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31 19:34:02瀏覽2059|回應0|推薦5 | |
思果提到的這七點值得我們深思和自我警惕。每個人都有盲點,有時候即使查了很多字典都可能還會有錯,更何況光看一兩本字典? 隨意刪減也是不應該有人翻不出來便自由發揮跟原文相差甚遠,有時看錯或漏譯也在所難免,回頭看時就會發現了,所以自我檢查也很重要。當然,我後來發現,時間的投入也很重要,急救章出來的東西總是不盡理想,但是稿費不多,時間有限,加上稿子又急的話,有時就難免會草率一點。
最近我翻譯到一個稀有植物的專有名詞,“Juncus compressus, or Round-fruited rush, (a rare species of fen grass)”我查了很多百科全書,就是找不到中文的翻譯,網路上可以找到英文的解釋,我只知道這是燈心草科的植物,可是連台大植物標本館也沒有這種稀有品種的植物,所以我不敢貿然翻譯它的名字,細目的名稱Compressus只好略而不翻。好在我翻譯的只是偵探驚悚小說,植物名稱在這裡並不重要。我也常常碰到一些小地方的地名,當然,這時我也只好用音譯或字譯的方式了。 以前沒有網路,若有錯誤比較可以原諒,現在一上網Google 還是Yahoo一下,全世界的資訊都在眼前,加上電子字典可以容納數百本的字典和百科全書,實在是方便多了。 以思果先生說的那類文章,要找到原文出處真是煞費苦心,尤其碰到年代已久的,真不知從何找起,如果照原文去譯的話,根本不可能翻得一模一樣,因此還原的譯文很容易被批評,譯者要揣摩原作者的想法和口吻也很困難,總而言之,最好是找得到原來的中文文章,還有平常要博覽群籍,飽讀詩書,最重要的,還要擅長查各式各樣的資料,善用圖書館的資料庫。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