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勇敢出走——韓劇《我的出走日記》觀後感丨以望
2023/05/11 09:51:08瀏覽1369|回應0|推薦3

從觀韓劇講起,作者講到走出抑鬱情緒的重要,給我們很好的啟示。

「出走」,有不同的樣貌。雖然每個人的動機不同,然而,生命的美,在於「出走」。這本身就是一種嘗試,一個契機,一個讓人改變及突破的機會。

2022年,我們讀書會讀的一本報告文學《工廠女孩》(Factory Girls,又譯《打工女孩》),作者是美籍華裔記者張彤禾(Leslie Chang)。她從2004年開始,花了3年時間在東莞暗訪了一些20歲上下、甚至未成年的「民工」女孩,書中記述了她們從農村出走到城市力爭上游的心酸史。

《工廠女孩》

出走——離鄉、待在異鄉,無疑地,是這些年輕民工女孩走出貧窮,追求夢想,扭轉命運的惟一途徑;然而,也讓她們提早進入殘酷的現實世界。

工廠生活單調乏味,階級分明,人際關係複雜,只能靠自己是活下去的生存法則。在惡性競爭的大環境下,她們孤獨、迷惑,時常感覺在茫茫大海中被淹沒,失去了自我。

縱然如此,這些民工承載著鄉下家人的期許與希望。儘管是社會最底層人物,但是他們在有限的資源中充實自己,在冷酷無情的現實生活中努力活下去,有時甚至要踩著別人往上爬,期盼更美好的未來。

「出走」的另一種風貌,也許更貼近現代人的心聲。

不時我們會聽到這樣的吶喊:「一成不變的生活,活著的意義究竟為何?」、「我的身體和靈魂都覺得好累,我不想再這樣過日子,不想再這樣活著。」、「我感覺生活常常喘不過氣,家庭、工作、人際關係樣樣要兼顧周全,日復一日,仿彿走在一條漫長卻不知為何而活的路上。」......

或許每個人情況不同,但渴望走出困境的心情卻是很真實的。就像今年Netflix很夯的韓劇《我的出走日記》女主角美貞的心境:「我想出走、獲得解放,雖然不知道自己被關在哪裡,但好像被囚禁了一樣,完全沒有讓我覺得暢快的事。 既黑暗又煩悶,我想要突破重圍。」

朋友強力推薦這齣戲,我看了一集實在太沉悶,感覺人生好像一直在不快樂、被困住無法逃脫中無限迴圈,而想棄劇。

然而,隨著故事徐徐推進,細膩的敘述層層推進人物的感情變化,讓當觀眾的我很有共鳴,甚至老公也加入追劇行列。難怪在中文社交平台上,該劇被稱為「又治癒又致鬱」的「獻給大人的韓劇」。

《我的出走日記》或翻譯為《我的解放日記》(來自英文劇名「My Liberation Notes」),講述想要從堵塞、看似無解的人生中掙脫的廉家三姊弟妹,與神秘外地人具先生的故事。

貫穿本劇的主軸線,正是「出走」。這詞來自小妹美貞與公司不愛社交的邊緣人所組成的社團——「出走同好會」。他們定下三條規則: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以對。這群人聚在一起分享,用來解放自己,解放生命中某個長久被壓抑、被卡住,有如被困在密室,無法突圍的心情或狀態。

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幕,是當有人分享時,其他人要安靜聆聽,不許插嘴,讓分享者盡情敞開,盡情抒發。當有人企圖評論時,旁聽者則像糾察員般馬上糾正:「不給建議,也不給予安慰。」

看到此,老公轉頭,悄悄在我耳邊低語:「少給兒子建議,聆聽就好。」我回瞪他一眼,心想:「哪壺不開提哪壺!」我知道他是指兒子跟我們分享可能換工作的心情,我聽了之後,馬上給予建議及看法。

其實,當時說完,我便懊惱話出口太快。事後反省,兒子已成年,換工作與否他自有定見;我這做媽的,只有放手,尊重支援他的決定,才是確保母子往後交流暢通、關係和睦的明智之舉。

就如同《我》劇導演在大結局一開始,就點破主題:解放的全貌就是「找出自己的問題點」。其實,光是坦然接受自己最真實的面貌,已經是「出走」的一部分了;而找到自己內心的癥結點後,該如何繼續書寫人生日記,這個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對我而言,出走、解放自己的方式,就是「放手」成全孩子,給他更多的自由與空間,這將是我一生要持續寫下去的人生日記。

在劇中,每個人物需要解放的問題點都不太一樣,但我們多多少少都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小妹美貞在遇到具先生之前,內心從沒有被填滿過。她討厭生活中的一切,甚至要靠討厭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可是,遇到具先生之後,她開始學會愛,學會認可自己,從而發自內心感到滿足並喜歡自己。

二哥昌熙總被父親嫌棄人生沒目標、沒計劃。因為對「未來」和「成就」的焦慮,所以他不敢給出情感的承諾。最後昌熙接受自己的「平凡」,放下對物質或世俗成功的追求,轉向對大自然和生命無常的體悟。後來,很奇妙地,在誤打誤撞中,昌熙發現了禮儀師就是最適合自己的職業。

大姊琦貞的處境,是同為女人的我最能感同身受的。她一直被困在「婚姻的框架」裡。一開始琦貞認為離婚有小孩的爸爸(泰熙)不配與她相親,到後來她愛上泰熙,又對自己漸長的年齡感到焦慮。「50歲還沒結婚,怎麼辦?」、「我還會有感情嗎?」

但是,當琦貞將斷頭玫瑰泡在小碟子裡時,她終於發現,她是那個願意「接住丈夫頭顱」、為愛犧牲一切的女人。最終她選擇為自己而活,選擇自己的愛情觀,不再被社會的眼光困住。

至於神秘人物具先生,他逃不出過去悲傷事件的束縛,每天靠酒精度日。因此,非常悲觀,認為自己與幸福是兩條平行線。但具先生試著用美貞的「五分鐘理論」,每天搜集生活中的小快樂。後來有次,從口袋裡滑落的硬幣,居然幸運地停在水溝蓋上而沒掉下去,給予他人生一線曙光。他可以從不斷墜落的深淵中停下來,重獲生機。

故事中,美貞與具先生雖是彼此的救贖,然而,他們並非從對方身上找到解答才得到解放,而是試著一起變好,擁有面對自己問題的勇氣。

單單從最後一幕只有美貞一個人,帶著充滿幸福笑容的畫面看來,編劇似乎在闡述,只有從別人的定義出走,找到自己是誰,為誰而活,為何而活,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活出生命的風采。

最後開放式的結尾,給了觀眾寬闊的想像空間。「解放的人生」,絕非改變環境或產生一個新念頭就可以一蹴而就。真正的解放需要勇氣與決心,一步一步艱難地向前邁進與領悟。可以說,這是一場漫長的「出走之旅」。

聖經上說:「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人生雖然好難,但只要願意抱持新眼光和新態度,每個今天,都會有好事發生!

文中提到書籍:《打工女孩:從鄉村到城市的變動中國》[美]張彤禾.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3.(另一譯本)《工廠女孩》張彤禾. 樂果文化,2012-9-12.

-END-

作者簡介

以望

喜愛閱讀,熱愛排舞,更愛全家一起旅遊,放眼天下。2011年加入創文服事團隊,負責創文網路事工及讀書會。

圖書推薦

《書蟲落網有出路》

莫非、馬睿欣、譙進 著

從讀經、讀書

到用屬靈眼光

閱讀萬事。

本書探討

現代基督徒

如何透過閱讀,

在思想和生命上,

學習做大人。

購買資訊:

台灣:道聲出版

https://www.taosheng.com.tw/search?q=%E6%9B%B8%E8%9F%B2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917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