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處理修稿及退稿問題
2012/01/16 10:47:13瀏覽808|回應0|推薦28


撰文 舒靈(Soula) 編校 小雍

有人問我:「有沒有碰過被編輯要求整本書全部重修的問題?若是遇到這種情形妳會怎麼做?」老實說,類似情況我只碰過一次,那次是因為翻譯時所採用的版本是買賣版權時發的「先讀版」,但是出版社要出版時,拿到的「正式版」原文書卻跟先讀版不同。

「先讀版」與「正式版」不同
「先讀版」與「正式版」有時內容並不相同,而且兩者內容的差別幅度又會因為不同書本而有差異。當初我遇到的情況是「正式版原文書跟先讀版不同」,於是,編輯便希望我根據新版的原文書為整本書進行修改,並說他們願意額外付費。遇到這樣的請託,我也很苦惱,因為我手上有書要趕,若是整本書逐字逐句的比對修改,恐怕得花好幾個禮拜,甚或一個月的時間。因此,我便請編輯去函詢問,請國外的出版社告知正式版原文書與先讀版不同的部分,讓我根據那些部分修改譯文。

碰到這種事情,編輯和譯者雙方都是很苦惱的。編輯期待能按照正式版翻譯成中文,我當然也希望如此,無奈手中有其他的工作,無法撥出幾個禮拜的時間幫他們將先讀版的譯文全面改為正式版的內容。類似這樣的情況,有些編輯的做法是,只要修改幅度不大的話,編輯會根據新版原文書自行修改。至於我那次情況的結果是,「國外表示正式版與先讀版的差別不大,因此中譯本可以不用修改。」——因此,幫編輯和我解決了這個難題。

萬一……
但是,萬一碰到的是,編輯不滿意你的譯稿,要求你整本書重修,而你又忙著趕手上的書,這時該怎麼辦?這就是文章一開頭那位譯者朋友所提的問題:「有沒有碰過被編輯要求整本書全部重修的問題?若是遇到這種情形妳會怎麼做?」遇到這種問題,一要事先預防;二要虛心就教、努力溝通;三要決定處理方式;四要汲取教訓、接受結果。

事先預防
雖然編輯在發稿前一般會先試譯,但是即使譯者通過了試譯,對編輯來說,把稿子發給譯者,這個行動本身就是一種賭注。因為,試譯稿或許符合要求,可是整本書是否都能維持一樣的水準,仍是個未知數。

曾有某位編輯跟我提到她的想法:「我其實不太願意做大幅度的改稿……我們遇過那種完稿度很低,以至於必須調動一位編輯從頭對照英文原稿重新順稿的狀況,後來幾乎等於重譯,那真是編輯的惡夢!扣錢根本就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那些事先投注的成本、溝通還有進度的挪移,才真讓人頭痛。而比之翻譯,修改更是大工程!」

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狀況,在案件一開始,編輯和譯者最好能在翻譯合約上明訂改稿約定,例如,若譯稿不符合編輯預期的標準,至少一次無償改稿。然而,對稿子滿不滿意有時也是很主觀的。所以建議雙方,一開始就訂好各項期待的標準,如果可以的話,編輯和譯者最好也能提供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作品,提示雙方「像這樣的風格就對了」。另外,針對錯誤的容許程度,一開始也要設立標準。設立標準的時候,可以製造業的產品良率概念,每批出廠的產品良率都有一個容許範圍,在這範圍之內,該批產品的品質仍屬優良,比方說,平均一萬字裡可容許兩個錯誤。大體來說,若非有嚴重疏失,通常是不會退稿的。話說回來,有時候,某些編輯可能因為發現前面幾章有錯誤而誤判接下來可能有很多錯誤,結果就請譯者拿回去全書重修。

虛心就教、努力溝通
藝術本身有無限的成長空間,翻譯沒有絕對的答案,也沒有完美無缺的譯稿,不過,單就「是否符合期待」這點來看,若是譯稿真的不符合客戶期待時,譯者得先釐清,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如果真的是對原文理解錯誤、專有名詞譯錯或是疏失,則要坦承錯誤,並竭盡所能努力改進,這才是應有的態度。至於拉近編輯與譯者雙方對風格的期待方面,這點我的作法是「翻譯了前面一或兩個章節之後,就先傳給編輯預覽,若有批評指教或需要修改的地方,就要趁早溝通」,避免將來一整本書完成之後再全書修改,那就變成大工程了。

提到溝通,我想提一位以前在台大教我小說選讀的教授,這位教授是研究小說的專家,在報紙上寫過開卷有益的專欄,也擔任過別所大學的系主任。有一次,這位教授翻譯完一本經典文學小說之後,把整本書的電子檔寄給我,並請我批評指教。這可把我給嚇壞了……我說:「妳是我的教授耶!我怎麼敢改妳的東西呀?」她則說她已經傳給一些學生、朋友、師長,尋求批評建議。還一直跟我說:「拜託啦!」被拜託了好幾次之後,我相信她是真誠的求教,所以我也不好意思再推辭。話說回來,由於她的譯書本來就是要給大學生看的,所以徵求學生的意見也可以達到市場調查的效果。

另外,再提另一位同樣也會求教於人的教授,那就是政大的張玉玲教授,同時也是國際善女人會的會長,張教授則是不管中文稿或英文稿,有時也會傳給我們幾個翻譯團隊的人幫忙校對,張教授說:「多一雙眼睛看總是好的,免得出錯。」張教授口譯筆譯已身經百戰了,可是她說她自己寫的英文稿還是會找英語系國家的人校稿,因為她也沒把握能寫出完美無瑕的文章。

除了以上兩位老師,另一位我認識的教授同樣也有這般虛心的胸懷,那位教授雖然已經有無數場同步口譯的經驗,也在美國拿到了博士學位,卻還是常常說自己英文不好,要向人學習。如果連這些出國喝過洋墨水的教授,甚或在這個專門領域教書教了幾十年,很有身分地位的教授都認為自己的東西還需要修改,需要別人的指教,那麼,我們怎能自認翻得很好,而不肯修稿呢?

共同決定處理方式
編輯和譯者雖然都很忙,但是,雙方的目標是相同的,那就是——雙方都想漂亮地完成該次專案!也因此,在攜手共進的概念下,決定可以採用的處理方式,例如,可以先請編輯挑出需處理之處,以及雙方共同釐清主觀與客觀標準。先拿請編輯挑出需處理之處來說吧!在真的沒時間全書修改的時候,我覺得可以和編輯好好溝通,商量一下因應對策,看編輯是否能針對需要修改的部分,用彩色標示出來,譯者只要就那些部分修改就好。另外就是雙方可以先共同釐清主觀與客觀標準,才決定如何修改。

前面提到,翻譯開始前雙方就要先訂好各項期待的標準,並具體提供市面上已有的作品,提示雙方「像這樣的風格就對了」。也提到,設立標準的時候,可以使用製造業的產品良率概念,並制定產品不良率的容許範圍。這就是一種嚴謹的態度與作法。話說回來,在文字的世界,每個人筆法不同,有時滿不滿意是很主觀的。因此,編輯和譯者有時候必須判斷何者屬於主觀範圍,如果是主觀範圍裡的文章表達方法,萬一編輯堅持已見,我們也不得不改,畢竟,這種事情還是買方市場佔優勢。

汲取教訓、接受結果
經過事先預防、虛心就教、努力溝通以及共同決定處理方式之後,如果編輯與譯者仍無法達成共識,或許,雙方就只能接受結果了。藉此,雙方也要汲取教訓,盡量步步為營,避免將來遇到同樣的問題,這樣就不容易造成類似的僵局。


你們有沒有碰過被編輯要求整本書全部重修或部分修改的問題呢?遇到這種情形你們會怎麼做?這情況翻譯從業朋友有時候難免會遇到,畢竟,從事翻譯工作,所需要面對的不止是文字,還要面對人際互動。因此,謹以「一要事先預防;二要虛心就教、努力溝通;三要共同決定處理方式;四要汲取教訓、接受結果。」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對那位提問的朋友有幫助。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ula0816&aid=6037134