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一代奇才齊白石
2018/04/02 22:24:40瀏覽349|回應0|推薦3

1863年,清同治二年,外有列強的蠶食鯨吞,內有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是一個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時代。就在那一年的1122日,中國畫壇誕生了一顆彪炳藝壇的巨星,他多彩多姿的藝術創造,豐富了中國藝術的寶庫,為中國近代的藝術史增添了燦爛光輝的一頁。

 

齊白石的一生

齊白石誕生於湖南湘潭白石鋪附近的一個貧苦農家,世代為農,家中只有一畝水田和幾間小屋,每年的收成難以糊口,要靠祖父和父親不斷的在外打零工砍柴才能勉強度日。就因為家計困難,齊白石在小小的年紀,就要放牛、砍柴、挑水、種菜、拾糞等,來幫助家計。他的家庭雖然窮苦,卻純樸而溫馨,他二至四歲時差點病死,母親為他吃齋數年。祖父在他四歲時就拿著火鉗在炭灰上劃著字教他,把自己僅認識的三百多個字都教給了他。祖母怕他放牛出意外,特別在他腰上卦了一個銅鈴,時時注意他的行蹤。

 

他十二歲的時候,祖父去世,小小年紀就要外出打工養家,但因身體薄弱,十三歲學犁田,牛與犁不能兼顧,十五歲跟堂叔父學木工,抬不動大樑上的屋頂,被師傅辭退回家。十六歲改學木工雕花,總算找到了適合他體力和興趣的工作,出師後就靠木工雕花養家,因他小字『阿芝』,日後就被人稱為『芝木匠』。

 

在齊白石幫人雕花的時候,總想在傳統的樣本之外,雕些新花樣。他二十歲時,在一個雇主家看到一本『芥子園畫譜』〔一本國畫入門的畫冊〕,借來臨摹。因為白天要工作,他就特別在工具箱中裝了盞油燈,帶著工具箱輾轉于各雇主家,每晚工作完畢,就在油燈下摩臨。他花了半年時間才臨完,然後釘成了十六大本,隨身攜帶,以後幫人雕花時,他就用這些樣本來改進他的圖案設計,『芥子園畫譜』也就成了他的第一位繪畫老師。

 

1888年,齊白石二十六歲,拜當地以寫真〔畫人像〕與裱畫有名的蕭薌陔為師,學會了畫肖像與裱畫。

 

齊白石早年生活困苦,家中無力供他讀書,僅八歲時免費在外祖父教的私塾讀了半年。二十七歲〔1889年〕,是齊白石人生的轉捩點,同鄉胡沁園收他為學生,免費供食宿,為他另外取名為齊璜,字蘋生,號白石山人。胡沁園不但教他繪畫,還教他賣畫養家的辦法,並介紹一位陳少蕃先生作他的文學老師,齊白石聰明好學,努力不倦,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進步神速,很快的就打穩了文學與藝術的基礎,開始參加詩社學習吟詠和篆刻,從這時起,齊白石終於放下木匠的工具,正式成為一名職業畫家。齊白石最初畫的是寫真〔肖像〕和故事人物,尤擅美女,因而贏得『齊美人』的外號

 

當時他家貧缺燈油,經常在晚上燒了松枝,借著松柴的火光讀書讀詩。他七十歲時曾作了首『往事示兒詩』︰『村書無角宿緣遲,二七年華始有師,燈盞無油何害事,自燒松火讀唐詩』。這正是他對那一段悲歡歲月最生動的自述。

 

1897年他三十五歲,有人請他到湘潭城裏去畫像,他認識了當時的文豪王湘綺,王湘綺很欣賞齊白石的才氣,有心提拔他,收他為弟子,龍門一登,從此身價百倍。1902年,他四十歲,翰林夏午詒替他出旅費,邀他去西安作家庭教師,一路上他『遊山玩水』,飽看中原山水,眼界大開。在西安認識了大詩人樊樊山〔樊增祥〕,樊樊山極喜歡他的篆刻,替他定了一個刻印的潤例。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政府在南京成立。1917年,齊白石五十五歲,樊樊山邀他去北京,在北京住了五個月,結識了對他一生轉變、影響最大的陳師曾。陳師曾出生世家,能畫大寫意花卉,在京城頗負盛名,兩人一見如故,成了莫逆之交,齊白石有詩曰︰『君無我不進,我無君則退』。齊白石能夠廣交鴻儒,接受他們的指導與建議,這是他的運氣,也是他的過人之處。

 

1919年齊白石五十七歲,湖南家鄉土匪橫行,並揚言要綁『芝木匠』的票,由是他決意離開湘潭去北京定居。那時齊白石的畫風已不是娟秀工筆,而是冷逸派的潑墨大筆,不受時人欣賞,光顧買畫的人少,生活顯得極其落寞,陳師曾勸他變通畫法,改畫『紅花墨葉』一派。1922年齊白石六十歲,日本名畫家渡邊晨畝,函請陳師曾徵選中國畫家的作品,在日本東京舉行中日聯合畫展,畫展之中,齊白石的畫最受歡迎,作品全部賣完,而且賣得好價錢。以後法國人買了他和陳師曾的畫,去參加巴黎藝術展,同時日本人又把他兩人的作品和生活實況拍成電影,在東京藝術院放映,齊白石於是登上國際藝壇,奠定了他藝術大師的崇高地位。

 

自此以後,實至名歸,榮耀與名譽接踵而至。1927年,六十五歲,齊白石應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校長林風眠之聘,講授中國畫一課。1929年六十七歲,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改名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徐悲鴻擔任校長,聘齊白石為教授。1949年,齊白石八十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1954年九十一歲,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九十四歲,中國畫院成立,任名譽院長。

 

1957年九月十六日,這位近代中國畫壇的巨擘,逝世於北京,享年九十四歲〔七十五歲時因算命的關係自加兩歲,虛歲再加一歲,去世時號稱九十七歲〕,是中國歷代畫家中最長壽的畫家之一。

齊白石的繪畫藝術

齊白石的一生,脫不掉他的農民本色,他勤奮創作,生活極其簡樸,他的生活不是畫畫就是篆刻,他自己說『一日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在藝術的路途上他起步雖晚,但他長壽,所以一生之中作品極多。他所畫的題材,三十歲以前喜畫人物,三十到四十多作山水,四十以後專攻花鳥草虫。他將民間藝術與傳統藝術的技法融為一體,創造了造型簡煉,筆墨豪放,色彩鮮明,自成一家的藝術風格。

 

齊白石用色大膽。他把自然界複雜的色彩,以最單純的顏色表現出來,他喜歡直接用原色,再以墨色襯托出其濃豔的色彩來,例如他最喜用朱紅、大黃、胭脂等鮮豔刺激的原色,在焦墨中襯托出鮮豔的花朵與果實,用筆痛快簡煉,毫無做作。雖然常用的顏色不多,但每種顏色,都能盡量的發揮應用,因此畫面上的色彩簡單而有力量。

 

齊白石愛寫通俗題材,保持濃厚的鄉土氣息。他一面鑽研古人的作品,一面實地寫生,成功地把田野的樸實,個人的敦厚,溶匯到傳統的繪畫中去。他採用了民間繪畫的特色,特別在七十歲左右,以工筆寫草虫,大寫意畫花卉,成功的結合了『中國民間藝術』與『文人繪畫』兩大傳統的藝術風格。

 

他喜畫一般畫家不常畫的題材,如蟋蟀、白菜、雄雞、蝦蟹等。齊白石認為作畫『妙在似於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他的畫是他從自然生活中實際觀察,再經過消化後,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而不是直接的寫生。一條魚,兩個桃子,數隻蝦蟹,半枒松樹,都是他喜愛的主題。喜鵲、烏鴉、蜜蜂、蜻蜓、荷葉、牽牛花、葫蘆這些鄉間田野常見的東西,通過齊白石的藝術手法,平凡的東西都變成了可愛的藝術品。

 

齊白石畫蝦

齊白石畫蝦、蟹、雛雞被公認為『三絕』,而其中蝦更為大眾所喜愛。

 

齊白石老家旁邊有口池塘,名叫星斗塘,他小時候用麻線栓棉花去釣蝦,居然有所斬獲,黃昏時在塘邊洗腳,腳被蝦鉗破出血,這些童年往事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齊白石畫蝦,從他八歲起一直畫到九十四歲去世時止,一共畫了八十六年之久。

 

他開始研究畫蝦是在五十歲之後。他六十歲前畫蝦摩仿古人,畫的蝦多是單隻,形象比較呆板,這是他的第一個階段 - 師法古人。

 

從六十二歲開始,他在案頭水盂裏蓄養長臂青蝦,每日細心觀察寫生,講求外形上的逼真,這是他的第二個階段 - 師自然之形似。

 

六十六歲到六十八歲時,他對蝦的動作和神態,作了更進一步的細膩觀察,熟悉了蝦的前進後退,急游緩游,跳躍毆鬥等多種情態,他利用宣紙的特性,用筆墨濃淡的變化,表現出蝦體的透明感,這是他的第三個階段 - 師自然之神似。

 

齊白石畫的蝦,到七十歲,才算定型,到八十歲以後,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正如他自己所說︰『余畫蝦數十年始得其神』。

 

齊白石的蝦,並不是生活中的蝦,而是將『長臂青蝦』的鉗,加上『白蝦』軀體之透明,兩者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來的『白石蝦』,也就是說齊白石畫的蝦是在真蝦與假蝦之間的蝦。

 

大凡藝術家,都能獨具慧眼,能在平凡的東西中,找到不平凡之美,然後加工提煉,達到點石成金的效果,由是『蝦』這個飯桌上的美味,就在齊白石的筆下,變成了千百幅珍貴的藝術作品了。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naKuanBlog&aid=11139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