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走出內心的陋室——《小屋》讀後心得丨樸慧芳
2023/03/18 15:16:00瀏覽1452|回應0|推薦4

女兒被殘暴殺害,父親將怎樣走出內心陋室?你的內心也有一間陋室嗎?作者說,那也許正是幫助你從絕望中重生的地方。

紀伯倫曾說: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

相信傷痛的記憶是每個人心靈深處碰觸不得的創痕,我們可以選擇任由內心淌血,或者隨時間愈合成痂,也可以接受心理治療,甚或抑鬱而終......然而,有沒有其他可能?

加拿大作家威廉·楊所著的《小屋》一書,已被翻譯成35種語言,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出版發行,被人們與17世紀約翰·班揚的《天路歷程》相提並論,影響世人。閱讀時,我與書中主角麥克一起,經歷失親的創痛,走過對神的失望,修整心中的荒蕪,掙脫對未來的彷徨。原以為這是一本心理治療的勵志小說,但是隨著作者魔幻寫實的筆觸,我深深被書中的幻境打動,情不自禁地反覆沉醉在作者引人入勝的反思及對話當中。

《小屋》的故事從全家人的溫馨出遊開始,旅途中小女兒梅西卻離奇失蹤,家不再是原來的樣子,引發每個人心中巨慟。在掀起洶湧波濤的震蕩過去數年後,一個積雪清晨,麥克從郵箱裡收到一封屬名老爹(家人對上帝的暱稱)卻沒有郵戳的信,邀請他回到當年發現梅西血衣卻不見人的小屋。

麥克懷著憤怒與好奇,瞞著妻子獨自回到山中小屋,他懷疑寫信給他的正是當年殺害梅西的兇手,因此他身上還帶著一把槍。故事的精彩部分就從他回到這個簡陋的山中小屋開始。

四個人的餐桌

麥克在小屋遇到了三個人,老爹、耶穌以及薩拉玉,他們早就為他的到來做準備,也對他的家庭和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瞭若指掌。老爹是一個非洲裔女子形象,耶穌是一個中東男子,薩拉玉則是一名亞洲女子。當麥克恍然大悟,他們三位竟然是三位一體的神時,不禁好奇地問:「你們中間哪一位是上帝?」他們三人異口同聲地回答:「我是!」

有人不能接受作者的神學觀,認為如此描述有違聖經的教導;我個人能夠接受這種把上帝具象化為人的方式,覺得作者對三位一體的詮釋並沒有偏離我認知中的原則。

我對於作者描繪他們的餐桌周圍,擺著四把椅子,特別感動。因為除了他們三位之外,另一個位置是為我們每一個人準備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單獨與他們三位在一起,因為神就是要我們單獨與祂親近。這樣的意涵讓我對印象中的三位一體有了創新的認知。

他們三位的美好關係非常吸引麥克,當他好奇地問他們,誰是發號施令者?耶穌回答:「你們按照我們的形象被創造出來,不受結構的妨礙,能夠在與我、與他人的相互關係中自由呼吸;假如你們真正學會把互相關心,看得與關心自己一樣意義重大,那麼等級制度就沒有用武之地了。」作者在此用超然的視角來詮釋,人與人之間的鬥爭與偏見,往往就是制度與階級的結構造成的。

打掃心中的花園

麥克在薩拉玉的花園裡,看到的景象是一團糟;其實作者暗示,這一團糟正是麥克的心裡映照。象徵聖靈的薩拉玉刻意在麥克心裡工作,讓他既歡呼美麗,也在不斷整理這一團糟。她眼裡看到的是,麥克從出生、成長到繼續存活的完美圖景,是活生生的片段呈現。

針對麥克提出的「為什麼要創造有毒的植物」,薩拉玉回答:「你們事先假定有毒便是惡,所以質疑這樣的創造物。其實許多類似這樣『壞的植物』往往包含出乎人想像的治療功能,而當它們與其他東西合在一起時,往往成為化腐朽為神奇的基礎。人類對世界的理解,並不透徹,卻擅長斷言事物的好壞。」

作者透露的信息提醒我,其實麥克就和大部分人一樣,常常會自己判斷是非、善惡,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試圖獲取自己認定為善的東西,不管是錢財、健康,還是退休保障等等;還付出了大量精力去為自己認定是惡的東西擔憂,某種程度上就是在扮演上帝。

這也就是有些人不願意接受上帝的原因,當人們杜撰出善與惡的目錄時,一點都不需要上帝;但假如想要終止這種善惡二分的意志,人們就必須放棄依照自己決定善惡的權利,必須對聖靈有足夠的認識,信賴祂,才會留駐於聖靈固有的善之中。

麥克協助薩拉玉把植物用鏟子拔出來,扔到樹枝堆裡,等待一會兒將它們燒掉的情節,則直接讓我聯想到約翰福音15章6節:「人若不常在我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

耶穌不想要意志的奴隸

麥克和耶穌在湖邊的對話,亦有多處發人深省的地方。

試圖控制未來:

麥克坦承,他很少把時間花在現在,對過去卻耗費甚巨,剩下的大部分時間,則試著搞清楚未來。耶穌告訴麥克,這是因為他拚命想要控制無法控制的東西;人們不可能去支配未來,因為未來本就不是現實,也不可能成為現實;人們試著扮演上帝,想像所擔心的惡變成現實,然後又試圖定製計劃和應變措施,去躲避這些心中恐懼的東西。

人類對地球的掠奪:

我們的地球就如同一個沒有父母而靠自己長大的孩子,沒有人給它引路和指導,有些人想幫助它,但多數人只是設法利用它。人類被賦予引導地球走上正軌的重任,而不是去盲目掠奪地球,所以不能只為眼前的需要考慮;然而人們很少想到兒孫將繼承這種缺失。因此他們肆無忌憚地利用地球、損害地球,當大地因之顫抖喘息時,他們就怒氣沖沖地對上帝揮舞拳頭。

關係的重要:

耶穌對麥克說:「把我的意志強加於你們,恰恰不是真正的愛的關係。應以恭順為標誌,當你們的選擇無益或有害時,同樣如此。恭順與權威無關,它不是順從,只跟愛和尊重相關。事實上,我們對你們也同樣恭順。因為我們想要你加入我們這個關係圈。我要的不是我意志的奴隸,而是要與我分享生命的兄弟姐妹。」然而麥克卻一直只想要一個修整一切,不讓任何人受害的上帝。

自己當審判的法官

麥克來到代表智慧的索菲婭面前,索菲婭要麥克坐上審判的位置,麥克不相信上帝愛所有孩子,否則,上帝為何要奪走梅西?

索菲婭告訴麥克:「你一生中已經批判了許多事物。你曾批判別人的行為,甚至動機,就好像你已經瞭解一切真相。你曾批判皮膚的顏色、肢體語言和身體的氣味,你曾批判歷史、批判關係,你甚至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念批判某人一生的價值。」這話把麥克說得臉皮發燙,他的確一直在批評這批評那,以自我為中心的視角來看待世界。

索菲婭對麥克提出一連串問題:毆打妻子的男人該不該受審?毆打兒女發洩自身痛苦的父親又怎麼樣呢?那個傷害無辜小女孩的人有罪嗎?他應該受到審判嗎?那他的父親呢?那位使兒子變得心理扭曲的父親,也應該受到審判嗎?

她追問麥克,是否該把這一切歸到上帝身上,是上帝開始了這一切,上帝應該承擔責任嗎?

索菲婭要麥克審判上帝,她問麥克:「上帝令你失望了嗎?」麥克覺得「是!上帝應該承擔責任!」索菲婭認為,既然麥克輕而易舉就判決了上帝,當然也能判決世上諸人。於是要他必須在孩子中選擇兩個到上帝的新天國和新世界中獲得永生,只能選兩個;還必須讓剩下的三個孩子永遠處於地獄之中。最後麥克選擇讓自己來替代孩子。

因為麥克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他看到了梅西與耶穌在一起,開心、陽光、美麗,並且給了麥克深深的飛吻,然後揮手離去,麥克心中的巨慟突然消失了。

鬆開掐住喉嚨的手

在故事的尾聲,麥克隨著老爹的引導,為傷痕治癒的旅程做出總結,他引導麥克選擇原諒:「原諒首先是為了將你從吞噬生命的情緒中解放出來,那情緒會毀掉你的快樂和充分公開去愛的能力。當選擇原諒一個人時,你就有理由愛他了。我想幫助你具備在愛和原諒中獲取更大力量的品質......當你原諒了某人,你就解除了對他的判決;但他們不脫胎換骨,就仍然建立不起真正的關係。」

儘管麥克對兇手充滿了憤怒,老爹也認為兇手的行為造成許多人的痛苦,但是老爹說:

「憤怒是對如此錯事的正當反應,但不要讓這種憤怒、痛苦和損失妨礙你去原諒他,妨礙你鬆開掐住他喉嚨的手......有一天,你會為他祈禱,把他交給我,以便我的愛能在他所有墮落的生命軌跡裡燃燒。」

麥克壓抑在心頭多年的巨慟,隨著眼淚決堤而釋放。老爹輕輕用手背擦拭麥克的面頰,並且告訴他:「這個世界充滿了眼淚,但是你不要忘記,我許諾將由我來擦去你們眼中的淚水。」麥克的心靈融入老爹的大愛之中,傷痛也在其中得到了治療。他們後來在山上一處岩石堆裡,找到了梅西的屍體。他們用薩拉玉準備的鮮花和香料將屍體包裹好,帶回前一天和薩拉玉一同鏟除雜草的花園,將梅西埋在那裡。

在絕望中重生的小屋

作者透過麥克與老爹、耶穌、薩拉玉及索菲婭的對話,鋪陳麥克內心的掙扎、對上帝的懷疑、與仇敵的交戰,最後從巨慟中走出的一系列心靈旅程。同時也一層層剝下讀者的心防,帶領我們隨著麥克的心境變化,省視我們自己內心的傷痛、內心的陋室、內心的花園。

尤金·畢德生認為《小屋》對當代的影響,毫不遜於約翰·班揚的《天路歷程》,我卻更喜愛這部魔幻寫實小說的筆法。作者從主人公個人的心靈掙扎出發,引領讀者探討許多生命議題,隨著故事中似幻似真的與神對話,一一解開主人公原本自以為是的認知,讓他從憤怒的情緒中跳脫出來,在上帝的愛中獲得釋放。

也許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藏有一處隱秘的陋室,推開門一探究竟,你有可能發現,這陋室正是説明你在絕望中重生的地方。但是,如何推開這扇門,釋放裡頭的創痛、積怨?這需要智慧與勇氣,更需要全然信靠神。那把打開心靈的鑰匙,其實就握在你我手中。

-END-

作者簡介

樸慧芳

中文系畢業,從事出版編輯工作多年。2019年參加創文「點燃文字火種」文字營,回應莫非老師文字事奉的呼召,心中寫作的火苗被挑旺。現積極參與創文網路課程、工作坊及讀書會,為成為一名文字精兵而努力。

圖書推薦

《書蟲落網有出路》

莫非、馬睿欣、譙進 著

從讀經、讀書

到用屬靈眼光

閱讀萬事。

本書探討

現代基督徒

如何透過閱讀,

在思想和生命上,

學習做大人。

購買資訊:

台灣:道聲出版

https://www.taosheng.com.tw/search?q=%E6%9B%B8%E8%9F%B2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862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