位太夫,既可花魁看到飽,又可快門按個夠,自然招蜂引蝶,慕名而來者,不計其數。不管是懐古回味,還是促進觀光,可謂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吉野太夫是京都島原遊廓的頭牌花魁,從桃山安土到江戶時代,共傳了十代。與常照寺有很深的淵源是二代目的吉野大夫,本名松田德子,小名留芳,1606年生於武家,七歲時賣身,因為天生麗質、稟賦優異、加上苦學受教,琴棋書酒,無所不精;茶香花道,皆有專攻;十四歲已晉升為太夫,與夕霧太夫,高尾太夫合稱寬永三名妓,遠近馳名。據說她除了貌美藝精外,置裝方面也不手軟。每日必穿內外共18層衣裳,即使就寢時仍然如此。根據1678年刋行的日本遊廓百科全書「色道大鏡」,卷十七「扶桑列女傳.吉野傳」,作者藤本箕山所記載,德子性輕爽而智惠深,靈艷而化心,恬然恣氣⋯聽香得妙,亦常好酒,能遊宴,言語得人心。在廓之內,高德威儀,其繁數無指頭,語斷舌根而已」。艷名甚至遠播至明朝的中國。時明已屆萬曆末年,朝政腐敗,民間酒醉金迷,而有興人李湘山者,傾慕島原名妓吉野太夫,朝思暮想,為求一睹芳容,曾賦詩央求朋友渡海東灜贈與佳人:

日本曾聞芳野名
夢中髣髴覺猶驚
清容未見恨無極
空向海東數雁行

如此求容若渴,果然感動芳心,歡喜獲贈吉野畫像掛軸七幅而歸。此事不知是否作者膨風誇大,不易查證,然也可看出二代目吉野太夫的才色兼備、能酒善道、魅力驚人、迷倒眾生,必是當年京都城演藝界的天后無疑。在江戶時代初期大明國民間更將她和研究朱熹名儒林羅山相提並論,視為代表日本的風雲人物,號稱東有林維山 (居江戶),西有吉野太夫德子」,其知名度之高,由此可見。有人更吹捧認為如果司馬遷仍在世,必將其採載於女史列傳。

吉野太夫如此艷冠群芳,自然追求者眾,其中以關白近衞信尋 (後尾天皇之弟),與光悅氏外甥子富商灰屋紹益 (1607-1691;係本阿彌陀光悅之甥光益之子,灰屋紹由養子;經營紺灰業致富;兼擅書道、茶道、和歌、蹴踘,花道等,也是有名的才子作家) 爭奪最為激烈,最後紹益因多才、多金,平日又附庸風雅,領導風騷,結交遍及天皇親王、公卿貴族;在天時、地利、人和均完勝對手,奪得美人歸。在太夫26歲青春正盛之際,紹益22歲,砸了一千三百兩重金讓她退廓。然而因為父親紹由反對,兩人選擇私奔,離家出走。父親一氣之下,和他斷絶父子關係。

不料後來峯迴路轉,果然是缘訂三生,避無可避。有一天紹由出外路上遇雨,向一戶人家求借雨傘。那戶人家的女主人好心迎他入內避雨,並熱心招待,奉茶整裝,然後借傘送客。紹由深為這位溫柔有禮的美女子所感動,為了感恩圖謝,請問芳名之後方才知曉她正是被自己拒絕承認而緣慳一面的媳婦德子。當下立馬答允他們的婚事,讓紹益迎娶入門作為正室。從此才子佳人,名正言順,舉案齊眉,恩愛,住在東山山腳下的豪宅裏,過著只羡鴛鴦不羨仙的日子。可歎好景不長,天不假年,在德子38歲 (1643年) 那年,因病去世,走完了她短暫而瑰麗的一生。他們的愛情故事成了後世許多影劇及歌舞伎的題材,例如櫻時雨」便是

吉野太夫婚前就已信奉法華經,歸依日前上人。24歲時捐贈了朱紅色的山門給常照寺,命名為吉野門」,又稱赤門」,至今已班駁剝落,略顯滄桑。太夫英年過世後安眠於此,更將財產奉獻給了這座她最喜愛的寺院。她的人生雖然短暫,但是歷經榮華富貴,看透世態炎涼,高智慧地在最高峯時急流勇退,洗盡鉛華,陪伴最愛,嘆歲月如梭,與君同歌;看時光靜好,與子偕老。太夫走後,紹益哀慟逾恆,曾寫下:今生憂世無所憶,倶隨吉野遺黃泉的思念之句。傳説當他痛徹心肺之時,將德子的骨灰就酒喝下,要將妻子子溶入體內,永不分離,足見其恩愛之深。然而紹益未和吉野同葬於此,他活到84歲,其墳位在洛中的立本寺內。後來歌舞伎演員認為如此恩愛夫妻未能長眠一起,殊為可惜,特在常照寺本堂後方離太夫慕不遠之處,建造比翼塚一座,碑刻兩人名諱,象徵比翼雙飛,以慰亡靈。

塚前並立一歌碑,上刻有紹益對吉野太夫的想念:「吉野赴冥山,都城已無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失落⋯

春去秋來,日出月落,多少年過去了,吉野太夫傳奇的一生仍然廣為流傳著。每當粉櫻飄起,紅葉落地,我們彷彿又回到四百年前的吉野門,驚喜遇見那位風華絶代的奇女子,高髻如雲,白晳似雪,錦衣華服,氣定神閒,一步一印地走過面前。

常照寺一年四季皆景,是賞櫻、楓的名所。在吉野太夫的傳奇中體驗常照寺的春夏秋冬之美,總帶給人繁華落盡,浮生若夢,萬物歸宗,返璞歸真的感受。

[吉野門]

[吉野門的春] 吉野櫻盛開的吉野門,令人想起吉野太夫舉世無雙的花容月貌⋯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櫻花相映紅
但願人面依舊在
不教櫻花望春風 (改自唐崔護詩)

[吉野門的]

靜坐遺芳夏日長
蟬鳴鳥語入門廊
青苔庭上迎新綠
白馬池邊送夕陽 

[吉野門的]

門外楓紅似火焚
堂前菊老已秋深
紅麈此去無多路
難捨深閨夢裏人

[吉野門的]

雪壓枝幹濺八方
棒打鴛鴦淚兩行
不待花開春暖日
塵緣夢斷最滄桑 


[帶塚] 是全日本唯一的此類塚,位於吉野門後不遠的右側。係指女子和服的腰帶,象徵女性之心,也存感謝祝禱之意。碑石重達六噸,係來自四國吉野川的天然吉野石,為造園大家中根金作1969年所設立的。

[帶塚四季] 季節分明,感受不同

[本堂四季] 

本堂內觀

[本堂周邊] 

本堂西側的早櫻

本堂西側的楓將見頃

姿招展,如鳳展翅

有翠綠的北山杉作為背景,襯托出紅黃綠深淺不一的戀戀楓葉特別地多彩多姿。

[開山廟] 開山祖師日乾上人長眠於此。

[遺芳庵] 是吉野太夫來訪最喜歡待的所在。很簡單、樸實的一個半開放式的茶水棚。亮點是其向林間之牆開有一扇大圓的吉野窗,乃太夫所設計。與其他的吉野窗不同的是在於圓形的底部被削平,有一點點不圓滿,就像大自然一樣,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物極必反,盛極必衰。為人處事,亦當引以為誡,不可自滿過傲,時時𧫴守滿招損,謙受益之理,必將達成真正的圓満,這也是吉野太夫一生的寫照。遙想當年楓紅時節,吉野窗下,才子佳人,品銘茶,悄悄話,仼時光滴答;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絢兮,眉目傳情之間,將歳月停格,是何等賞心悅目的一幅畫!

每月第一個週日固定在遺芳庵吉野窗前舉行吉野茶會,重溫當年太夫靜坐的幸福時光,每位參加者收費一千日圓。

[吉野太夫之墓] 弔吉野太夫

似水年華夢幻身
巨星殞落謝紅麈
來生若有重逢日
莫認花魁認素人

春之聚樂亭

秋之聚樂亭

常照寺的後園是鷹峯三山 (鷹峯、鷲峯和天峯) 環伺下的一個面積廣大的山谷,因勢導景,谷中有谷,融入大自然中。先拾級蜿蜒而下,回頭再曲折而上,來回之間,有如進出幽谷袐境,探訪世外桃源;俯瞰、仰望山景,均有可看之處,堪稱雙重視覺享受。北山杉、翠竹、楓樹、櫻樹夾雜其中,如影隨形,不管如何左拐右轉,總是長相左右。北山杉高聳挺拔的天際線,十分壯觀,也令人深感渺小。春櫻粉紅、秋楓丹紅,更添繽紛,直如世外桃源。果能偷得浮生半日閒,來此一遊,會忘記所有的煩惱,把握唐詩中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的樂趣;沒有手機,也收不到LINE,無憂無慮,無羈無絆。加上天高氣爽,真是五星級的療癒!

寒冬的後園清寂空靈,只有北山杉一支獨秀,傲雪直立。北山杉在幾個洛北的寺院庭園可以看得到,它的自然美,在諾貝爾文學得主川端康成的得獎之作古都中有深刻的描寫。在他的介紹後,舉世聞名。

谷底東側便是白馬池。傳説此地曾見仙人騎著白馬來回,故於此建白馬池,池邊立有手持法華經的騎馬觀音像。

[白馬池之秋] 

[白馬池之冬] 即使風雪漫天飛舞,菩薩仍與萬物同行,與天地同在;只要心存佛念,寒冷自然隔絶於外。

[鬼子母尊神堂] 鬼子母神是佛教中䕶持佛法,以及婦女、兒童的保護神。傳説其為了養活自己數百個子女,專偷人間的嬰兒來餵食。後來受了佛陀的感化,不再開殺戒,讓佛陀的僧眾們來施養子女。從此立戒成了佛教重要的䕶法神之一。根據法華經記載,鬼子母神誓言奉行保護法華經」,所以在日本奉行法華經的寺院如天台宗、日運宗等宗派,常建有鬼子母神的塑像供信眾祭拜。

位於本堂西側的鬼子母尊神堂;

[常富大菩薩] 江戶時代初期,常照寺檀林的學監有一度查房時發現平日神祕的學僧智涌不在房內,卻只見一隻白狐在燈下苦讀,閲書如飛,原來此徒為智慧的白狐所化身。次日便將它送到能勢妙見山 (位於大阪附近,日蓮宗日乾上人亦在此開山,創建真如寺) 受訓修行。多年以後修成正果,也成為一位䕶法神,是為常大菩薩。顧名思義,就是一位財神。

楓紅時節,堂外空地設有紅色茶席,供信眾休憩品茶銘菓。

多次來到常照寺弔古憑今,總是在盤桓多時之後,心滿意足,悄悄地走了。這回我揮一揮衣袖,帶走了可愛的的小比丘尼還有白狐 (常照寺的吉祥物) 的繪馬。

步出吉野門,秋陽耀眼奪目,穿透微風摇曳的楓葉幕,折射出一套套華麗閃亮的織錦和服,徬彿吉野太夫就穿著它們,站在門口,頷首低眉,鞠躬作揖,向我們謝別。

第一次造訪祇王寺,是因為在大覺寺買了聯票,六百日圓可以同日參觀兩寺,省了二百日圓。那時才知道原來祇王寺是大覺寺的塔頭,但是兩者特色迥然不同,前者陽剛壯闊,是天皇規格的門跡;後者陰柔簡約,乃小家碧玉的尼庵;相距也不近,約有20分鐘的步程。中間得穿梭在嵐山嵯峨的巷弄田野,越過清涼寺、寶筐院、觀音院等,好在這些鄕野風光十分有趣,附近農民商家民宿非常友善,走起來並不會無聊,只覺一溜煙就到了。加上化野念佛寺、滝口寺、二尊院、常寂光寺和落柿舍就在附近,一路下去可以非常有效率的看到底,所以感覺應該會一網打盡。想不到人算不如天算,祇王寺雖小,意外地卻教人流連忘返,耽擱甚久,不忍離去。只有這樣才能深刻地領悟到其所散發出來的幽怨哀愁;造化弄人、世事無常,共同交織成的一股韌性與無奈。這種感觸與反省,比諸於常照寺的感動,是可以相互激盪的。

祇王寺的前身是往生院,是平安時代時法然上人的門徒良鎮所建造的。後來接納了被平清盛逐出家門的祇王一家三人,在此出家為尼,劃一部分建立尼姑庵。接著另一白拍子佛御前也加入其修行的行列,她們往生之後也安厝於此。自此往生寺年久失修,淹沒於荒烟蔓草之中,只有尼姑庵被保留下來稱為祇王寺,但也逐漸沒落,在明治初期整頓寺廟時遭到廢寺,將墳墓及佛像交與大覺寺保管。然而大覺寺門跡楠玉諦師覺得可惜,發願將祇王寺重建。1895年京都府知事以行動支持,將嵯峨別墅茶室一棟移建祇王寺內,成為本堂,重新供養佛像。從此以後,祇王寺改隸真言宗,成為大覺寺的塔頭。

衹王寺的範圍並不大,山門簡陋,穿過中庭的苔坪楓林和周邊的茂竹,只有一棟古樸草庵。幾疊榻榻米的玄關後走道左側是佛堂,供奉著本寺的四位女主角祇王、衹女姐妹、母親刀自、佛御前,以及平家物語的男主角平清盛和大日如來佛像。這些塑像有著水晶做的眼睛,是鎌倉時代作品的特色,古色古香,莊容祥和。在溫暖的白燈映照下,靜靜地看著訪客端詳告示牌上有關他們的故事。經過了九百多年的朝日相處,他們之間所有的愛恨情仇,不知是否䴤歸麈,土歸土了呢?

在本堂外可以見到如下圖所示祇王母女三人的墳墓。平清盛的供養塔想必是後世好事之徒所加建的。如果祇王在天之靈有知,想必不會同意如此湊在一起的。在世已被視如玩物,棄如敝屣,避之唯恐不及,死後怎可能還想送作堆呢?常照寺裏的比翼塚是粉絲們根據同理心而建的,祇王寺的這個作法是畫蛇添足,在祇王的傷口撒鹽吧?前圖中的木像並供佛堂也是對這四位有志氣的女性的不敬。相比日本對權大勢大的負心漢的過於包容,中國的寺廟對歷史人物的看待要正確多了,像秦檜像在岳王廟裏的被唾棄就是很好的例子,不會出現忠奸兩造同列接受膜拜的荒謬情事。

[虹之窗]佛堂走道往內走幾步路可看到一個圓形的吉野窗,被稱做「虹之窗」。光影投射其上狀如彩虹。

白拍子美女祇王的寵棄榮辱傳説見諸於「平氏物語」-記載平安時代後期權傾一時的平清盛家族興衰史的古典名作第一卷第六章。白拍子是一種流行於平安時代的歌舞,舞者身著白絹服,頭戴高烏帽,又稱男兒舞。當時京都城內有對姐妹花的白拍子,名叫祇王、祇女,為白拍子刀自之女,貌美如花。姐姐祇王年僅十七歲,就被花甲之年的平清盛看中,命其隨侍在側,歌舞娛之。另賜豪宅與其母刀,米金不虞,羨煞許多同行。

可惜好景不常,長江後浪推前浪,強中自有強中手。過了三年,從加賀國來了一個白拍子,名叫佛御前,年紀更輕,只有十六歲,歌舞出色,馬上在京城裏打出了知名度。有一天她到平府毛遂自薦,差點被平清盛派人趕走。這時祇女看她年紀尚小,起了一念之仁,幫佛御前向清盛求情,給她一次機會。於是平清盛才命其獻唱一曲,又觀其舞。

果然歌聲清妙,舞姿迷人,令色名狼藉的平清盛目不轉睛,魂不守舍,他立刻喜新厭舊,要佛御前留下來,取代祇王。並無情地命令祇王馬上搬出別邸。

本來祇王擔心這是早晚會發生的事,卻想不到來得這麼快。平清盛之如此的見色忘義,當場殘忍地斬斷三年的情分,傷透了她的心。無奈痛苦之下,在紙隔扇下寫下這首短歌:

同為原上草
何論榮與枯
來日秋風至
一樣化塵土

祇王就這樣結束了短暫的榮華富貴,傷心地回到母親家中,而每月的米金也因失寵而中止了。京城的王公貴胄聽說祇女恢復自由,都爭相邀約演出,但都遭到她拒絕了。這些殷勤相待使她更加傷心欲絕,終日以淚洗面。

來年春天,平清盛為了給新寵解悶,居然派人要求祇王來府歌舞,祇王不理。在平清盛進一步的威脅下,刀自勸她與會,以免落到被逐出京城的淒慘地步。祇王説不過母親,只好哭著答應受召,帶著妹妹祇女及二名白拍子前往。平清盛見了她, 毫不在乎她的感受,催她快快表演給佛御前欣賞。衹王強忍悲傷,唱了一曲:

佛陀本凡人
我等終成佛
人皆有佛性
奈何差别多

唱了兩遍,泣不成聲。當時在座的平家公卿大夫們,甚至武士,無不動容,淚流滿面。平清盛卻開懷大笑,希望她隨傳隨到,遣其離開。

祇王再次受辱,便決定離京, 在嵯峨野的往生寺裏的林中搭了一個草庵,與妹妹、母親結籬而居。在她二十一歲青春正盛之際就削髮為尼,妹妹十九歲,母親四十五歲,也都追隨她出家離俗,長年念佛,期盼死後往生極樂浄土。

一天夜裏,佛御前改裝成女尼前來敲門。原來她早已被祇王的留言「來日秋霜至,一樣化䴤土」所感動,後來聽說她們三人出家,非常羨慕,深深覺得「世上繁華皆是夢,富貴榮華總是空」。人生是苦,佛法難求,若淪地獄,永劫不復。以前膚淺而貪圖一時享受,希望能向祇王贖罪,請求原諒,一齊念佛。祇王聽了非常感動,以前對佛御前的怨氣也化為烏有了。從此四人同心向佛,馨香祝禱,得遂夙願。那年佛御前才十七歲。

如果説,常照寺裏吉野太夫的才子佳人傳奇是愛情童話故事的話,那麼祇王寺中的白拍子母女的爭寵逐勢經過則是日本中古版的灰姑娘悲劇。古代日本社會女人沒有什麼地位,她們是依附在男人身上而生存的,她們的價值是由男人來界定的。在整個社會的氛圍就是大男人主義下,她們只能相信宿命,對自己的命運逆來順受,仼勞任怨。如果終身託付得人,當然死心塌地,作個賢妻良母,像吉野太夫;當男人移情別戀,羞辱有加,甚至拳腳相向時,還是不離不棄,常常不切實際地期待對方回心轉意,直到一而再,再而三,哀莫大於心死為止,像祇王一樣。

以前很多日本女人相信女人生來就是要受苦的,當男人不可依靠時,她們還是自立自強,撐起一片天,君不見日本中古世紀連年戰亂,多少的沙場枯骨,留下無數的遺腹子,都是這些弱小但堅韌的女性,肩負起養家活口,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的重擔。面對生活的不幸,總是勇敢面對,默默承受。即使有幸婚姻美滿,得能相夫教子,很多在男人先走一步時,還是毅然出家為尼,青燈木魚以終。因為傳統下失去男人的重心,而任務又已完成的世界,是不值得留戀的。一輩子燃燒自己,照亮家人,都是為了別人而活的。

尤其在二次大戰敗後,在男丁多半戰死,極度缺乏之下,又是女性撐起半邊天,咬緊牙關,刻苦耐勞,才將日本從廢墟中重建起來。今天情況雖有改善,但根據統計,日本女人的地位在亞洲各國的排行仍是最低的,即使高收入家庭也不例外。親眼目睹過一個發生在比佛利山莊的真實故事;一位日本大建築公司的董事長太太家居豪宅,出入名車代步,一子一女上貴族學校。外表看起來風風光光,可是她每日操勞家務事、孩子的事。子女都有青春叛逆期的問題,卻一天到晚看不到先生。他平常應酬至深夜,週日也打高爾夫球看不到人影。太太有啥問題都以為可以用錢解決,重要決定總是缺席。終有一天,太多長期的付出,卻沒有得到仼何一個家庭成員的關心與回報。她累垮了,得了憂鬱症。在她四十出頭時,一個二十五歲的日本小伙子出現了。在他噓寒問暖之下,才覺得自己的存在與被重視。小兒子上大學那年,覺得仼務已經完成,就放棄一切跟著愛人跑到夏威夷去了。這個石破天驚之舉,擊碎了原本華麗其外的家,每個人才如夢初醒,原來那個萬能的女主人的內心是空虛的,是被一直的付出掏空了。姑且不論那個愛人是否騙子,但她也是人,需要有人關懷,卻總被忽略了。

很多人都説日本的女人像櫻花一樣,又柔弱又堅強。天寒逆境會忍耐壓抑,但是一旦春天降臨,綻放時的燦爛、爆發力卻不容小觀。現在日本很流行熟年離婚。很多女主人服侍了老公小孩一輩子,等到存夠了老本,在老公退休那天,就送上了離緣通知書,決定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從此不再浪費生命。尤其日本女人都很健康長壽,耐勞耐操,也可出外打工賺錢或開個幸福咖啡屋什麼的,和社會接觸不脫節。這點教很多退休後只會跑醫院,連簡單家務事如垃圾分類都不會做的老男人很鬱卒。君不見日本很多傳統的旅館、餐廳裏雇用了很多六七八十歲的歐巴桑,甚至當上老闆娘的也所在多有。她們仍腦袋靈光、精力充沛、嗓門洪亮,令人印象深刻。期待她們能夠再接再厲,一代勝過一代。不用等待關愛的眼神,而是更有自信地為自己的理想活下去,活得精彩。

這四位命運淒涼,卻意志堅強的女師父,在那個幽暗晦澀的時代裏,用自己的方式發出光芒,不向強權妥恊,不向命運低頭。後人為了紀念她們,在她們往生極樂的起點,建立了祇王寺。今天人們走進寺裏,踏著漫天飄落的楓葉,仰頭見到茂盛蔽天的竹林楓葉,低頭觀賞青蔥墨綠的苔蘚,耳邊徬彿聽到清晰溫柔的頌經聲,在在都感受到了她們的生命力,不禁要讚道-人生若夢,荊棘遍地;苟堅強,四苦八苦於我有何哉?

[祇王寺的四季]

春    

枯樹生葉,苔蘚轉緑

夏季新雨後,苔蘚庭非常翠綠飽滿,像是水墨畫一樣。走近還可聽到它的呼吸。無風時,還有蟬鳴鳥語加入。微風一起,楓葉搖曳,竹林撞擊,組成了一個交響樂團,是誦經早課的最佳伴奏。

祇王寺中庭的楓樹非常特別。因為它們長得非常挑高,楓葉群一層又一層,層次非常分明,好像朶朶火雲,纒繞在樹幹上;又好比多重燭台的盞盞燈火,點在深綠色的竹幕上,煞是好看,令人恍如置身仙境。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楓落去,當祇王四女修成正果之日,它們可是登往西天極樂世界的天梯?

冬   

萬物俱寂,深樂靜滅

[祇王寺的苔蘚] 苔蘚是它的特色之一,有很多品種。因為林木茂密 (尤其春夏),遮住光線,所以長得特別好,和苔寺 (西芳寺) 齊名。據說2018年夏天因為強颱摧折許多樹木,失去遮蔽,所以有的開始發黃。

秋天時紅葉會鋪滿綠絨苔地,形成強烈對比,特別漂亮。更襯托出整個庭園繁華落盡,幽幽靜靜的氣氛。

離開了這個夢幻之境,心中有些悵然。同是天涯淪落人,櫛風沐雨任平生,不怕。人生這個旅程,不管是雨雪陰晴,也要保持優雅美麗,堅定不移地去完成!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NLONGLIN1&aid=122008076

 回應文章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2/19 16:13


Charles L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2/22 12:34

前日約略快速看過,今日再回來細看。

個人前曾寫過"京都寺院枯山水之美"一文,對日本武家政治興起,幕府與佛門之相輔相成,禪宗對日本之影響等,讀過一些資料。

拜讀您的大文,其中所說的"眾人為救贖今世而寄望於西天極樂世界,寺社也因結緣而注入活水,壯大精進成千年不壞之身",及"京都一千六百寺,共渡紅塵向佛前"等等,對常照寺,祇王寺的青燈古佛,悲歡離合,也有更多了解,獲益良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