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2/25 23:36:49瀏覽816|回應0|推薦5 | |
第四章:密韻到疏韻,有韻到無韻(中) (4).韻疏趨放,韻密趨收 至於詞牌中常見的“浣溪紗”,例如李後主的“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天教心願與身違//待月池塘空逝水/蔭花樓閣漫斜暉/登臨不惜更霑衣//”一看就知是以單句而不是以兩句一聯為單位。所以在編輯排版的時候,就可以排成像這樣三句三行為一段,兩段(片)為一闋;也可以排成三句一行,兩行而為一首的上下闋。(承上推演,這樣的詞中之畫,就相當於正三角形了。) 四句兩聯的絕體與四聯八句的律體。押韻的方式,大致有兩種常規:守經者2、 4 (、 6、 8)句押韻,達變者加上第一句──這可以稱為起韻、熱身、亮相乃至於緊鑼密鼓、先聲奪人等等。例如唐人王建的“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羮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嚐。屬於前者;首句或作“三日入廚房”,就屬於後者了。(至於“廚下”或“廚房”孰高孰下,就有待推敲了。)一般說來,前者限制較小,彈性較大,內容也可以更為開闊,宜於“放”也;後者的範圍縮小,往往捉襟見肘、拖展不開;但若轉圜有餘、迴旋得法,韻盡其用、緊韻詩成,此樂何極,宜於“收”也。形象思維的說,吳帶飄風,放者之美也;曹衣出水,收者之美也。 (5).詩中有畫,黃金分割 為什麼除了起韻的第一句,幾乎沒有第3 (.5. 7)句押韻的呢?這就牽涉到“詩(韻)中有畫(面)”了。以(簡單精煉到了絕頂的)四句絕體詩來說吧:古音有韻而今音失韻的,如“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就相當於不規則四邊形,而四句全韻的相當於正方形,(1、)2、4句押韻的則相當於長方形。古今中外、日常生活中的(人工)畫面,觸目所及,絕大多數都是長方形而不是正方形。從不規則四邊形到最規則的正方形,自由中求得了最高的整齊,但又整齊得太死、毫無變化了。於是整齊中又努力求自由,就求得了規則中有變化的長方形。到了極致,就是合於黃金分割(比例)的長方形了。最簡單的說,長:寬=1.618:1的長方形,就是讓人感覺最美的形狀,包括美女、帥哥的身材。1950年代吧,朱光潛美學大辯論中,美在主觀、客觀還是主客觀之間?黃金比例就是代表美在客觀的鐵證。 (6).一二三四,起承轉合 下面請看一首名為“皮球”的兒童(咏物)詩:皮球是個小氣鬼/整天都嘟著臉/輕輕打一下/就氣得跳起來//再請看魯藜的“泥土”: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這兩首新詩。“皮球”屬於“天定則勝人”,天真自然,沒(用)韻,不會用韻,也不知韻;更難得的是也沒有師長好大喜功、拔苗助長的劣跡參與其中。“泥土”則屬於“人定則勝天”,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有意用韻,而且用得密不透風、毫不勉強。(第三句的韻腳落在泥土的“土”字上,其後的“吧”字相當於唱歌時的句尾加襯,唸的時候也唸輕聲。特殊的情況,吧、嗎、啊、哪等感嘆詞連用,也有湊合成韻的效果。容後談到“拉腔聽韻”時再議,此處就不多作“劇(情)透(露)”了。) 再說“皮球”畢竟只是兒童詩,沒有也不必有深刻、深情的人生歷練;可遇而不可求,求之則不免守株待兔,既不可大也不可久。“泥土”則不失為五四以來,押韻新詩的代表之作。新詩若都能寫到這樣的境地,不論用韻還是不用韻,都不會讓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愛詩者,老是失望的覺得唐人遙不可及,可望而不可即了。 在漫長的自由中求整齊、摸索探討新詩新形式的過程中,這首“泥土”詩也提供了一項重大的啟示:何妨以“四行”一段為(標)準,既找到了黃金比例(分割)的源頭,又符合最簡單基本的“起、承、轉、合”邏輯。(以前向農民推行科普的時代,曾用“撖麵杖”來喻示常態分佈的高斯曲線。)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