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3/28 06:03:56瀏覽998|回應0|推薦10 | |
8.意韻相尋還是韻意相尋 一首詩的完成,一定是內容先於形式嗎?不一定!極端的情況,還恰恰相反。就寫押韻詩而言,生手老老實實,先意後韻,往往為了找不到韻腳而煩惱,乃至於胎死腹中、忍痛放棄。老手則意韻相尋,相尋相成;運氣不好也會遇韻不淑,露出了湊韻的餡。到了老油條,則會先韻後意、韻意相尋,湊的不是韻而是意了。所謂打油詩的油,還油不過先韻後意、老油條的油。 譬如射箭,先立靶、再練射,越練越準,意韻相尋也;反之,先射箭、再畫靶,則先韻後意而被看破手腳也。再如先有了意,交友而後婚,現代新式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婚而後友,古代舊式也。 西方故事:有一個大演講家被問到一分鐘的演講要準備多久?兩星期。三分鐘呢?一星期。…兩個小時呢?現在就有了!違反辯證法而只以意尋韻,不知意韻相尋,是最難的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計劃太過周密而沒有留下處理回饋的彈性空間,是行不太通的。
不押狹義而押廣義之韻的詩,譬如第一段寫出了(起承轉合)四行,初步決定其後每段也都嘗試跟進,終於克服了種種困難、苦吟而成。這就是廣義的先意後韻,意韻、韻意相尋;只是比起狹義的押韻(腳)詩,藉以依傍的相尋者更虛一點而已。 至於(狹義、廣義都)不押韻的詩,則是靈感(≧詩意)與自由表達之間的相尋了。幾乎全無可以互相尋覓的依傍,寫起來最自由而沒有任何拘束,但要寫得好則全憑靈感與天真童心之強,恐怕也就最難了。──空手入白刃還要能武林稱雄,除了揮劍自宮,武功要高強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那樣的境界才有可能吧?
我們從小為了考試而寫作文,都是老師出題,我們設法在一定的短時間內完工。所謂八股(文),當然是最穩妥、最容易拿到分數的方便法門了。這樣當然也就沒有貯興而作、先靈感後表達、先文後題而文題相尋的可能與高度了。 大寫舊詩的時代,參加考試或賽詩的活動,不但先題後詩,而且往往規定好形式乃至於韻部。不是為難,而是為易!因為七言比五言好寫,律詩比絕句易於發揮,常用的韻部比險韻易成。簡單的說,受制於時限,“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之類的力作,是不會出現於考場和賽場的。 李商隱的無題詩能夠寫得那麼美、那麼千古獨步,關鍵之一,就在連題目都取消了?其實中外雷同,起源都是以靈感而不是以學問為詩。先靈感而後表達,詩成即止,並無詩題。所以往往用一首詩開頭的兩或幾個字或者第一句作為後來指稱的方便之用。此所以為什麼後人不及前人,今人不及古人,大人不及(兒童)小人?──文人詩不及詩人詩也。有題而且先題,就著了意,就遠離了自然的靈感,就有了功利的目的在扯後腿了。 京戲的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有云:藝術是打不出來的!詩也不是考得出來的啊!考詩取士之後,種種對付、練習考詩的辦法就應運而生了。譬如說從作對子開始學寫詩,乃至於後來盛行的次韻(步韻)、用原韻、依韻而和人之詩,可以說是達到了先韻後意、韻意相尋的極致。只比鶴頂格或藏頭詩的湊作稍高一級而已。依韻就是依用原詩原形的韻部,也就是與所和之原詩同韻。用原韻就是照用原詩的韻腳而不順其次序。次韻或步韻就是順其次序、亦步亦趨的用其韻腳。這樣惡搞而自以為是才高,還能有多少原創性留傳得下來? 大致說起來,考詩考久了,雖然李杜還是齊名,但那只是對讀詩者和論詩者成立。對於考詩考出來的詩人,早就名實不符,敬李白而遠之了。原因無他,李白所偏向的、所代表的先意後韻、意韻相尋的路線,遠遠不及杜甫所偏向、所代表的先韻後意、韻意相尋的路線更適於考詩,更適於應詔、應制、應酬也。 沒有哪個考生,會在、敢在考場裡喝足了酒,不從詩題、而從靈感出發去賦詩的。還有一個理由,也說明了考詩之後,作詩者廢李崇杜的現象不足為奇。李白號稱詩仙,代表道家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的思想;杜甫號稱詩聖,代表儒家面對現實、因勢利導的思想。先意後韻、意韻相尋正是自然本能與人為習能之間的相尋;而先韻後意、韻意相尋則是人為苦功與自然天份之間的相尋。 從杜甫的成就不在李白之下就可以知道,韻意相尋和意韻相尋也只是性向不同,殊途同歸而已。進一步說,意韻相尋就包含了韻意相尋,韻意相尋也包含了意韻相尋。就像太極圖中,陽白中有陰黑、黑陰中有陽白一樣。 可惜眾多取杜捨李的作詩者,只學到了杜甫的狷入,而沒有學到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狂出;而少數走李白路線的作詩者,除了跟他一樣狂入,也應當學學他“鐵杵磨成綉花針”的狷出。總之,“學李杜不如學李杜之所以為李杜”。人各有體,自勝者強。 從文學程度不太高的韻作,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歌詞,最容易唸出(而不是唱出)意韻相尋或是韻意相尋的痕跡。換言之,湊韻湊意穿幫了也。 最後,不能不一提方文山開創出來的“交錯韻”。照樣,也屬於意韻相尋或韻意相尋的範圍。只是單刀發展出了雙刀,單棍變化出了雙截棍。至於將來會不會出現三截棍,那就留給看官想像或嘗試了。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