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用愛詮釋一切——觀《我想念我自己》丨樸慧芳(附音頻)
2023/02/27 10:07:51瀏覽1202|回應0|推薦3

面對記憶逐漸消失,阿滋海默症患者和親人的盼望在哪裡?電影《我想念我自己》引發作者這一思考,我們一起來探究。

電腦裡播放的是自己錄下的視頻檔案,幾年前的自己對現在的自己說:吞下整瓶藥丸。

只要提起《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又譯《依然艾麗斯》)這部電影,這個令人震撼的畫面就會依然十分鮮明地從我腦海中跳出!

這部由莉莎·潔諾娃(Lisa Genova)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敘述一名早發性阿滋海默症患者,得知自己病情後,如何面對工作、家人及社交生活的故事;她甚至企圖結束生命,不願成為家人的負擔。但即使如此,她仍無法代替上帝主宰自己,因為她最後竟然連自殺的能力也失去了......

艾麗斯是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院的雙語言學教授,學術成就卓著,經常應邀四處演講,丈夫是同一所大學裡的教授。五十歲成功的她,也用同樣的標準期待子女,大女兒及兒子不負期望各有成就,唯獨小女兒不願為迎合母親的要求而放棄自己的夢想。

在母女倆的矛盾中,母親以愛為名,包裹自我中心的實質。世上有多少父母與艾麗斯一樣,濫用愛的名義,要子女去實現自己的期望?又有多少親子衝突,根源於子女不能完成父母的心願?這個議題非本文討論的重點,本文希望聚焦在阿滋海默症患者的心理最終如何反映在行為上。

社會地位崇高,形象良好,又是語言學專家的艾麗斯,無法接受連順利表達自己的正確字眼都掌握不了的窘境,更羞於面對自己日漸退化的生活能力。她害怕社交、害怕離開熟悉的環境,以致於不願意隨丈夫調職異地。我無法體會阿滋海默症患者的感知,但是從電影裡我看到了艾麗斯內心的孤寂,那停留在遠方的眼神空洞而無助。不知她認不出來家人,內心的情感會不會像回力球一樣,擊出去又回到自己身上?

這部電影令我聯想到年紀老邁的母親,經常和我聊起小時候的她,如何在艱困的環境中求生存,卻忘了前一天去過什麼地方。在她堅強的個性背後,暗藏著一個再也無法獨立判斷的思維,「自己」一步步地走向不可預知的未來,而昨天則一天天地消逝。母親不喜與人親近,連過馬路我想扶她,都會被推開。讓我好奇的是,假使一個不懂得接受愛的個體,在面臨記憶流逝時,能不能流露希望被愛的本性?

當別人伸出手來扶持步履蹣跚卻生性孤僻的阿滋海默症患者,他會本能地把人推開?還是本能地把人牽住?

202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安東尼·霍普金斯詮釋的《父親》(又譯《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也是一名阿滋海默症患者。固執要強、精神獨立卻因患病而日漸糊塗的安東尼,拒絕了女兒安妮的一切説明;然而在生命最艱難的時刻,這種幫助卻成為安東尼行為上拒絕不了的安排,再頑強的個性終究敵不過無助的現實。在場景跳躍與情緒交疊的劇情裡,安東尼最後像孩子一樣倒在看護懷裡哭泣,潛意識裡的深層記憶,一點一滴地倒在贍養中心的護工身上。

對於阿滋海默症患者生命最後的記憶與感覺,我一直很好奇,最後支撐他們生命每一天的重心為何?有的人忘了一切,潛意識裡最深層的掛念卻會一一浮現,像是記憶的匣子被打開,壓在匣子夾層的畫面躍入腦海,反應在行為上。

《我想念我自己》中,艾麗斯的記憶裡只有小時候與母親和姐姐相處的美好,似乎陪伴她的其實是母親和姐姐,而不是身旁的小女兒。她在還有行為能力時,不停地用手機記錄心中重要的訊息,但是依然留不住逐漸逝去的記憶。當上帝要奪走我們的記憶時,我們極盡所能也留不住,只能順服接受祂為我們留下的僅有回憶。

《文案力》作者盧建彰曾經拍過一支廣告,片中的母親不記得兒媳,很有禮貌地詢問貴姓,兒媳回答:「我先生姓宋。」母親微笑著說:「真巧,我先生也姓宋。」優雅的母親即便失去辨識人的能力,依然保有生命精緻的品質。

然而許多人在記憶消逝時,卻本能地呈現一些反常狀況。有的人害怕、驚恐,常有被害妄想,或因怕攻擊而自我防衛,甚至形成暴力傾向;有的人有掛念的地方想去,常自己外出而找不到回家的路;有的人忘了自己吃過飯,而再三翻找食物;也有的人老認為別人偷他東西......

《我想念我自己》中,艾麗斯的記憶一點一點消逝,有時甚至連家人都認不出來;然而在家人的呵護下,即便抓不住僅有的記憶,卻依然感受到家人的愛!原本與母親關係緊張的小女兒,決定回到家中照顧母親,她的陪伴令母親在記憶模糊破碎之中,仍然能清晰地感受到愛。

《父親》中的安東尼最終則呈現了幼兒階段需要母親安撫的本能。滿臉皺紋的臉龐呈現出孩童無邪純真卻又迷惘失落的表情。

我思索,若是我患了阿滋海默症,最後的階段會是如何?我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什麼樣的要求,呈現內心深處本能的渴望?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在還能活出記憶時,努力留下快樂、歡笑與美好。我們既然沒辦法選擇能夠留下什麼樣的記憶,只能讓大量美好的記憶,稀釋痛苦與悲傷的記憶。萬一不幸得了阿滋海默症,至少記憶在美好中停駐的幾率會大一些。

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能將祈禱唱詩歌活成制約反射動作。當我記憶消失,認不得人的時候,主耶穌仍住在我心中。我看到人仍會微笑道「平安」「感恩」,脫口就能唱出每週聚會結束時的頌榮:「主我相信!主我相信!相信你的愛,你的應許......」就像軍人出身的老伯伯半夜會叫人集合,廚娘出身的老奶奶不時會拿起菜刀切菜。如果可以選擇,你希望的反射動作是什麼?

靈性作家盧雲曾經說過:「雖然沒有人能夠替代你走過死亡這段孤寂的旅程,但你卻能憑信心面對它,因為你知道你被安全的愛圍繞著,那些離你而去的人將在彼岸迎接你。你越是信賴神借那些人賜給你的愛,就越能夠喪失生命,進而得著生命。」我不確定記憶慢慢退化的母親,最後會倒在我懷裡哭泣,還是會擔心我傷害她而把我推開?但我相信我的愛她能夠感受得到。

阿滋海默症患者雖然沒有辦法選擇,用什麼方式呈現最後的自己,但是感覺愛的本能不會消失,誠如《我想念我自己》所詮釋的一般。是愛,讓小女兒陪伴艾麗斯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光;是愛,讓艾麗斯即使認不出自己的小女兒,仍能對愛有正確的判斷。我相信,創造美好記憶的偏方,就是愛。我們喚不回阿滋海默症患者的記憶,卻可以用愛環繞他們。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END-

作者簡介

樸慧芳

中文系畢業,從事出版編輯工作多年。 2019年參加創文「點燃文字火種」文字營,回應莫非老師文字事奉的呼召,心中寫作的火苗被挑旺。現積極參與創文網路課程、工作坊及讀書會,為成為一名文字精兵而努力。

圖書推薦

《書蟲落網有出路》

莫非、馬睿欣、譙進 著

從讀經、讀書

到用屬靈眼光

閱讀萬事。

本書探討

現代基督徒

如何透過閱讀,

在思想和生命上,

學習做大人。

購買資訊:

台灣:道聲出版

https://www.taosheng.com.tw/search?q=%E6%9B%B8%E8%9F%B2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8466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