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27 17:25:50瀏覽2594|回應19|推薦162 | |
不求聞達一譯匠 只羡當年賣油郎 笑看神弓折楊柳 我自賣油顧營生 幾月前發表一篇《自由譯者甘苦談》,本來只是想寫篇生活隨筆,談談自己工作多年來的一些感想,未料文章發表後,不但受到店小二青睞,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亦獲得格友們熱烈回應,讚嘆佩服之聲不絕於耳,令我也不禁飄飄然起來。格友們的綜合感想是,做翻譯已屬不易,竟還有人以此為正職,且一做就是廿年,享其甘,受其苦,樂此不疲。經格友們這麼一提醒,我晃然想到,或許我的職業確屬少見,其中的點點滴滴,可能值得逐一寫來,與格友們分享觀摩。 於是我開始自問,當初為何會選擇做自由譯者,又憑著什麼能夠存活下來? 我之所以選擇做自由譯者,其實是個性使然。由於不擅(或不屑)職場政治,在以拉幫結派經營人脈為主流意識的職場中,我註定是個輸家。在上有長官下有部屬的官僚體制中工作,我遲早會窒息而死。所以年輕時,在結束十二年黯淡的軍旅生涯後,我決定"不如歸去",不再將自己的生命浪擲於汲汲營營你爭我奪的環境中。 在確立不回職場的原則後,我開始思考,我會什麼?因為飯總得吃啊!經過一番自我省思,我發現自己除了英文還堪用外,其他什麼專長都沒有。既不願回職場,又沒其他本事,於是自由譯者成了順理成章的唯一選擇。 我憑什麼能夠存活下來?根本原因是一樣的。我除了英文能用,什麼本事都沒有。所以,其實我面臨的境況是「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當時的心情,恰如胡適曾在一首小詩中寫的:「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拚命向前。」人的韌性是很妙的。在"過河卒子"的心理準備下,我埋頭苦幹,打死不退,一愰二十年過去了,期間雖有些起起伏伏"綿綿角角",但我終究一一熬過了,無形中還練就了"一身本領"。 為何稱"翻譯匠"呢?依我目前的狀態,"匠"的確是對我的工作最貼切的描述。"匠"做為職業頭銜,如泥水匠、鐵匠、木匠,其意涵大致是「雖無深厚的學術底蘊,但因技巧嫻熟而具有相當的技術水平」。這正是我目前的寫照。近年來,我越發感覺自己翻譯的"匠氣"越來越重了。可別以為我是自謙或妄自菲薄,接著看下去,沒準兒你還會笑我臭屁呢! 《神射手與賣油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大意是這樣的:一位神射手對自己的本領非常自豪,經常當眾表演,搏取喝采。一日,神射手又在市集表演,民眾紛紛上前圍觀。神射手揚弓拉箭,「嗖!」的一聲,只見百步外的楊柳枝應聲折斷,眾人齊聲鼓掌叫好!神射手正得意,忽然瞥見路旁一個賣油老頭,似乎還處於狀況外,頭也不抬,自顧自地么喝賣油。神射手略感失望,上前垂詢老頭,難道不欣賞神射絕技嗎?賣油老頭抬頭看了看神射手,笑說:「那有什麼?熟能生巧而已!」神射手不悅道:「沒什麼?難道你會嗎?」「我會我的巧技。」賣油老頭說著將個葫蘆放在地上,再將一枚有中孔的銅錢放在葫蘆口上,舀起一勺油,高舉著手,將油往葫蘆裡倒。只見一條細若游絲的油線,穿過錢孔直貫葫蘆內。待勺中的油倒盡,檢查銅錢,未見一絲油跡。眾人齊聲鼓掌叫好,喝采之熱烈與柳枝折斷時無異。神射手若有所悟,悻然離去。 我的匠氣與賣油郎的巧技頗為異曲同工。我不曾出國留學,也非英文科班出身,只是軍職期間曾在國防語文中心讀過兩年的英文。在語文中心時,我們常拿英文句子去問外籍老師文法問題,最常得到的回答是:"Don't ask me about grammar. I can only tell you this sentence is correct. That one is acceptable but we don't usually say like that." (別問我文法!我只能告訴你這句子是正確的。那句子雖可接受,但我們通常不那麼說)。 我們那年代,許多人的英文都"栽"在文法上,文法是我們那代人心中永遠的痛。關於文法的學習,我頗有一些心得,且留待日後再找機會詳述。今天我要說的是,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戰經驗,我竟然也感受到當年外籍老師的處境。現在我每天看英文寫英文,但除了基礎文法概念外,我的文法規則幾乎全忘光了(見山不是山?)。今天若有學生拿英文句子來問我文法,我的回答也是:「別問我文法!我只能告訴這句子是正確的。那句子雖可接受,但老外通常不那麼說。」不久前,暑假後將升高三的小女要我教她"關係代名詞"的用法,我的回答竟是:「關代?呃...讓老爸研究一下,明天再教你。」 我的匠氣還展現在翻譯實務上。一般人的印象大概是,學外文搞翻譯的,應該非常洋派,旅遊、西餐、夜店、派對...是生活中不可少的元素。可我卻是個非常"土"的人,這些洋派印象都跟我扯不上邊。除了工作外,我的生活幾乎完全與英文無關。但其實我卻是市場上少數中英互譯的雙向譯者之一。英文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許多本地譯者是不做中翻英的。客戶交譯的案子中,有些專業性非常高,初讀時我幾乎完全看不懂,但經過一番Google查索和研讀,憑著我對英文句型的嫻熟,加上一點想像和靈活的邏輯研判(這點很重要),我總能將客戶的英文或中文待譯稿,"閉門造車"出一篇令客戶滿意的相對譯文。關於這些功夫,我的想法跟故事中的賣油郎一樣:「那有什麼?熟能生巧而已!」 今天就獨白到這裡。爾後我將以《翻譯匠的獨白》為總題,不定期依主題聊聊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一方面與格友們分享我們這行業的種種,同時也為自己的譯者生涯留下幾許雪泥鴻爪。 文/ 見素 20130627 延伸閱讀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