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找到你的聲音系列6】在聖經中找到真我丨莫非
2023/07/26 10:05:45瀏覽428|回應0|推薦2

很多人自己創造自我身份,結果成品很拙劣;而真正的生命大師所塑造的成品則美觀而精彩。你渴望在大故事中找到真我嗎?

你是否感覺活在乾旱無水之地?獨處靜修,為靈裡疲憊提供安息的機會。歡迎有興趣的你查看文末海報,瞭解HWC010《澆灌的園子》。

人雖然是社交的動物(Social beings),也是說故事的動物(Storytelling beings),會從他人眼中尋找自我,也從自己的故事中回顧或前瞻,從而尋找自我。但是,這樣找到的自我仍然無法完整,因為我們也是一會敬拜的動物(Worshiping beings)。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3:11)

人性中有一點放諸四海皆準,便是無論屬於哪個種族或文化,我們都在尋找一個神來敬拜。

這是因為神把永生安置在我們心中,讓我們感覺總有什麼,超越我們在這世上的生命,超越我們日光之下令人十分挫敗的生活。

身為人類,我們有著深厚的社會性,也深受故事驅使,但我們心中永遠有著對永生的渴望。雖然我們都喜歡做自己故事的主角,但是,沒有一個故事只屬於我們自己一個人。我們活在和家人共用的故事中,也活在和社會、國家共用的故事裡。對基督徒來說,我們更和所有神的子民共用著大故事。基本上,我們就是活在與他人共用的故事中。

對神的子民來說,在舊約和新約中,救恩的故事、共用的集體回憶,以及共同的召命,定義了他們的身份認同。

從埃及被拯救,經歷曠野,然後被帶入應許之地,以色列人從集體回憶中建立他們的自我認同。他們會重複述說舊約中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故事,來建立他們的自我認同。

對現代基督徒來說,我們的敘事身份認同則是從主耶穌的故事而來。

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裡。(西3:3-4)

基督為我們受死又復活,為我們帶來永生的盼望。因此,我們也和主耶穌一起死去,分享祂的死亡,也分享祂的復活。這個認識,會改變我們的自我身份,看我們的故事如同主耶穌故事的鏡像。而且這不只改變我們對生命的看法,也改變我們的自我敘事。它邀請我們進入並成為一個新故事的一部分。

潘霍華有段話對我們基督徒是一個很大的提醒:

事實上,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知道神對以色列人和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所做的事,而非知道神今天對我們的旨意。耶穌基督死了這一事實,比我將要死的事實更重要。我不是在我的人生故事中找到救恩,而是在耶穌基督的故事中找到救恩。

所以我們要努力把自己活入神的故事中。這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呢?是否會幫助我們效法主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謙卑,看他人比自己強?或願意尊榮卑微和軟弱的人,因為主耶穌常揀選卑微的人,作為拯救世界的途徑,比如說像馬利亞。

在我們認同主耶穌的死時,也操練對自己的利益死,然後在對他人犧牲奉獻的愛中復活。而且,為了活出神故事中的意義,面對各種艱難挑戰,我們會願意付代價,與神一起同工,讓世界變得更好。而且我們不只相信這樣的故事線,我們也住在其中。

因為雖然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但是我們所有人的故事,都是一更大故事的一部分。就像以色列民一樣,我們的故事也是被救恩、集體回憶和共同召命所定義。我們也像以色列民一樣,在脫離罪的曠野後,渴望進入永生的應許之地。

所以敘事身份認同會告知我們要如何待人處事,也會塑造我們在這世上到底是誰。因此在建造自己的敘事身份之前,要先回答一個問題:我在哪個故事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角色?有兩種選擇:

1. 在我自己的故事中演主角,但演的可能是一出悲劇或荒謬劇。

2. 在神的大故事中扮演一個小角色,但演的會是一個救贖世界的故事。

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很多人的自我是由自我創造,結果成品很拙劣。我們需要真正的生命大師或陶匠所塑造出來的成品,因為那一定最精彩,也最美觀;因為那是為教我們做合祂心意的善事,而且對我們的生命,祂早有旨意,也早有計劃。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神創造我們絕對不隨興,不是邊捏邊想這個作品要做成什麼樣,又有什麼用。而是,祂對我們的一生早有預備和心意。

巴黎聖母院被燒後,很多人覺得不捨和惋惜。如果要重建,是隨便蓋一棟,還是參考其他建築物去蓋?如此,蓋得回來原本聖母院的獨創形貌嗎?還是,需要參考原來聖母院的藍圖,才可能蓋得回來?

同樣地,神對我們原本有一個原創性的藍圖,被我們自己或環境給毀損了。如今要重建,不靠神,很難找回原創的藍圖。任何被炸毀或者燒毀的建築,如果要重建,勢必需要參考那原本的建築設計圖,對嗎?

然而我們是否願意被神重建呢?

就像一個老對父母搖頭說「不」的小孩,凡事都說要「自己來」的小孩,就無法從父母的經驗和知識上受益了。但是,如果孩子展開雙臂向父母跑來,說:「媽媽幫我!」把毀損的玩具遞給父母,父母是否會幫忙修理?父母的愛心和智慧,很快就會修復孩子受傷的心。

同樣地,在生命中,若有什麼壞掉的地方,內裡有什麼破碎的部分,只要來到神面前,祈求祂按照祂原本的心意幫助我們修復和重建,就有恢復的希望。但是我們必須先停止說:「我不靠神也可以做得到。」如此,祂才能自由地在我們生命中運行工作。

如此說來,在尋找自己的聲音時,我們會有獨白,不斷地自我表述、自我創造,定義自我。我們也會有對白,因為人的自我是在對話中形成,我們歸屬的群體和連結的人脈,會形塑我們的自我;我們都是社交的動物,無法被孤立。但最終,無論是獨白還是對白,都要放在聖經教導的語境中。

聖經中有許多內省文字,如詩篇,也有許多教導關係的經文。兩者皆被置入神的存在和福音真理的故事背景中。關鍵就在於神的故事如何影響或形塑我們的自我認同。

所以我們要有這樣的認知,我們的故事,不只是我們想怎樣講而已,也要看神要我們怎樣講,這樣我們的自我才能得到完全的修復。求神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聲音,並讓過去的種種不堪可以得到醫治和重建。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電腦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964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