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情人節特刊】人約黃昏後丨莫非
2024/02/15 12:22:03瀏覽1166|回應0|推薦3

男女建立親密關係始於約會,但許多單身人士談到「約會」就感到沉重。那麼,約會的意義是什麼?約會分成哪些階段?讓我們一起來看莫非老師的分享。

打開記憶的書封,讓回憶再度復甦;等待陽光的出現,看見祂的印記。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W250《回憶書寫課》。

除非如古時走相親路線,否則相信你必不反對:兩性關係始於約會。

約會這門功課很重要,只可惜過去只聽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從未提到「男大女大當約會」,使得許多單身在兩性路上,一直繞圈或磕磕絆絆,走不進更深的一步。

更甚的是,現代婚姻的各種變調,也讓約會開始變得複雜。很多人晚婚,約會階段在個人生命中愈拉愈長。也有些是離婚、喪偶後,再重新開始約會。如果從未摸清楚什麼是約會,還繼續努力約會,到了後來,只會落得對約會再也不抱任何浪漫的想法,也不大耐煩「約會」了。我稱這作「約會疲乏症」。

我想很多中年單身都得了這病。在感情上多少有些經驗,但全是不成功的「過去」;心裡又不甘,渴望找一位可以共度一生的佳偶(或良人),於是對每次「人約黃昏後」,都會抱個希望,說不定驀然回首,就是天父配合的他或她。

可是一想到約會,那種鄭重其事前赴盛會,到了那,見了面,又怕說錯話、作錯事,謹小慎微,表現得完全不像自己的局面,便心生怯意,覺得何必多此一舉?

終於,經旁人不斷敲邊鼓,有一天又鼓起勇氣上場,卻發現出現的對手並不盡理想,便成了「再一次」的失望,令人不禁奇怪「這世界條件好一點的人,都跑到哪去了?」

偶然運氣不錯,好不容易碰到一位條件合適,又讓人有好感的人,人家卻不喜歡你。在記錄上又多添一筆「再一次」的打擊,多少會有點嘀咕:「為什麼沒有人喜歡我?我到底是哪裡不對勁?」

再加上有人曾在約會中受傷,覺得老是被拒、被看低,有些男孩覺得自己的金錢與殷勤,得不到真心,卻老是會被女孩佔便宜,在付出太多「白吃的午餐」後,情願蹲在家裡聽音樂、看書、上網,也不願上場去作敢死隊。那些處於被動的女孩,卻不停地在一邊納悶:弟兄們,為何老是一無動靜?

如此種種,讓單身說約會,太沉重!

約會是步入婚姻的前奏

其實,太多人把約會看得不是太輕,便是太重。年輕時,很多人不抱什麼長遠目的,只是吃吃玩玩,一不小心,便把青春玩完了。

要不就是因為被愛撞擊,自然而然地彼此吸引,愈走愈近,走到一塊,爭取每分鐘在一起的時間,浪漫廝磨。但激情過後,又發現兩人花前月下之外的時間,談不來,也處不來,便只好分手,而沒有真正學到兩性相處的功課。

對出了校門,已投入工作的單身呢?既已過了輕易「被愛撞一下」的年齡,「約會」便免不了有「走向未來」的危機感。一步一棋都似有定江山的架勢,對「約會」這回事便再也不能掉以輕心,看得過於沉重。

想當初我念研究所時,還是單身,便曾深刻感受到這種壓力。任何一對單獨出去約會的男女,也許八字還沒一撇,但若被傳出去,即被周身朋友判定終生。

弄得一個男孩若想邀哪個女孩,之前必定得斟酌再三,若約了你又約她,很容易被認為是「玩弄感情」。一個女孩若要答應邀約,也不得不有所謹慎,一旦答應了,就再也沒有別的男子敢踏上門檻。

因此,本來一個普普通通的請吃飯、看場電影的碰面,弄得好像「你是否要和我結婚(would you marry me)?有點互定終生似的沉重。如此,便更沒有人敢輕易開始了。

至於那些速戰速決,閃電結婚的,則是跳過所有約會過程進入終生賭局。

走入婚姻之後,有的夫婦也許會忽然發現,兩人其實形同陌路,從來還沒有機會好好地認識彼此。也有的則發現彼此根本就不合適,三兩下便打退堂鼓,反悔後,又走出了婚姻。離婚後對外的官方說法,大多是「我倆個性不合」。然而個性合或不合,難道不應該在婚前交往的時候就摸清楚嗎?

所以說實在,這些人的失敗並不在「婚姻」,而在當初的「約會」。換句話說,不是「婚姻失敗」,而是「約會失敗」。是對約會沒有正確的認識,而在花前月下的浪漫中全然虛度。

約會的意義

若仔細瞭解一下約會的意義,會發現那是男女兩人更多瞭解自己,也更深入認識彼此,以及兩性互動的學習過程。是屬於婚姻的前奏,為婚姻墊一層穩定的關係根基。

在這過程之中,不要一下寄與太大厚望與感情張力,那未免失於太患得患失。但也多少要保有一些對「未來」的意識,看看有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才不會錯失所有該學的功課。所以約會也有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功用和目標。 這些階段最好不要跳躍,因為任何經驗的跳躍,都會帶來關係中的斷層。

所以有哪些約會的階段呢?

A. 約會初期階段

1.交個朋友

在約會初期,不妨放輕鬆些,抱著多交個朋友的心態來約會。是的,交朋友,不是結交情人。因為誰又真能「慧眼識英雄」,兩三眼,便立知對方是上帝為你預備的那一位呢?

交往方式,可以由團體中開始。旁觀這人在團體中的互動,和其他人對他的觀感如何,再在禱告中總結自己的看法。然而隔個距離霧裡看花,本來便很難看得準,我們只能從群體中觀察個大概。待有幾分感動後,再約出來面對面、短兵相接地共同求證。

這是一段摸索的過程,而且,不保證一定會成功。

2.態度放輕鬆

所以初期交往時,態度最好從容,不要急切。心胸最好開放,雖然有些人暫時沒有感動,也無須排斥,可以約一下。言語行動間,最好暫不涉及過於個人的感情表態。在我課堂中常說的溝通有五個層面,緊守第三層次以下,包括電梯式交談、事實交換、意見分享。暫不涉入感情,比較不會影響觀察得客觀完整。

要知約會初期,再怎麼愛得你死我活,也沒把握能愛上一輩子。《鐵達尼號》電影主題曲中也許有「愛在瞬間發生,卻存乎一生」的句子,但不要忘了,這句話現正隨著「鐵達尼號」沉入深海。

總之,好聚好散,舉止有禮,進退合宜,彼此先作個朋友。

可別小看喔,能不能作成朋友,在兩性關係中著實有著關鍵性的影響。若要「天長地久」,始於決不分手。而不分手,永遠是朋友比愛得要死要活的敵人,勝算要來得多,不是嗎?而且所有堅固又長久的兩性關係,都是靠著一種類似「夥伴」的關係在作底。

在約會中先學習作朋友,可以跳過外表長相與異性相吸的化學作用,進入心靈與人格的深刻瞭解與觀察。

所以,堅固的兩性關係,絕對來自堅固的友誼。

3.社交觀念成熟些

當然,這段時候自己和旁觀者在兩性交往上,觀念都可以開放成熟些。在尋尋覓覓時,讓社交公開,只要言語不曖昧,肢體動作乾淨,感情上不牽扯,談不上玩弄,只是多方面求證上帝的帶領。

當然,還是有些人會因此受到傷害。那多半是因為在泛泛之交中,已帶進了不成熟和未成形的感情期望。期望在沒有承諾,又有高度變化可能的初期交往階段裡,有安全感和穩定性,還有深層的感情牽繫,來滿足內心舊有的感情需要。

也是因為太多人對約會初期的目的認識不清,或沒有什麼兩性經驗,才會在僅僅約會幾次後,便把自己放進去得太快、感情投入得太早。情感需要因而變得尖銳,對對方也要求要有「成熟關係」的堅韌度。一旦不成,便特別沮喪。

面對這樣感情不成熟,感情需求又過於急切的交往對象,我勸你態度更要表現得明朗磊落。如果對方無法保持距離要繼續交往,便要坦白又誠懇地與對方談過,再斷然撤離。

4.增加客觀認識

在這期間,盡量認識彼此的背景、習慣、信仰、喜好與行為模式。如果所認識的一面,自己很喜歡,也很欣賞,就可以往下一個階段進行。

B.穩定交往階段

一旦發現對方是極有潛力的交往對象,郎有情,妹也有意,便可以進入穩定交往的約會階段。自此,兩人皆不再會與他人約會,彼此作某種程度的初步感情承諾。而且交往中開始有「未來」感。

在這個階段要修的學分是:

近距離觀察

此時約會重點,可推進在交往過程中近距離地觀察對方,看對方對生活的起伏如何反應,尤其是在面對危機和壓力時。

對事是否敢於負責任?作人是否可靠?價值觀、人生觀是否和自己相近?兩人是否可作深刻點的交談?

培養互動能力

在這階段,彼此可以借對話培養出自信與互動的能力,而且可以十分頻繁,許多個性特質能夠從中觀察得出。同時,要注意兩人是否能溝通。你可知對話能力,在兩性互動中佔非常重要的分量,而且是建造穩定滿意婚姻的重要條件?

所以要觀察對方:是否是個好的傾聽者,還是只聽表面?(有人只喜歡人家聽他,卻不耐煩去聽對方。)對自己受傷的感覺,是否無懼於向對方啟齒?有些人對人只會一味曲意討好,說不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如此,只是延遲關係中的重要學習。

若兩人起衝突,兩人是只吵完就分手,還是可以一起商量討論?兩人間吵架是否老是一個贏,一個輸?

關係中的互動,有些人過去成長時也許沒有機會學習。但是,若有顆願意學習的心,也有學習的能力,兩人便可一起在關係中成長。

此時,也可以嘗試在溝通的五層面中開始往第四和第五層次走(分享較深的感受和深層的恐懼、深層的愛)。

當然,也可觀察對方在放鬆後,生活中是否還有禮貌,對人體不體貼(不只對自己),屬靈生命如何。

在這一階段,一方面對對方開始深入瞭解,同時,也對自我有更多瞭解,瞭解自己在異性的眼光中是怎麼回事。因為一些互動中撞擊出來的狀況,也有可能會掀出自己過去從未出現的一些面向。

所以穩定交往階段,是將兩人日後生活在一起的各種狀況微型演練一遍。

C.走向終生承諾

當然,對自我愈瞭解,個性愈成熟的,這個過程便愈會縮短。然後,有一天兩人對話中開始引進「有一天」的階段。「有一天如果我們結婚,你父母......」、「有一天如果我們結婚,你對孩子......」、「有一天......」

在這個階段,男女可以認真考慮彼此的生活習慣、個性等是否合適步入婚姻?兩人未來的方向和價值觀是否一致?也可以開始討論婚後,兩人要去誰的教會聚會?最重要的是,在宣佈訂婚前,應先找合適的屬靈權威作婚前輔導。

所有的婚前準備,都不要只停留在婚禮的籌備,而是婚姻關係的裝備。

一般來說,兩人交往比較好的長度是先約會兩年,再定終生。因為一個人可以假裝一時,很難假裝永久。也許一季中,可以戴面具來往,但是走過春夏秋冬後,不露出真性情的很少。

那些速戰速決,閃電結婚的,嫁娶的是陌生人,很可能帶著不切實際的幻想走入婚姻。然而,所謂婚姻關係就是人際關係,從未修過關係學分的遲早都得補修。若進入婚姻後再修,有時危機不等人,裁員、生病,經濟危機,或姻親相處碰到困難,兩人之間薄弱的關係底子很有可能撐不過。

所以約會的階段最好不要跳過。這個建議也針對一些已離婚又想再婚的人,不能因為曾有過兩性經驗,便想跳躍學習的過程。因為既換了一個人,一切又重新開始,和這個人建立關係也需要時間,無法速戰速決。

當然,如果原本就修過關係學分,個性也已發展成熟的,約會階段相形之下便會縮短。就像身經百戰的球員,換了隊員後,不需要重新學習球賽規則,但團隊默契和關係信任仍需花時間建立,方可上場,對嗎?

因此人約黃昏後,到底是約或不約,以及為何要約,都請三思,並在祈禱中進行,勝算才會大。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電腦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8032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