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8/05 16:48:02瀏覽900|回應0|推薦1 | |
ChatGPT一經面世便引發了大量討論。那麼,你如何看待ChatGPT呢?我們對AI應有怎樣的立場? 面對21世紀的挑戰,文字人如何定義信仰文學、擴張生命事奉態度?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RC01《21世紀創作者的挑戰課》(本課程為秋季特價推薦課,可享受8折優惠)。 這陣子關於ChatGPT的話題延燒全球,各行各業甚至教會界都在討論AI(人工智慧)所引發的各項議題。有人對AI持樂觀態度,認為它將推動人類文明的躍進; 有人對AI抱著悲觀看法,覺得AI將不知不覺取代人類的獨立思考,甚至模糊道德倫理的界線。 你可以接受AI牧師的講道嗎?如果真人牧師用AI來生成講章,再做最後的加工,這樣可以嗎?又或者AI將牧者的講道資訊調整為適合社群媒體發表的內容,自動轉化成臉書貼文、Line靈修日語、微信禱告指南......你樂意被這樣的方式「餵養」嗎? 身為文字事奉者,我們對AI所持的立場又是什麼呢? 在創作過程中,我們可以用AI來打草稿嗎?我們可否從AI汲取一些點子呢?當我們需要精彩的人物對話時,可以請AI幫忙嗎?作者是否可以將自己原創的情節,套在AI設定好的場景中?「抄襲」與「參考」的界線又在哪裡呢? 「科技理當為人效力」,但無須諱言的,科技也像「魔戒」一樣,有著極大的誘惑與吸引力。面對AI工具便捷、豐富又強大的功能,在彈指瞬間,我們是否能存著清潔的心、無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來決定使用或拒絕使用它呢? 創文從過去到如今,都不斷強調「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真誠勝於一切」。這在人工智慧議題發燒的時代,更如暮鼓晨鐘般給我們深切提醒。 在人們都滑手機找資料的時代,我們還願意坐下來深度閱讀一本書、操練獨立思考,我們就不容易輕信網路謠言。當人們都靠「懶人包」、「新聞速遞」瞭解時事,我們卻願意抽絲剝繭地去挖掘事實真相,我們就不會輕易落入盲從的光景。 當人們只靠手機轉發的貼文貼圖來「靈修」,靠剪切粘貼的心靈雞湯來滋養生命,而我們願意在密室中翻開聖經,與親愛的主獨處,我們與祂的關係,就不致淪為膚淺。當人們習慣「秒讀秒回」鋪天蓋地而來的訊息,我們卻願意禱告等候、聽從聖靈微小的聲音,我們的屬靈洞察力,就不會變得遲鈍麻木。 文字工作者的創作更是如此,網路上唾手可得的「靈感」太多,可以「參考」的資源如此豐富。對很多經驗老到的寫手來說,用AI生成一篇看似天衣無縫的「原創作品」其實不難。更何況在這個似是而非的道理滿天飛的世代,「抄襲」也可以被美化成向大師「致敬」——AI的魅惑實在無孔不入! 網路如黑暗叢林,裡面有很多有待我們去拓荒、去接觸的未知領域、未得之民。叢林中也有毒蛇猛獸的威脅、傳染性病毒的肆虐。敵人如四面吼叫的獅子,尋找可吞吃的人,稍不注意,不夠警醒,我們就可能有去無回。 當年彼拉多面對耶穌時問道:「真理是什麼呢?」不管彼拉多相不相信耶穌所說的,當道成肉身的「真理」站在他面前時,他卻可以很確定地說:「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來。」 今天真理的光在我們裡面,我們的文字就是我們的見證。「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願主聖靈幫助我們,面對AI、面對讀者、面對我們自己,都有從聖靈來的平安與篤定。 —END— 作者簡介 林滋恩 著有《美國袋鼠媽媽伴學去:1000 堂親子溫馨共用的教育課》與《我在美國當媽媽:揭秘全美最獨特的親子教育課》。2014 年第22屆漢新文學獎散文組佳作得主。如今依舊筆耕不輟,文章常見於北美華人主流媒體《世界日報‧副刊》、海內外知名基督教刊物《神國》、《真愛》、《傳揚》與《基督教論壇報》。2019年得美漢新文學獎小說獎。 課程推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